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高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制定单位:会计学院制定人:黄中生审核人:路国平编写时间:2016年2月20日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一)课程代码:0110080(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共有4学分,64课时(三)适用对象适用于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税法二、课程简介《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会计角度核算与反映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特殊经济业务,是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就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的、特殊的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阐述,是在财务会计一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基础上的提高、深化和延伸。

《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得税会计、外币交易会计、企业合并、合并报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租赁会计以及股份支付等。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is developed from the theory of accounting principle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course is the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which reflects special tractions and events in new economics from the view of accounting. The course includes taxation accounting、lease accounting、foreign currency transaction accounting、accounting for debt restructuring、exchange for non-monetary assets、enterprise merge and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特殊经济业务和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了解会计领域中新的和处在探讨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四、师资团队五、教学资源教材黄中生、路国平主编:《高级财务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扩充阅读资料《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12014年及以后发布的新准则、准则修订以及准则解释等网络资料:1.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财经网站、中华财会网站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践性教学资源:学校实验室等,BB平台网上作业系统: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教学互动平台:六、教学要求1.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应深刻理解,高度熟练。

在授课时,要特别重视基本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求概念清晰,原理讲述清楚,并注意用实例来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适度提问并讲评。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使用案例和实例教学。

4.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及时看书复习,认真做好作业,遇到疑难知识要及时与老师交流、讨论。

强调自学,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教师适度进行辅导与讲解。

七、学习要求学生应该按教师要求提前进行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并按照老师要求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独立、认真完成。

八、考核方案本课程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主要根据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期终考试为机考(闭卷考试),占60%。

第三部分教学要点第一章所得税会计【安排课时】12【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差异的原因和性质;2、明确所得税会计的目标;3、掌握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2、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性质的确定;3、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4、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确定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及其会计处理。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与税收差异(一)从利润表出发,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二)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为暂时性差异第二节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第三节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资产计税基础的含义(二) 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二、负债的计税基础(一) 负债计税基础的含义(二) 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四、暂时性差异(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定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三)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第五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所得税的列报一、当期所得税(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应交所得税的确定二、递延所得税三、所得税费用四、所得税的列报【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1、何谓资产的计税基础?何谓负债的计税基础?2、什么是暂时性差异?它和时间性差异有何区别?3、什么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如何确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1、耿建新、戴德明主编:《高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版,第五章,所得税会计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解释第二章外币交易会计【安排课时】6【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理解记账本位币、外币、外币交易、外币兑换等相关概念;3、掌握汇兑差额的含义及其确定;4、掌握外汇统帐制核算方法;5、理解外币报表折算的现行汇率法、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法、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和时态法的基本原理;6、掌握我国对外币报表的折算。

【本章重点、难点】1、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2、我国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第一节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一、记账本位币及其确定(一)记账本位币的概念(二)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二、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一)境外经营的含义(二)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三、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第二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一)外币交易的记账方法(外币统账制和外币分账制)(二)统账制下外币交易会计核算程序二、外币和外币交易(一)外币及外币交易的概念(二)外币交易的内容三、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一)即期汇率(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四、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外币兑换业务的会计处理(二)外币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三)外币借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四)投入外币资本业务的会计处理五、期末调整或结算(一)货币性项目(汇兑差额的确定及会计处理)(二)非货币性项目第三节外币报表折算一、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一)现行汇率法(二)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法(三)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四)时态法二、我国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一)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方法(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折算和利润表项目的折算)(二)特殊项目的处理三、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情况下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一)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定(二)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1、如何确定记账本位币?2、什么是境外经营?3、如何确定期末的汇兑损益?4、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有哪几种?其折算要点是什么?5、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是如何规定的?【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1、《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及其解释第三章企业合并【安排课时】8【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企业合并的方式、企业合并类型以及企业合并中的会计处理;2、掌握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原理;3、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4、掌握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

【本章重点、难点】1、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基本原理;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3、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一、企业合并的涵义(一)企业合并的概念(二)企业合并的原因二、企业合并的方式(一) 吸收合并(二) 新设合并(三) 控股合并三、企业合并的类型(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四、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购买法(二)权益集合法第二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原则(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点(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具体会计处理(一)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二)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三)合并方合并费用的处理第三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原则(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点(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具体会计处理(一)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合并日合并报表的编制)(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三)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四)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权益结合法?它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2、什么是购买法?它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3、什么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种合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4、什么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种合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其解释第四章合并财务报表【安排课时】16【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理论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2、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意义和目的;3、掌握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4、熟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5、掌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1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2、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编制。

第一节合并财务报表概述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含义(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二、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一)母公司理论(二)实体理论(三)所有权理论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一)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范围(二)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范围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二)合并利润表(三)合并现金流量表(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五)合并报表附注五、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一)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二)一体性原则(三)重要性原则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事项(一)对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二)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三)对子公司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一)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二)编制合并工作底稿(三)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数字过入工作底稿(四)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五)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六)填列合并财务报表第二节合并资产报表和合并利润表一、对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报表的调整(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报表的调整二、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一)子公司损益变动的调整(二)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的调整三、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一)内部权益性投资项目的抵销(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处理)(二)内部债权债务项目的抵销(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等)(三)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四)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五)无形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四、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一)增加子公司(二)处置子公司五、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编制六、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格式第三节合并现金流量表一、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的抵销(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五)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的抵销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一)增加子公司(二)处置子公司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有关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的反映四、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五、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格式第四节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三、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本章课后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要编制合并报表?2、编制合并报表有哪几种理论?3、如何理解合并报表中的“控制”概念?4、什么是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为什么要编制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本章课后学习阅读资料】1、《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解释第五章租赁【安排课时】8【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租赁的概念以及租赁的分类;2、掌握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区别;3、掌握承租人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4、掌握出租人对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5、掌握售后回租业务的会计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