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发展的历程
作为新开的一本学科,在刚接触这门课时我对大地测量学有着模糊的感觉,现在有了初步的认识,作为测绘专业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大地测量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地测量学作为一本基础性学科在测量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大地测量学不同于以前学习的测量学基础,其涵盖面更广,更全面。
大地测量学的研究面积更大、精度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先进。
大地测量学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孕育而生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普通测量学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大地测量学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大地测量学结合吸收了许多的学科,形成了不同的分支,随着其发展,形成了研究精度等级高、测量范围广、研究任务重、实用性强、交叉性广的学科特点。
具体来讲,大地测量学是一门测量和描绘地球的学科。
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自己所居住的星球的形状和大小,整个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对地球不断认识的一个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圆球→椭球→大地水准面→真实地球自然表面这几个阶段,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进步反映出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在两千多年以前,埃及就使用了测量方法,而我国的夏禹治水也利用了测量的原理,因为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其测量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直到18世纪中叶法国科学院组织了两只探险队进行弧度测量,
一支是由皮埃尔率领前往北欧的拉普兰,令一支则由皮埃.布吉Pierre Bouguer)率领前往南美的厄瓜多尔,测量得出地球扁率为1:210,证实了地扁说。
在这一阶段,大地测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推出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1743年,法国科学家克莱罗证明了重力值与地球扁率之间的关系,为利用地球重力研究地球形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和20世纪是测绘飞速发展的时期,先后出现了摆仪和重力仪,是重力点数量大量增加,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提供了大量重力数据。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发明,使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得到重视和发展,而且市局其精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实用性越来越强。
1975年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车成功后,产生了卫星大地测量学,使大地测量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大地测量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形成了现代大地测量学。
在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阶段,Gps定位网以其特有的自动化、全天候、高效益的显著优势成为了主流。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测量学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公元724年,中国第一次进行了弧度测量的实践。
1956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测绘总局,随机颁布了大地测量法式和相应的细则规范。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国家为建立重力网努力工作。
2000年完成了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
目前,GPS与激光测距、甚长基线干涉测
量集合的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正向应用面的方向发展。
总之,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