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 ppt课件
31
2.西药治疗:
⑴抗病毒剂: 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万乃洛韦、
法昔洛韦等;干扰素。 ⑵对症处理:
a. 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或地塞 米松
b. 止痛、抗继发细菌感染等。 ⑶支持治疗:
营养神经剂:Vit.B1、VitB12。免 疫增强或调节剂:丙球。
32
3.外治:
⑴初起用三黄洗剂外涂,每天3次;或鲜马 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 ⑵水疱破后,用马齿苋、黄柏各30g,煎水 待凉后湿敷;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 ⑶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 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
初起时先觉发病部位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 失后可遗留疼痛感。
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 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经湿热: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 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6
发病率
•因年龄而异,约为0.2~1% •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 •男女之比为3:2
7
西医认识
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毒经皮 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进入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 性反应。
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
18
19
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 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 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或另 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 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
2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急性带状疱疹皮肤疱疹愈后4~6周,若皮肤的疼 痛仍持续存在,并伴有皮损区感觉异常(蚁行感、 痒、紧束感、麻木感)或不定时抽动及其他不适的 感觉时,则临床上可诊断为疱疹后神经痛。大约10 %的带状疱疹病人可能发生疱疹后神经痛,部分病 人有时叙述比疼痛还要难以忍受,疼痛持续时间常 为几个月,很少超过一年,个别病人可持续5~10年. 中医治疗对其有独特的优势。
21
1.发病特点:
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可突然发病,或先有皮肤麻木、疼痛等 敏感症状;或疼痛与皮损同时出现。部 分患者发病前可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 等前驱症状。
22
2.好发部位:
•胸背部(55%) •头面部(15%) •腰腹部(14%) •颈项部(12%) •骶尾部(3%) •全身占1%
3
4
5
➢常见因素:局部外伤、预防接种和手术
➢神经系统疾病:流脑、结脑、癫痫、脊髓炎
等
诱
➢急慢性传染病:传染性肝炎、麻疹等
发
因
➢化学品或药物中毒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某
素
些心肾疾病和正常的分娩等均可为其诱发因素
➢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其它恶性肿瘤以 及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 治疗的患者,其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
第九章
皮外伤科病证
1
蛇串疮
2
蛇串疮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泡呈带状分布的 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多见于腰 腹、胸背及颜面部。
本病亦称“甑(zeng)带疮”、“火带疮”、 “蜘蛛疮”、“蛇窠(ke)疮”等,又因每多缠 腰而发,也称“缠腰火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 带状疱疹。其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成簇的水疱沿一侧的周围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分支 分布,多伴有神经痛,好发于春秋季节,痊愈后 很少复发。
8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脾被湿困,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之人,适感外邪,气血相搏,邪毒壅滞经脉, 溢于肌肤所致。故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涉及 肝、胆、脾经。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胆火甚 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 外感风火、湿毒之邪—郁于少阳、厥阴经脉
浸淫肌肤—蛇丹
9
【辨证要点】
29
⑵湿热蕴结
症状:红斑色淡,疱壁松驰,疼 痛略轻,口粘不渴,食少纳差, 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胖,苔白或白腻、黄腻, 脉沉缓或滑。 治则:清脾除湿、解毒和胃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0
⑶气滞血瘀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脉: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重镇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 索、莪术等
17
若累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除具有三叉神经痛症状外,尚可在三 叉神经分布区(大部是眼支或/和上颌支分布区),出现独立或群集性伴 有红晕的水疱,严重时水疱可融合成片。若累及膝状神经节,除具有病 侧面神经周围性瘫痪、听力过敏或下降外,可在外耳道、耳廓前庭部出 现分散或群集性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
23
3.皮损特点:
⑴先有潮红斑,继之出现成簇而不融 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疱疹、水 疱。(体虚患者可出现血疱、张力性 大疱甚至 坏死。) ⑵带状排列,各簇水疱之间皮肤正常。
24
4.自觉症状:
⑴皮肤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神经痛为本 病特征之一,但有的仅轻微瘙痒或无痛。 ⑵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等。
12
前驱症状: 发作性、短暂、针刺样、电击样疼痛,并 伴有局部感觉异常。有时可有肌肉酸痛、 低烧等全身不适感,持续约3~10天
13
皮肤症状(疱疹期): 同一部位、突然出现群集性伴有红晕的水疱,呈带状分布,不超过体
表中线。水疱多在一周内结痂,有时变成出血性或坏死性,治愈后留有瘢 痕。
14
15
16
10
3.瘀血阻络 除肝经火毒、脾经湿热外,尚
可见疱疹消失后遗留疼痛者,证属 余邪留滞,血络不通。
11
〔辨证要点〕
红斑:___血__热____ 水疱:___湿__热____ 血疱:___湿__毒__并__血热 疼痛:___为__邪__毒__入__侵__,__气_ 滞血瘀
____所__致__。________ 脏腑:___肝__、__脾_________
25
5.病程:
2周左右,严重者可迁延日久,一 般不超过1个月。部分老年患者的神 经疼痛症状可持续更Hale Waihona Puke 。266.并发症:
发于眼部、耳部的严重病例,可影响 视力和听力。若发生在面神经部位,常可 出现面瘫。
27
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与单纯疱疹的鉴别
28
1.内治: ⑴肝经郁热
症状: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 热刺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 大便干燥,小便色黄。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 弦滑数。 治则: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