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培学复习题答案(专科)1.按生物学特性分类;按植物观赏部位分类;按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2.略3.(1)调节温度,夏季可使温度降低,冬季可增温;(2)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向空气中输送水分,使空气变的湿润;(3)净化大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还可减少空气中的烟粒和灰尘。
(4)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5)吸收有毒气体;(6)减弱噪音。
4.园林绿化需要大量的园林植物作为基本材料,不仅可供人们游览、观赏、陶冶情趣,还先能发挥植物特有的向大气中输送氧气、释放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和截滞尘埃的作用。
5.幼年期是植物地上、地下部分进行旺盛生长的离心生长时期。
植株在高度、冠幅、根系、方面生长很快,体内逐渐积累起大量的营养物质,为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打下基础。
6.幼年期要注意培养树形、干形、冠形、移植或切根,促进侧须根的形成。
7.植株的离心生长仍然较快,生命力亦很旺盛,迅速扩大树冠,增加叶面积,加强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虽已开花结实,但数量较少。
8.给予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强肥水管理。
花灌木应采取合理的整形修枝,培养骨干枝和树形。
9.略10.为最大限度地延长壮年期,应加强灌溉、排水、施肥、松土和整形修剪等措施,使其继续旺盛生长,避免早衰。
11.枝干和根系的生长点逐渐远离根茎向外生长的现象。
12.更新能力越接近根茎越强。
13.首先是植物体的地上、地下部分开始旺盛的离心生长,植物体高生长很快。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生理上的变化,高生长逐渐缓慢,转向开花结实。
最后逐渐衰老,潜伏芽大量萌发,开始向心更新。
14.胚胎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衰老期。
15.没有胚胎期和幼年期(或幼年期很短)。
16.胚胎期、幼年期、成熟期、衰老期。
17.为延长其观赏盛期,除进行水肥管理外,应对枝条进行摘心或扭梢,使萌发更多的侧枝并开花。
18.落叶植物自落叶开始至翌春发芽为止成为休眠期。
19.低温或高温。
20.略21.休眠是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外界条件适应能力的表现,也是物种进化的一种体现。
22.植物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随季节变迁而有规律地更迭植物生长活动的现象。
23.植物在一年中各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期。
24.确定观测地点的环境条件要具有代表性;观测植株要挂牌标记;观测要常年进行;所有观测必须作好现场记录。
25.在观测的同种植株上,有一半以上植株上有一朵或几朵花的花瓣开始完全开放时;在只有一棵单株时,只要有一朵花的花瓣完全开放时。
26.合理配置植物,提高园林风景质量;为有计划安排生产提供依据;为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27.根系的年生长一般出现春季和秋季两个生长高峰,且与地上部分的生长高峰交错出现。
春季地上枝芽未开始生长时,根系生长很快,形成第一个生长高峰,但时间较短。
秋季新梢生长缓慢时,根系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持续时间长,但长势弱。
28.与植物生长有关的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空气、地形地势。
29.不同的植物要求不同的光照强度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需光量不同,光照强度不适,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
同时,植物对光周期也有一定的要求,光照和黑暗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开花。
30.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植物。
31.需光量少,并喜一定的庇荫。
32.木本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随植株的年龄和发育阶段而改变,一般幼年期稍耐阴,成年后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需较强的光照,花芽分化期光照强度的影响更明显。
33.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与黑暗交替下才能开花的现象。
34.一般需14小时以上的光照,花芽才能顺利进行分化和发育。
否则不能开花。
35.要求每天的日照时数在8—12小时内,才能通过光照阶段,于秋季日照短时开花。
36.通过人为控制光照和黑暗时间的长短,来达到控制开花的目的。
37.温周期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植物昼夜温差以8℃作哟偶最为合适,如果温差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与生殖有不良影响。
38.一般当气温达35—40℃,花木停止生长,气温超过45℃以上,会造成局部伤害或全株死亡。
39.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40.土壤含水量过高,由于空气不足,根系呼吸困难,常窒息、腐烂、死亡。
41.水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植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水能维持细胞的膨压,使枝条伸直,叶片展开,花朵丰满,发挥其观赏效果和绿化功能;同时水也是平衡植物体温度的不可替代的因子。
42.园林植物生长要求有适宜的土壤条件,即能为植物提供水、肥、气、热条件。
大多数植物要求在土质疏松、深厚肥沃的壤质土壤上生长。
43.土壤通气不良时,植物根系呼吸困难,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44.风有利于植物传粉,促进结实,可以调节植物体温,防止出现高温危害。
45.通过人为配置雌雄植株,使两性比例相协调,促进结实。
46.壮龄期的树木具有发达的地上地下部分,光合作用效率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积累,既可保证花芽分化的数量,又可为种实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因此,可大量结实且种实的质量较好。
47.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子,有了一定的光照,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为花芽分化和种实发育提供营养,促进结实。
48.花芽分化期较高的温度,可提高细胞液的浓度,促进花芽的形成。
但也有一些植物的花芽分化需低温诱导。
49.植物结实量随年份而高低不同,交替出现的现象。
50.相邻两个大年间隔的年份。
51.主要是母树的营养不良。
大量的营养物质被种实发育所消耗,使根系不能有正常的营养供给,其生长和吸收功能受阻,反过来影响地上光合作用,使花芽分化不良,丰年后出现歉年。
52.加强母树管理;疏花疏果。
53.当种子内部应用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具有发芽能力时。
54.含水量高;内含物呈易溶状态;种皮不致密;种实不耐贮藏。
55.当种子内部生物化学变化基本结束,营养物质积累已经停止,种实的外部呈现出成熟的特征。
56.含水量低;内含物呈难溶状态;种皮坚硬致密;种实耐贮藏。
57.种子必须达到成熟状态;依据种实的脱落期长短及脱落方式确定。
58.晒干:适宜于安全含水量低及种皮较厚的种子;阴干:适宜于安全含水量高及种皮较薄的种子。
59.风选。
60.适于与种子大小有明显差异的夹杂物。
61.水选后只能阴干,不能晒干;浸泡时间不能太长。
62.经过分级,可分别播种和管理,利于提高苗木整体质量。
63.一般选用筛选的方法。
64.包括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
65.除受母树的遗传特性影响外,还与母树所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
66.同一树种的种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立地条件相似,采种时间大致相同,加工、贮藏方法也相同。
67.被检验的某一树种的种子中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总重量的百分比。
68.气干状态下的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69.种子中的水分重量占供检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70.以烘干法中的105℃恒重法应用较多。
71.种子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水分含量。
72.适宜的水分、温度、氧气、光照条件。
73.在适宜条件下,正常发芽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74.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数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75.发芽势反映了种子的发芽快慢与整齐程度。
76.靛蓝试剂能透过死细胞组织而染上颜色,但不能透过活细胞组织,依种子的着色情况区别种子有无生活力。
77.无色四唑水溶液,在种胚的活组织中可被脱氢酶还原生成稳定的、不溶于水的红色物质,而死种胚无此现象,依种子的着色情况区别种子有无生活力。
78.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也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断,与种子的实际不符的缺点。
79.未充分成熟的种子因含水量高,种皮的通透性强,利于加强种子的呼吸强度,不耐贮藏。
充分成熟的种子耐贮藏。
80.含水量高时,种子的呼吸强度大不利于延长种子寿命。
相反,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
81.温度、空气的相对湿度、通风条件、生物因子。
82.通风可促进室内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可促进种子呼吸所释放出的水汽、热量的扩散,保证贮藏的稳定性。
83.种子具有吸湿性,可从空气中吸收水汽,使自身的含水量提高,不利于延长种子的寿命。
84.要点:第一,作好种子入库前的处理;其次,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合理通风;第三,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5.对于干藏的种子,环境的温度控制在0—5℃,空气要干燥,合理进行通风。
86.适于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
87.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贮藏在湿润的环境中。
88.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89.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
90.给予适于种子发芽的水分、温度、氧气条件。
91.种皮(果皮)的障碍;种子未完成生理后熟;抑制物质的存在;产生二次休眠。
92.软化种皮增加透性;降低抑制物浓度;加快内含物的转化。
93.略94.要点:(1)消毒、浸种;(2)置温暖处催芽;(3)观察检查。
95.疏松土壤,可达到:加强土壤透水性,提高蓄水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土温;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消灭部分病虫害。
96.击碎土块,粗略整平,适度镇压。
97.高床、低床、平床。
98.适于干旱多风地区。
99.优点是排水良好,能提高土温,床面不易板结;缺点是费工,成本高。
100.略101.为了消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防止苗期发生病害。
102.略103.可使苗木获得适宜的营养面积和生存空间,根系舒展,养分充足,苗木生长健壮,地上地下比例适当,还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土壤肥力得到充分利用,可获得较高的苗木产量和质量。
104.(1)树种:速生树种宜稀,反之宜密;(2)苗圃水肥条件:水肥条件好,密度可大,反之宜小;(3)育苗年龄:育苗年龄短,密度可大,反之宜小;(4)管理水平:精细管理的比粗放管理的密度大一些。
105.一方面,春季具有适宜于种子发芽的水分、温度条件;另一方面,春季播种苗木生长期较长,能够提高苗木的抗性。
106.便于安排劳力,免去种子的冬贮和层积催芽,省工省力。
缺点是种子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易受鸟兽危害,易遭风蚀,也易腐烂。
107.撒播、条播、点播。
108.(1)播种:按一定的行距开沟、下种;(2)覆土:播种后立即覆土,覆土厚度一般是种子粒径的2—3倍,过薄过厚都不利于发芽。
(3)镇压:使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充分吸水促进发芽;(4)覆盖:用轻松材料覆盖,可保湿、保温。
109.苗木不具备光合作用的制造营养物质的机能,依靠种子自身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110.为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11.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都很快,高生长显著加快。
112.加强水肥管理,适时灌溉,适量追肥,及时松土和防治病虫害。
113.间小留大、去劣留优、间密留稀、全苗等距。
114.截根能促进幼苗多生侧根和须根,控制幼苗高生长,提高幼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