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读书感悟河南济源济水东园学校张艳萍第一次捧着《教师与学生心灵对话》这本书,还带着一丝“支差应付”的心理,可读了一个章节之后,书中的内容强烈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引起了我的深思: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创设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我们该如何去做?我想,我应该学会与学生对话,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我才能切实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帮学生打开心窗教师与学生要对话,要使对学生的教育有效,需要先把学生的心窗打开。
首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只有让学生说话才能知道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这是了解学生思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而与学生对话,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只有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才肯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甚至包括一些错误的观念。
这是对老师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使学生把心窗打开,使老师的干预成为可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要学会倾听。
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是学生的朋友,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哪怕是错误的观念,只要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思想,老师都要平心静气地倾听,然后决定如何做。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角色,使其对学生成长的引导成为可能。
二、与学生平等相处。
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
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改变纯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
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
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读《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有感东园学校翟雪梅本学期,我校教师同读一本书为《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我翻看了一些章节,这本书主要就当前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体育教学中的体会:一、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源泉就是爱。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
教育的特征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心灵感化”。
以情感人,以事例激励人,从而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乐于接受体育学习、锻炼,尽量让学生在“动”中理解动作要领,掌握学习方法。
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我把动作要领编成儿歌:“两臂弯弯前后摆,脚跟提起快快跑。
”在学动作前先让学生把儿歌背熟,看谁背得快,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简化思维过程。
紧接着教师在做完整漂亮的示范,要求学生看教师示范的同时与儿歌对号入座,这样学生既认真观看,又努力动脑,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在做各种练习时,教师的参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在《踢毽》教学中,我曾做过一个试验:两个班同样这节课,一个班学生练习时教师积极参与,另一个班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
试验结果表明:教师只辅导的班,学生练习时投入不够,兴趣不高;而教师积极参与练习的班,学生练习非常投入。
正如学生下课时说的:“这节课玩的太美了,太痛快了。
”因为教师的参与能以一种特殊的情感来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是啊,用爱来教育,用爱来感染,使师生的心能产生共鸣。
现代的教育模式,以情感和智育教育并重。
对学生而言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情感决定行为,支配行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良好的情感教育;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情、用爱去教育学生。
二、给学生多一份责任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自己的事都由父母包办,很少有自主独立的权利。
在体育教学中我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给学生多一份责任,协助老师处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事项。
这对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体验一下“当家人”的滋味。
在这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处理一些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事项,如协助教师整队、发器材、当裁判、计成绩等。
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教师甚至可以“退居二线”,让学生在课的某一阶段独立当家。
“轮岗值日”的当家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这个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
在这活动中,既加强了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感动到心的深处。
“我喜欢这位老师,我喜欢她教的这门课。
”这就是孩子的心声!教育中充满爱,师生关系融洽,孩子们的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这就是爱的力量,就让教育充满爱吧!《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读书体会济水东园成波阅读了《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的一些章节,感慨颇深,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一、做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一颗积极的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并对它们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学生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二、佩塞施基说得好:一种行为,一种疾病或一种症状,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观点来评估,会得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学生所出现的症状,对症下药,既要保住学生的自尊心,也要把问题妥当解决,尽量做到两全其美。
三、做为一个教师,应该要有积极的人生特质:积极主动、胸怀境界,情趣生活。
积极主动:“态度决定一切”,你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人会比你更在乎你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适合管理你的人生和事业。
因此要从态度出发,从细节做起,尽量对生活、工作采取积极主动。
胸怀境界:对人宽容、对事超然,只要你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虽然无法改变他们,那你应该对自己表示满意,并尽情的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就是胸怀境界的最高境界。
情趣生活:教师不应只会教书,还应会玩、会生活、会交友、会读书和思考,尽量寻找生活乐趣,增添生活情趣、润泽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做学生心灵的导师(一)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会产生困惑和迷茫。
教师,应该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轻快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导师制是顺应素质教育新形势进行的有效尝试,它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推行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过程中彰显了其独有的特色。
那么,导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下面结合我的一些教育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第一,从思想上诱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时期,很多思想行为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教师恰如园丁,应时刻关注学生们的言行,及时除去他们思想中的杂草,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萌是一个性格多面的男孩子。
由于交友不慎,带来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气。
无论是从生活习惯还是从看待学习、为人处事的态度,都显得有些另类。
加上每天都要训练专业,常常在课堂上昏睡百年。
不光如此,还经常“打抱不平”,为此,已经被劝退好几次了。
刚刚教他的时候,也感到很头疼。
但是不久我发现他非常喜欢跟我聊体育。
于是每次谈心时我都与他从体育特别是体育名人聊起。
我以这些名人作为激励他进取的榜样,同时也谈体育的一些训练方法。
在聊了一段以后,我发现课堂上的他不再昏睡,而是专心地学习文化课,专业训练也不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到现在为止,他身上的不良习气已然不在,懂得了感恩、与师生和谐相处,专业训练突飞猛进。
他正为高考奋力拼搏。
前不久,我收到了萌送给我的新年礼物,那是他自己印制的《好老师证》。
主页中赫然写着:“兹证明某某(名字)同志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秀老师。
她不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分数而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人。
她不是为了学生能考高分而孜孜不倦地强迫学生做题的人。
她是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人,她教过的学生不一定都成才,但是受她的影响都有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
向好老师致敬!”读后,所有的操劳在顷刻间都化为乌有,唯有欣慰和温暖,久久留存于心中。
第二,从生活上引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远离父母,缺少家长的关爱。
我们教师应该弥补他们的这个缺陷,对学生多多倾注关爱。
马卡连科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轮明月。
只有关爱学生,才能走入他们的心灵,与其融洽相处。
学生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我常常想:“如果我的孩子在这里求学,我希望老师是怎样的?”于是,不自觉地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每每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总要问一句:“生活上还有什么问题吗?”一句话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所以,在他们真正出现了问题之后,常常立即就会想寻求我的帮助。
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被学生拉到办公室门外,然后看他们鼻子一把泪一把地向我倾诉。
虽然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但是他们却看得很重。
有一次,苗看到我直掉泪,一问才知道她在返校的车上被盗了。
我立即拿出身上的一百元钱给她,开导她不要影响学习,生活费的问题我包了。
然后教导她以后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财产。
她这才破涕为笑,以后几天的学习丝毫不受影响,反倒更加努力。
爱学生并不是溺爱,要爱中有原则,爱中有学问。
让学生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独立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如随天气的变化,及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教会学生劳逸结合的方法;教会学生几招生活的小窍门等等。
也许老师对学生的有些帮助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能在他们生活中的某些关键处、转折处帮扶一把,或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成就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