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

沿途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州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接下来的旅途中将由我和王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

现在,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时呢,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独具九州之中,故称“中州”。

而现在许多河南人喜欢把行、可以等词汇说成是中就来源于这里了。

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

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

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

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

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阳城镇,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还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等。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

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殷开封、殷商国都安阳、郑州。

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

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

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游客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

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

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现在景区就要到了,等师傅把车停好以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记清我们的出牌号,随我一起下车游览!
景区导游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潜溪寺。

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

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

与两侧的观世音、大
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

此洞无论是其规模,还是从造像艺术、雕刻技法来看,都颇似皇家风范,是龙门初唐时期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我们面前的这古座洞窟合称为宾阳三洞。

中间的为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

洞中三壁造三世像,从南向北依次为过去世佛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主佛释迦牟尼,造像手法已和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固有的粗犷敦厚之风所不同,而是吸收了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的成分和当时南朝所流行的“清瘦俊逸”的风尚,形成了迁都洛阳后佛教造像“秀骨清像”的艺术形式。

主佛体态修长,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嘴角上翘,表情温和,神采飘逸。

服饰已脱去了云冈石窟中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偏袒右肩式袈裟,改为中原地区褒衣博带的形式,衣裙下部雕作羊肠纹拖在基座前部,一层一层折叠着。

这种雕造风格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成为北魏时期佛教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造像特色。

这种造像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了许多,正是孝文帝改制在龙门石窟造像上的反映。

宾阳中洞完成于6世纪中叶,它显示了当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

拾阶而上,我们现在来到了龙门规模最大的石窟—奉先寺,是唐高宗李治所创建,始建于公元650年,皇后武则天曾助施脂粉钱两万贯,公元675年竣工。

它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

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面相丰圆,庄严典雅,眉若弯月,双目府视,小口微笑,灵活而又含蓄的眼睛显得更加秀美,仿佛给人以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之感,应是理想化了的圣贤形象。

卢舍那大佛那震撼心灵的无穷魅力将永不泯灭。

阿难文静温顺而又朴实的形象,菩萨端庄华丽而又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又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雄强而又暴躁的性格,无一不是形象生动,各具情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奉先寺这种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正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典范。

首先,大家请看主佛。

佛首微垂,作俯视状,下垂的目光,似乎在关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稍垂的佛首和下垂的目光是整个卢舍那大佛的精髓所在。

而大佛的双目更是雕塑的画龙点睛之笔,我们的眼球是略为突出的,但是,如果雕塑时也这样雕凿的话,就必然雕出一位瞎子.卢舍那大佛的双目,利用光的折射,使用阴刻的刀法,把眼球雕成浅凹进去,而又保持瞳孔部位的凸出,利用光线的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遂的目光,配以稍垂的佛首,使礼佛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令人畏而不惧,可敬可亲,使朝拜者感到佛的大慈大悲,由此可见,大佛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雕造者的艺术魅力.
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龙门石窟的讲解至此结束, 接下来,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再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得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