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倪光南: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倪光南: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倪光南: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了全面阐述、系统部署。

其中,有关创新发展的论述高屋建瓴、层层深入:‚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核心—先发—引领,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形成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实践链条、逻辑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第一动力论‛的科学内涵,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科技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两会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双创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倪光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关键是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

‛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有哪些建议?倪光南:当今世界,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创新已经成为产业革命的引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曾经指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技术升级,美国经济增长大约80%源于技术创新,只有20%左右源于资本积累。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科学院的演说中指出:‚20世纪美国之所以领导了世界经济,是因为美国领导了世界科技创新。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稳中有升,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排名第19位。

然而,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亟待提高。

十余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长期徘徊在5%左右,在公布此项数据的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

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不多,直接后果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时下,全国上下无处不曰创新,自主创新创效活动蔚然成风。

企业应该如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倪光南:近年来,我曾对联想和华为两大企业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该研究主要从研发投入、研发团队、知识产权、品牌价值和创新软实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大力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如何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同时还要深化改革,政府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企业友好型的创新政策,引导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社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对于高技术产业的评估一般是用R&D投入强度,即R&D投入占据销售额的比率作为产业技术含量的标志。

据1991-1999年12个OECD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它们的R&D投入强度为9.3%。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仅有华为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强度。

为了缩短企业进入这个良性循环的时间,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是一个有效的举措。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国家长期以来对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投入,使它们具有较雄厚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储备,如果它们的研究力量、科技成果能与企业相结合,就可以迅速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它们更快地进入到市场的良性循环中。

中关村的一些高技术企业的经验表明,‚产学研相结合‛在帮助高技术企业创业方面有重大成效。

企业还应当注重创新企业文化的培养。

这一点国外许多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

谷歌公司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

最近,谷歌执行董事长施密特与前任高管罗森博格联合撰写了《How Google Works》一书,这本书也许可以称之为谷歌的‚创新宝典‛,可使人们对谷歌的创新企业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此外,企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目前,‚比较优势‛、‚国际分工‛、‚贸工技‛等思想,在一些企业中还有市场。

应该坚决清除这种思想的影响,否则的话,即使客观环境改善了,企业仍不可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

您是如何理解‚互联网+‛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双创‛工作中的作用?倪光南:‚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应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牵引力。

具体而言,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推动‚双创‛落地。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打造支撑平台。

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推动高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批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众创空间。

记者:2015年的两会,‚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爆我国创新创业的热潮。

目前,创业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涌动,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如何看待‚创客‛这一现象?‚创客‛的出现有哪些内涵?如何更好地培养‚创客‛?倪光南:‚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

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M ak 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创客‛。

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生产资料(如社会化平台、开发工具)的支配权是免费分享的。

创客个人可直接‚接入‛社会化的大平台,自主把握开发各种应用的机会,而开发仅需‚轻资产‛——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可以通过众筹获得的运作资金。

‚创客‛的培养与‚互联网+‛的对接密不可分。

‚互联网+‛指明了创新创业的方向,提供了创新的条件和创业的环境,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降低了创业边际成本,促使更多创业者的加入和集聚。

‚创客‛是‚互联网+‛的伙伴和推动者。

‚创客‛的创新创业对于推进‚互联网+‛向各个传统行业、各个垂直领域、各个价值环节的渗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正如科技部部长万刚所说,‚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可以和使用者、用户直接沟通,缩短了与用户的距离,从而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记者:您是首届‚中国双创联盟‛的专家委员会主席,请问联盟的成立的背景是什么?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什么?联盟成立以来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联盟未来有哪些重要规划?倪光南:中国双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由有关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及个人等共同发起,为创新创业者搭建的全国性新型综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联盟本着‚促进发展、友好合作、安全对接、资源共享‛的原则,聚合与创投紧密关联的企业及个人,团结有志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优秀人才,联合资源、资本和智慧,以学习、交流、交往、合作的方式,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速发展。

联盟以整合、服务企业创新,民众创业,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办公效率为出发点,围绕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单位、专家、企业、民众等各个方面多层次多方式的需求,从划分角色用户,交流创新创业需求,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展示创新成果、服务广大民众等方面着手,以数字化的手段建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创新、民众创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服务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第一,组织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合作,推动民众创业、企业创新。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经常举办创新创业沙龙、技术推广现场会、科技成果交流会、技术合作会议,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第二,积极开展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青少年双创讲座,组织青少年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创业考察参观,举办青少年创新创业报告会与创新成果展;第三,组织开展专家咨询服务,落实科技合作项目,围绕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各项课题,组织专家到企业做实地考察,帮助企业解决各项难题,推动企业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接;第四,提供各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申报指导、咨询服务;第五,组织开展各种互动交流,促进企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第六,开展技术论证、咨询服务,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

在以后的发展中,联盟将不断完善平台优势,为会员单位提供更迅捷、完善的服务,为投资方联系更优秀的投资项目,助力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