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
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
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
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筹划阶段的工作有:选题;建立研究假设;制定调查工具;组织人力;筹集研究经费。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3、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
社会学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法、社会实验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法。

(1)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社会调查支柱”的是:问卷
(2)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交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可分为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

①参与观察是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观察方法。

②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方面的个别事例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强调亲临其境,融入社会,“打成一片”的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是:实地研究。

(3)社会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实验方法一般包括: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标准实验;准实验;
双盲实验。

与自然科学的实验比较:对象,主题,控制。

(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在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包括: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

4、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定性方法。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属于定量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实际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经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则需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研究则又需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两者的不同点:①着重点不同。

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

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②依据不同。

定性分析依据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

定量分析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③手段不同。

定量分析主要使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法等方法。

④科学基础不同。

定量分析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⑤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等来表述。

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表述为主。

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第四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主转移的生产关系。

2、结构功能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创立,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目标、情境和规范。

社会整体各组成部分分为文化、社会、人格和行动四大系统A-G-I-L (适应环境,实现目标,社会整合,维持价值)
3、冲突理论:与结构功能论相反的社会学理论,因为功能论强调社会是在整体协调中发展的,冲突论强调冲突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孔德、涂尔干在古典功能论时,马克思就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因此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的冲突论。

功能冲突论的提出者是:刘易斯·科赛;辩证冲突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

美国社会学家雷克斯在批评帕森斯理论事着重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分配、社会整合和社会变迁。

4、交换理论:美国霍曼斯和布劳创立。

基本观点是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经济学的商品交换推广至社会行为的利益交换。

5、符号互动理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

社会是人们运用符号互动的结果。

强调对社会的参与观察研究。

代表人物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哥夫曼。

6、其他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