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教科版语文《徐悲鸿画马》教案

14课《徐悲鸿画马》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出示课件《八骏图》,小组简介徐悲鸿。

出示词语,词语并用一个词语说句话。


二赏画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八骏图,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和老师板书课题。

三、小组合作,整体把握。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听边思考:(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
小组汇报:组员,我知道徐悲鸿是举世闻名的画家。

师:你说得很准确。

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

那么人们又是怎样评价他的作品《奔马图》的呢?
生:结尾一句。

师:像这样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密切关系就叫首尾呼应,还有我们在写作时也能用到写作手法,例如:写人物时。

四、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小组合作:(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合作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看看你们小组从中知道了什么?动笔画出来。

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小组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组员,小组知道无论画什么马都能画好。

【课件:不论还是不论还是都】呈现红色。

师:作者用来这样一组关联词语,清楚地描写出来徐悲鸿画马的能力。

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吗?(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师:这样的一幅世界艺术珍品,光读还不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欣赏它,记住它,好吗?在众多的艺术品中,他画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这幅《奔马图》是什么样的呢?文中知怎么描述的呢?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匹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

自远而近呼啸而来,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嗒嗒嗒的马蹄声让人精神振奋。

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马好像要跑出来了似的。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好像是一匹要去做战的战马。

生:我感觉它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是,跑的很高兴。

师:是啊,那是多么的畅快啊?
生:我感觉这匹马跑的特别快。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四蹄生风。

生:我感受到这匹马画得很有气势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气势雄壮、四蹄生风、一望无际”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

师: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了什么感觉?仿佛听到啦什么?---
生:嗒嗒嗒的蹄声。

师:作者从视觉和听觉向我们描绘了这幅画,让我们感觉到画的真是太------生:栩栩如生,逼真。

师:画的这么好,我们更应该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

分组比赛读。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

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么生动的画面,这么精美的语句让它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好吗?
学生背诵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小组合作。

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小组合作:默读课文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你是从那些词看出来的?
(2)小组汇报: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师:常常说明什么?
生:他经常观察。

2: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问:只盯着,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生:盯着是看的意思。

不能换成“看”。

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

3: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

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可能会被马踩到,被踢到,跌倒受伤。

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你在体育课上摔跤了,你们是怎么做的师: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真勇敢,真坚强,)
师:其实为了画好马,徐悲鸿何止遇到这一个困难哪,想象一下他曾经还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这么多困难他都一一挺过来了,现在你觉得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坚强,勇敢,锲而不舍。

师: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敬佩读这一自然段。

体会他的坚强。

(指名读: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绘画的热爱。

对画马的入迷。

用书上的话是“入了迷”不仅表现在他专心的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小屋)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

指名读文
师:小文的墙上贴的马都在干什么?
生:奔跑,吃草,散步,站立-----
师:像这样许许多多姿势和神态各不相同的马就可以称为姿态各异。

师:徐悲鸿为什么要在屋子里贴满这姿态各异的马呢?
师:如果我把这里的反反复复换成反复你觉得哪个好?
师:徐悲鸿在干什么?
生:思考,望向远方。

师: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怎样才能把马画好。

生:他在看前面的马,想如何修改这幅画。

师:徐悲鸿整天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

师: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

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

口里念叨的是---。

手上画的是----,梦中梦到的是-----,就连吃饭的时候想到的还是-----。

真是画马入了迷。

【课件:不论还是不论还是都】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语来描述一下徐悲鸿画马的痴迷吗?
生:徐悲鸿不论是上学还是放学,不论是吃饭还是喝水,都想着马。

生:徐悲鸿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不论是站在还是坐着,都想着马。

师:这真是执着的徐悲鸿,这真是对马痴迷的徐悲鸿,让我们读出他的执着。

(分组读)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回顾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说完整话)
生:勤奋的徐悲鸿。

生:专心的徐悲鸿。

生:刻苦的徐悲鸿。

生:……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茅以升,达芬奇,安培,牛顿,齐白石,爱迪生-,聂耳。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

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板书:功到自然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