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第一章绪论一、填空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以为目的(原始时期);第二阶段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具和,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造园由、、来完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第三阶段出现公共园林,园林规划转化为,开始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职业造园师设计园林(工业时期);第四阶段出现,园林绿化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建筑、城规和园林相互影响。
2、和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文字。
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
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4、是民间造园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的园林风格。
5、意识形态方面,、、、影响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6、按园林选址和开放方式分为和,天然山水园又分为、和;山地园有、、,水景园有、、,山水园有、、。
7、按园林隶属分为、、;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后分为、、。
8、私家园林包括、、。
9、非主流园林类型有、、、。
古典园林史分期10、生成期皇家园林是主流,特点是园林、,转折期和兴盛,初步确定了园林美学的思想,全盛区基本形成了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成熟期形成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成熟后期园林更趋于精致,但暴露了衰败的倾向。
古典园林的特点11、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
12、假山包括、、。
13、古典园林能显示其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之于,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姿态。
14、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和的融揉,建筑的作用是、、。
15、园林景物需要景观和动观,其诗画的情趣通过、、等来表达。
16、园林意境的含蕴的三种表达:第一,;第二,;第三,。
17、园林美学的四大范畴是:、、、。
二、名词解释1、园林:2、人工山水园3、天然山水园4、叠山5、塑山6、置石7、璧山8、峰石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园220年)一、填空1、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和,囿,起源于狩猎,关涉栽培、圈养,已经具有园林雏形,台,关涉通神、望天。
2、园林雏形的最初功能是、、、。
3、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是、、。
4、促成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社会因素是山水审美观念的成立,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是、、。
商周5、夏商周的社稷之木为、、。
6、贵族园林是皇家园林的前身,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殷纣王的和周文王的、、。
7、鹿台的功能是、、。
8、文王后,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
9、辟雍象征和,兼具坛和庙的功能,是之后建置在最高学府太学中的辟雍和沣池的前身。
10、东周城市建设格局建设形成了以王宫为中心,、的格局。
11、章华台又叫或,是当时宫苑“高台榭”的典型,是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的首例。
12、姑苏台全部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是一座。
13、与都能利用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它们代表着商代囿和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后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14、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于,按星座布列布局皇家宫苑,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表现。
15、上林苑的中心是,是渭南的政治中心和构图中心。
16、关中地区的宫苑有、、、、、;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17、在生成期发展中地位重要,首先,引渭水为池,池中筑岛山,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其次,岛山为蓬莱山,开启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18、高台榭的传统园林有、。
西汉皇家园林19、西汉代表性的宫苑有、、、、兔园。
20、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内被关中八水贯穿,昆明池中有,建章宫中有,池中筑三岛,模拟三仙山;上林苑内宫苑12处,如建章宫、承光宫、昭台宫、扶荔宫;规模最大,属于朝宫性质;上林苑中的“观”有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等。
21、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建筑疏朗,采用集锦式布局,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如、、、、、通神、、军训及陵墓等,此外,其的性质十分突出。
22、甘泉宫的功能有、、、,类似于离宫御苑,军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3、是长安最早建成的宫殿之一,性质相当于“宫城”,有和两重宫墙,总体布局为外宫+后宫,外宫相当于外朝,引昆明池之水构成完整水系,石渠是宫内主要水渠,沧池受兰池宫筑蓬莱山及建章宫“一池三山”模式的影响;为西汉着名的台榭建筑。
24、与一墙之隔,有飞阁连接,太液池中筑三岛,象征、、三仙山;总体布局为南部一宫殿为主,北部以园林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之滥觞,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一池三山”仙苑式皇家园林。
25、兔园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园内有人工开凿的雁池和清泠池,栖龙岫是中国园林人工构筑山洞的早期实例之一,落猿岩、栖龙岫是以石块结合夯土而堆筑的土石山,是文献记用石筑山的首例,霍去病墓是现存叠石为假山的最早一例。
26、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是皇家气派。
27、离宫别苑具有的生产功能与皇家的生产活动、经济运作有密切的关系;以作为主要水库,水陂和沧池为辅助水库,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是开创性的成就。
东汉皇家园林28、东汉洛阳近郊的宫苑有、、、。
29、洛阳城内宫苑有、、、,濯龙苑和永安宫最大,西园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园林的买卖街。
汉代私家园林30、假山的构筑方式是古典园林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例子,其中园圃内的山水造景以具体大自然作为蓝本,菟园中楼阁所具有的借景功能已被人认识。
31、汉代的在文人士大夫中滋长起来,形成园林化的庄园,是生产、生活的组织形式,也是别墅园的雏形。
小结32、秦、西汉出现皇家园林这个类型,分、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影响极为深远。
33、生成期造园活动的主流是,造园功能由早期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逐渐转化为游憩和观赏,建筑布置疏朗,和其它要素无明显关系,总体布局粗放。
二、名词解释1、章华台2、姑苏台:3、复道4、大咸阳规划三、简答1、兰池宫的历史地位分析2、生成期园林特点3、西汉时期“宫”和“苑”的区别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一、填空总说1、和为当时最着名的两个隐士集团。
2、魏晋士人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为、、。
3、人们对自然风景审美观念的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人们对的鉴赏成为此后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
4、文学方面出现了和,山水画的自由创作,标志着文人参与绘画的开始。
5、和相结合向着环境美转化,是人类审美观的一个伟大转折。
6、建筑方面,木结构建筑已经完全取代了两汉的夯土台榭建筑,砖痞是砖结构技术进步的标志。
7、晋人的《南方草木状》是最早的一篇关于岭南地带所产花卉的着作。
皇家园林8、邺城城市规划严谨,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城中第一次使用中轴线,城市中轴线以此为始。
9、铜雀园又名,园内有三台为、、,三台之间有飞阁相连,此园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性质,同时有军事坞堡的功能。
10、是邺城规模最大、最着名的园林,园内开凿天泉池。
11、北齐规模最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乃是继承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12、洛阳芳林苑相当于,西北为山景阳山,东北为水天渊池,已有全面的缩移模拟自然山水景观的意图。
13、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功能分区更明确,规划格局更完备,中央衙署、穿南北主要干道铜锣大街—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至北构成城市中轴线,由此确立了此后皇城规划的模式,并构成、、三套城垣的形制。
14、建康的大内御苑有、,行宫御苑有、。
15、转折期的皇家园林规模,没有生产和经济运作的能力,但规划更为精密细致,多有叠石为山的做法,建筑多楼阁、多层建筑物、飞阁、复道;景观重点从转化为的创作,造景主流追求皇家气派,但或多或少表现出天然清纯之美;皇家园林开始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较多运用写意的手法,做到写意和写实相结合。
私家园林16、重视精神陶冶的审美心理到才完全成熟。
17、城市私园的类型为、,郊外类型有和。
18、北方私家园林运用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摆脱了汉代私园大幅度排比铺陈的单纯写实模拟方法,从到,是造园艺术的创作方法的飞跃。
19、南方私家园林有、。
20、转折期城市私园的设计特点有设计精致化的趋势,叠石开始出现,造园中用石砌筑水石驳岸的做法最早见于文献记载;规模趋于小型化,设计从单纯的写实向写实和写意相结合。
21、庄园包括四部分内容: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农业耕作的田园、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备、庄客、部曲的住地,如石崇的、。
22、园林化的、代表着南朝的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从此别墅一词由原来的生产组织、经济实体的概念转化为园林的概念;文人圈子中培育出一种隐逸情调的美学趣味,促成了唐代及以后田园诗画,山居诗画的大发展。
寺观园林23、佛寺始于,早期寺院有两种,一种为僧伽蓝,另一种为阿蓝若,简称蓝若。
24、寺观园林包括三种,一、,二、,三、。
25、《洛阳伽蓝记》最为详尽地记载了北朝洛阳的。
26、郊野寺观的选址注重自然风景条件,三个基本条件为、、。
其他园林27、亭是公共园林的代称,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二、名词解释1、亭2、飞阁3、兰亭4、游仙诗三、简答转折期的园林特点第四章园林的全盛区——隋唐(公元589—公元960年)一、填空长安、洛阳1、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处繁荣城市,宫殿中的“西内”、“东内”、“南内”分别是、、。
2、长安禁苑包括和,城东南为御苑芙蓉苑和公共游览地曲江。
皇家园林3、长安太极宫又称,苑林区以三个水池、、构成主题水系,还有着名的凌烟阁和园中之园山水池。
4、长安大明宫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地势最高。
5、洛阳宫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酋殿,北侧有大内御苑,是一座水景园,西南有九州池。
6、长安兴庆宫及南内,成的格局,有“花萼相辉”象征手足情深之意,以牡丹之盛名重京华。
7、洛阳即显仁宫、东都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大型皇家园林,为,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三岛,沿水渠建十六苑,即十六个园中之园;为模式。
8、的建成标志着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9、隋唐时期的离宫御苑有、、。
10、隋唐皇家园林已经形成、、三个类型。
11、关中八景为、、、、、、。
私家园林12、唐代的私家园林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带有的思想。
13、唐代人对城市私家园普遍称为、。
14、白居易的是前宅后苑的布局,以竹林为主,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体现当时的文人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15、唐代别墅园的建置有三种情况,第一,如平泉庄(李德裕)、浣花溪草堂(杜),第二是,如衡山别业(李泌)、庐山草堂(白);第三是,如辋川别业(王维)、嵩山别业(卢鸿一)。
16、中景点有文杏馆、柳浪、辛夷坞等,辋川别业、《辋川集》、《辋川图》的同时问世,从一个侧面显示山水园林、山水诗、山水画之间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