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板涵施工技术方案

盖板涵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2、首件概况 (2)二、首件的选择及目的 (3)三、材料、设备进场情况 (3)四、施工技术方案 (6)1、施工放样 (6)2、基坑开挖 (7)3、砂砾垫层铺设 (7)4、基础模板及混凝土浇筑 (7)5、台身模板安装 (8)6、浇筑台身砼 (8)7、涵台钢筋及混凝土浇筑 (9)8、盖板浇筑 (9)9、拆模养生 (10)10、洞口工程 (11)11、台背回填 (11)五、质量保证措施 (12)六、安全保证措施 (12)盖板涵首件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420省道金湖段建设工程,总体呈东西走向。

本标段路线桩号为K0+000-K18+590.900、K19+568.702-K20+197.511,路线全长19.220km ,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 。

本标段涵洞工程共计99道,其中主线圆管涵64道,主线盖板涵12道,线外圆管涵23道。

2、首件概况我部根据现场情况,拟选择K11+950.000盖板涵为我部盖板涵首件工程,改盖板涵具体参数和工程量如下:首件高程数据如下:首件工程量如下:桩号涵底高程覆土厚度左右 左 右 K11+990.4215.047m5.059m--桩号 K11+950.000 长度(m ) 43.98 孔径(m ) 4.0*3.0夹角60盖板 Ø10:2094.76kg Ø20:305.53kg Φ12:1361.37kg Φ22:6833.19kg C30砼:64.76m3涵体 台身C30砼:258.32m3 基础C30砼:299.06m3涵台加强 Ø10:1019.33kg Φ12:662.7kg端墙 墙身C30砼:41.58m3 基础C30砼:13.22m3砂砾垫层 30.33m3洞口浆 砌片石 铺砌M7.5:24.48m3 抑水墙M7.5:9.84m3 锥坡M7.5:27.90m3挖填方挖方:491.11m3 填方:168.274m3二、首件的选择及目的首件选择:根据我部现场实际情况,盖板涵首件选择在K11+950.000盖板涵。

目的:盖板涵施工过程主要是检验:验证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的确定,人、料、机的组合、配合及施工现场组织情况,考核施工材料供应链能否满足施工需求,质量保证及安全保证体系情况,地质、水文情况的复核情况。

三、材料、设备进场情况1、材料进场情况水泥为淮安海螺P.O42.5水泥,石料为江西产,黄砂为江西赣江产,外加剂为江苏点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钢筋为中天钢铁产。

建筑材料报验单如下:盖板涵首件使用的混凝土为我部拌合站生产的混凝土,拌合楼型号为60型,生产能力为60m³/h。

首件施工前,项目部已会同项目办试验室和总监办试验室共同验证了配合比的合理性。

60型水泥混凝土拌合楼如下:原材料进场前必须进行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同时做好备料工作。

2、设备进场情况项目部确保进场机械设备满足施工需要并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易损件有充足的储备量。

机械设备均配备标识牌,同时在开工前对机械设备进行了认真的调试。

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测状态备注1 拌合楼60 台 1 良好2 挖掘机220 台 1 良好3 吊车25t 台 1 良好4 钢筋弯曲机GW32 台 1 良好5 钢筋切断机GQ40 台 1 良好6 混凝土运输车台 4 良好7 货车台 1 良好8 柴油发电机120KW 台 1 良好备用9 装载机50型台 3 良好设备张贴设备标识牌如下:四、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前,按技术规范要求对设计文件、图纸、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调查好水、电等前期工作。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充足准备合理的各种原材料,加强周转材料的配调工作,同时,根据进度要求合理配备各种机具,在使用前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机械性能良好。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放样→基坑开挖→砂砾垫层铺设→基础模板及混凝土浇筑→墙身模板安装→浇筑台身砼→涵台钢筋及混凝土浇筑→盖板浇筑→拆模养生→洞口工程→台背回填施工过程如下:1、施工放样项目部测量组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全站仪定出盖板涵的轴线,两侧及横向均设置护桩,以备检查复核。

在施工放样时应核对涵位进出口形式和水流方向,需要适当调整时应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解决。

为保证桩位的准确,测量仪器采用拓普康GTS-102N型全站仪,坐标法放样。

全站仪架设在距离较近且通视条件较好的导线点上,瞄准架在另外一个导线点上的棱镜作为基点,输入需放样桩位的坐标,根据偏角和距离,把桩位放在实地。

全站仪检定证书如下:2、基坑开挖基础开挖开挖前根据放样用石灰线标出基坑平面位置和坡顶放坡线。

基坑开挖使用挖掘机进行并配合人工,基坑开挖时应按基础两侧尺寸各放宽30cm,边坡1:1进行施工。

对坑壁不易稳定的基坑应采取临时支挡措施。

挖掘机开挖基抗至距基底设计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由人工挂线开挖至设计标高,然后进行地基处理。

基坑开挖时,中部宽度按7.2m 控制,两端宽度按10.52m控制,长度按52.3m控制。

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图纸要求不小于150Mpa,若发现个别基坑开挖后土质达不到设计所要求的承载力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若采用换填砂砾石或是石灰土的方式来处理涵洞基础时,其填筑过程必须按施工规范操作,且压实度要求在96%以上;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资料所述差别较大,应及时上报,会同监理、设计、业主单位现场会审,进行变更设计。

3、砂砾垫层铺设基底人工修整完后,测量工程师对基底轴线、高程、平面尺寸先自检,自检合格后,然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基底检验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施工砂砾垫层,根据设计图纸该道盖板涵砂砾垫层宽度为8.2m,厚度为10cm。

4、基础模板及混凝土浇筑盖板涵砂砾垫层铺设完成后,下面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

首先先进行基础模板支设并加固,然后浇筑基础混凝土。

基础模板采用竹胶板,钢管支撑牢固。

砼浇筑前项目部已完成了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人员的投入及天气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浇筑过程连续有序进行。

砼由项目部自建的拌合站生产,砼运输车运至施工地点,利用滑槽入模,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浇筑过程中项目部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坍落度为120-160mm,如发现离析、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砼,坚决不允许使用。

控制砼振捣过程,振捣器严禁接触模板,不可漏振或过振。

浇筑过程中现场责任人必须在现场协调、指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判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根据设计图纸基础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m,宽度为7.6m,为C30水泥混凝土,坍落度按120-160mm控制,砼浇筑完成后覆盖土工布洒水养生。

5、台身模板安装台身模板内面涂脱模剂或机油,模板拼接处为防止漏浆,可用海绵双面胶内衬于模壁。

模板拼装尺寸要准确,模板联结牢固,板缝紧密,外侧支撑牢固,内侧支撑采用定位钢筋作为内支撑。

立模时,我部计划直接将35cm倒角模板和台身模板一起完成,高度为2.08m。

支撑通过在盖板涵基础上支设钢管,在盖板涵台身两侧支设钢管,间距1m一道,使台身支撑受力均匀,起到固定的效果。

6、浇筑台身砼浇筑时,先将倒角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浇筑上部台身部分混凝土。

浇筑倒角处时,为保证倒角处混凝土浇筑的线形外观,倒角处模板安装须采用定位筋配合钢管进行模板定位。

在基础中部埋入纵向钢筋,1m一道设置,通过穿过模板于固定在外侧模板旁的钢筋相连接,起到固定的效果,防止模板上浮等。

浇筑倒角上部台身部分时,特别注意要保证模板的线形平顺。

外侧采用钢管和方木配合进行固定在模板上支撑,保证牢固,内侧通过固定在基础混凝土上的钢管配合方木进行加固,在基础中部支设纵向钢管,然后在横向设置上下三道钢管,间距1m一道。

浇筑施工前先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人员的投入及天气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浇筑过程连续有序进行。

浇筑过程中项目部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坍落度为120-160mm,如发现离析、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砼,坚决不允许使用。

控制砼振捣过程,振捣器严禁接触模板,不可漏振或过振。

浇筑过程中现场责任人必须在现场协调、指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判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7、涵台钢筋及混凝土浇筑台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涵台钢筋绑扎安装,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设计要求涵台尺寸如下:浇筑施工前先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人员的投入及天气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浇筑过程连续有序进行。

浇筑过程中项目部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如发现离析、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砼,坚决不允许使用。

控制砼振捣过程,振捣器严禁接触模板,不可漏振或过振。

浇筑过程中现场责任人必须在现场协调、指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判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8、盖板浇筑盖板采用整体现浇方法施工。

在台身混凝土拆模后,在盖板底板按照50cm*50cm的方格尺寸布设φ58×3.0钢管,钢管上设壳调整的顶托,上铺设间距为30cm的方木,再铺设竹胶板一层。

底侧模支立完毕后,根据图纸进行放线,准确放出钢筋的边线,按照正确的绑扎顺序进行绑扎。

钢筋四周的模板必须接缝严密不漏浆。

特别要注意盖板与台身接触部位要进行油毛毡进行隔离,使盖板受力形式为简支结构。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现场沉降缝按6m一道设置,采用沥青麻絮封闭,并用有纤维渗料的沥青或其它填缝材料封缝。

涵身采用浸沥青木板。

具体如下:浇筑施工前先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人员的投入及天气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浇筑过程连续有序进行。

浇筑过程中项目部质检人员和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坍落度为120-160mm,如发现离析、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砼,坚决不允许使用。

控制砼振捣过程,振捣器严禁接触模板,不可漏振或过振。

浇筑过程中现场责任人必须在现场协调、指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判明原因并作出处理。

当盖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方可在台背后进行填土,要求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石灰土对称分层压实。

9、拆模养生承重结构的混凝土养护至少7天,方才能拆模。

拆模时注意不要损伤砼体的表面及棱角,若有麻面,经监理同意,可用砂浆抹饰。

拆模前后的养护要在新浇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土工布进行养护,并经常洒水。

拆下的模板清洗干净,修理后有序堆放以备下次使用。

10、洞口工程洞口铺砌、锥坡及抑水墙采用M7.5#浆砌片石,墙身外露部分采用M7.5#水泥砂浆勾缝。

片石材料应选用材质均匀,无风化的石料,厚度尺寸不应小于15㎝,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

镶面的片石应稍加修整。

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应先直接坐浆再砌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