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考试大纲
一、主要参考书目
马敏. 中国文化教程. 第一版.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考试大纲
(一) 文化与文明
[考试要求]了解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概念、关系、分类;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考试内容]
1.“文化”的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2.文化的分类方法;
3.“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4.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5.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
(二)中国文化的源流
[考试要求]了解中国文化的形成条件、发展脉络以及突出成就。
[考试内容]
1. 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2. 建构在农耕基础上的文化模式与儒家思想;
3. 中国原始文化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成就;
4. 自夏到清的断代文化突出成就。
(三)中国哲学与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哲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国哲学的思想、思维与流派;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考试内容]
1. 哲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2. 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分期;
3. 中国辩证逻辑的特点;
4.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主要的思想;
5. 传统人文精神的特点与积极内涵。
(四)儒家思想与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诸子百家”以及争鸣时代;“仁学”思想、“礼”与“入世”精神。
[考试内容]
1. 儒家思想的发展四阶段;
2. 诸子百家及其学派特征;
3.“仁学”的核心与“仁”的含义;
4 “仁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5. “礼”的起源诸说以及古代礼的种类;
6. 儒家修身的基本方法以及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理念的体现。
(五)制度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制度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宗法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内容
[考试内容]
1. 制度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3.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4. 宗法制度产生的原因与特点, 宗法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六) 中国传统风俗
[考试要求]了解社会风俗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中国传统年节的来源与内容特征; 饮食与文化的关系; 服饰与文化的关系。
[考试内容]
1. 风俗的概念,中国社会风俗的特点, 社会风俗的作用;
2. 中国传统年节的来源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特征;
3. 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起源的关系;
4. 中国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七) 文学与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中国文学中诗歌、小说、戏曲的发展简史; 各自的创作理论和艺术特质。
[考试内容]
1. 中国诗歌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诗学理论的内容;
2. 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
3. 中国小说的发展简史以及主要的小说理论的内容;
4. 中国小说的人格精神;
5. 中国戏曲的发展简史;
6. 中国戏曲的悲剧意识。
(八) 艺术与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中国艺术中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和音乐的发展源流及杰出成就。
[考试内容]
1. 中国绘画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3. 中国雕塑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4. 中国建筑的主要分类及代表作品;
5. 中国音乐的不同阶段; 音乐理论和音乐科学的主要成就。
(九) 科技与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中国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考试内容]
1. 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大致阶段和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
2. 中国传统科技的主要成就;
3.现代科学文明的特征;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未能生成现代科技文明的原因;
5. 社会转型中对科技的不同态度。
(十) 宗教文化
[考试要求]了解佛教与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流变; 佛教与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考试内容]
1. 中国禅宗南宗慧能的佛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 佛教对中国文化人格,、社会心态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3. 道教的思想来源以及早期道教的两大主要派别;
4. 道教的文化价值。
(十一)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考试要求]了解西方挑战与西学入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的表现。
[考试内容]
1. 鸦片战争后文化危机的表现;
2.“中体西用”论的内容、作用与历史局限;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的具体表现。
三、考试题型与要求
(一)名词解释
阐明概念;说清内涵。
(二)简答题
根据要求写清要点以及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写清要点和基本内容,根据题意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