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联播》话语中的负面新闻分析 ——以国内新闻为例

《新闻联播》话语中的负面新闻分析 ——以国内新闻为例

《新闻联播》话语中的负面新闻分析——以国内新闻为例****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 ******【摘要】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其权威性和影响性不言而喻。

面对国内负面新闻,《新闻联播》将如何处理?本文以《新闻联播》为研究对象,采取抽样的方法对《新闻联播》国内新闻中的负面新闻进行内容分析,统计国内负面新闻在《新闻联播》中所占比例、对其进行分类等,最后,文章在归纳统计的基础上对《新闻联播》中的话语导向进行分析,以期对《新闻联播》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闻联播》负面新闻内容分析话语导向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负面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任何主流媒体都不可回避的,《新闻联播》也不例外。

负面报道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现象。

一般说来,犯罪、性、丑闻、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类的事件往往是它报道的重点。

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负面报道来说,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而在于反映和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众瞩目、震惊、警醒。

它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

《新闻联播》作为我国的一档王牌新闻电视栏目,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早已成为我国的政治风向标和经济晴雨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处于平稳、和谐状态,但自然灾害、突发事故、违纪违法事件等负面新闻仍有发生。

如何处理好国内负面新闻,不仅有利于《新闻联播》维护其公信力和权威性,更有利于帮助党和政府更好的处理当前社会暴露的新问题、新矛盾。

同时《新闻联播》做为我国的主流媒体,《新闻联播》对国内负面新闻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对我国的其他媒体无疑具有指导和引导性作用。

因此,对《新闻联播》中国内负面新闻的研究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

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中国内负面新闻的分析,以期对《新闻联播》的研究有所启示。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新闻联播》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新闻联播》中的国内负面新闻。

首先采取抽样的方法对《新闻联播》中的国内负面新闻进行内容分析,统计国内负面新闻在《新闻联播》中所占比例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最后,文章在归纳统计的基础上对《新闻联播》中的话语导向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抽样分析法。

本文选取2010年9月一整个月的《新闻联播》,综合评析《新闻联播》在对待国内负面新闻的处理办法及话语导向。

详实可靠的抽样分析是本文的基石。

2.归纳总结法。

本文对所选样本通过图表等方式对《新闻联播》中的国内负面新闻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新闻联播》的话语导向进行分析。

3.内容分析法。

首先确立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通过抽样确立研究框架,通过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最后分析推论得出结论。

三、研究框架构建研究框架,首先要明确抽样原则:1、本文研究的是近年来《新闻联播》中的国内负面新闻,因此新闻样本抽样仅限于近年来CCTV-1每天傍晚7点整的《新闻联播》;2、本文是针对国内的负面新闻进行研究,对于国外发生的诸如暴动、武装冲突等负面新闻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3、我们在统计新闻条数时通常以一条新闻标题算作一条新闻,但某些新闻标题注明为新闻背景时则与前一条共同算作一条新闻负面新闻;4、受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其报道量可能会有所波动。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在常态(无重要会议、节日等)下《新闻联播》话语中的国内负面新闻。

为避开春节、两会、国庆等时段因此随机选择2010年9月共计27天的《新闻联播》节目进行统计分析。

9.10为全国教师节,9.18为“九·一八”事变79周年,9.22为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因此舍去。

四、负面新闻内容分析(一)、总体分析经统计,27天的《新闻联播》节目共播出国内新闻总条数为603条,平均每天播出22.3 条。

国内负面新闻总条数为31条,平均每天播出1.1条。

最多一天(9月19日)播出国内负面新闻4条,9.3、9.5、9.6、9.7、9.8、9.11、9.14、9.25、9.27、9.28、9.29共计十一天没有出现国内负面新闻。

将603个样本按内容分为国内负面新闻和国内非负面新闻两大部分。

经统计,603个国内新闻样本中,国内非负面新闻572条,平均每天21.1条;国内负面新闻31条平均每天1.1条。

从时长上看,国内负面新闻总时长1128s,平均每天时长41.7s,平均每条时长36.3s。

从统计可以看出,《新闻联播》在节目内容安排上,国内负面新闻并非《新闻联播》的主角。

国内负面新闻的条数仅占国内新闻的5.1%,甚至在9.3、9.5等十一天出现无负面新闻的现象,由此可见国内负面新闻在《新闻联播》中的比例相当小。

(二)、国内负面新闻分析依据《新闻联播》中国内负面新闻的内容,将样本中的负面新闻分为突发事件性报道、违纪违规事件报道两大类。

1、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机,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由于突发事件由于发生、发展速度很快,往往出乎意料,超出我国现有的防灾、救灾机制,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及当地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

根据样本内容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灾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其发生、发展常常难以预见。

事故灾难是指车祸、矿难等事故,其发生通常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造成,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报道内容报道条数占国内负面新闻条数的比例占国内负面新闻时长的比例平均每条时长单条时长最高新闻及时长自然灾害13 41% 46% 40s “圆规”带来大风暴雨“狮子山”明晨登陆闽粤沿海;87s事故 1 3% 3% 34s 吉林客货车相撞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伤者病情灾难稳定;34s图表1每年9月,台风都会频频光顾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给当地的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每年9月,我国西南地方常常受到暴雨袭击,也带来滑坡、泥石流等一些列次生灾害,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经济及生命财产损失。

在这期间的台风、强降雨等灾害性报道,仿佛成了新闻媒体报道的一道“家常菜”。

从表格内容来看,此类新闻在《新闻联播》国内负面新闻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已经成为这一时期《新闻联播》中国内负面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31个国内负面新闻样本中只有一条事故灾难新闻,即《吉林客货车相撞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伤者病情稳定》。

该条新闻时长34s,该条新闻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伤亡人数、现场救援等情况。

由此可以推测出《新闻联播》在针对国内负面新闻中的事故灾难的报道上非常慎重,报道内容通常选择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等,例如矿难、车祸等。

2、违法违规事件违法违规事件通常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与当前的“大政方针”有所抵触之类的事件,其后果是使人民的合法权益、财产等受到损失。

对此类新闻的报道是新闻媒体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标准是中央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国家法律。

新闻媒体对违法违规事件的介入,可以更好的保证人民充分地享受当家做主的权利,更好的帮助各级政府及早发现问题并尽快加以解决,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更好的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1条国内负面新闻样本中,属于此类的新闻的有17条,占国内负面新闻条数的54%。

17条样本新闻总时长568s,占总时长的50%,平均每条时长33.4s。

单条新闻最高时长为65s,即《公安部:1至8月查扣冻结赌资近10亿元》。

以上两类新闻,从新闻条数来看,突发事件14条,违法违规事件17条,违法违规事件高于突发事件。

从新闻时长来看,突发事件总时长526s,违法违规事件568s,违法违规事件同样高于突发事件。

从单条时长来看,最高为87s,即突发事件一类中的《“圆规”带来大风暴雨“狮子山”明晨登陆闽粤沿海》。

由此可见,《新闻联播》在针对国内新闻中的负面新闻报道上,其报道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全面,没有对一些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重大违纪违规事件隐瞒不报,基本上尽到了一个媒体责任。

五、国内负面新闻的话语导向分析无论正面新闻、负面新闻、中性报道都是客观存在的,负面新闻已经成为了我国新闻媒体必须积极面对的话题。

如果新闻媒体刻意回避负面新闻,必然会使其可信度大打折扣,而可信度被打折扣的新闻媒体,就算它有再正面的新闻,其传播效果对观众而言都要打折扣,想以正面新闻达到正面效果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级的喉舌媒体,只有回归新闻的本位,只有抢占国内负面新闻话语导向的“制高点”,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公信力,才能有效的化解政府政府面临的信任危机,才能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一)、话语导向何为话语导向?所谓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

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

所谓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当今我们的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互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因此需要对人们的说话、发言有正确的话语导向。

对广大的电视观众来说,《新闻联播》无疑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高的电视栏目。

从1993 年起,各级地方台(站)以专用频道完整转播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

同时在转播中央台节目时,不得插播任何自办节目和广告。

因此,每到晚上19:00—19:30,全国各级电视台都在转播《新闻联播》,这使得该节目在该时段没有竞争者,获得了几乎绝对的收视率保障。

如此高地收视率、关注率,就必然要求《新闻联播》在国内负面新闻报到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尽到一个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

(二)、话语导向分析《新闻联播》作为党的政策的权威传达者,《新闻联播》也成了中国政治动向的风向标。

如何处理好国内负面新闻中负面新闻,不仅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更关系到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新闻联播》在对待国内负面新闻报道的处理上逐渐理智和成熟,公开透明的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度。

1、突发事件在《新闻联播》的节目内容安排上,突发事件通常放在国内简讯的前面一条,由此可见《新闻联播》对于此类新闻的重视程度不高。

9月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繁发生的时段,也是我国暴雨集中时段,由此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我国不断完善防灾与救灾机制,几乎每次台风的灾害程度都在预估范围内,因此《新闻联播》对此类新闻的报道通常以告知为诉求,常规性的报道突发事件的起因、发展以及救灾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