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2017高考语文试题之古典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考点说明
鉴赏评价是古典诗词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 上,对所给的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 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境、情;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乡情、别离情、国难情等。
规范答题:
一、首联的两个“自”,是指独自;鸟儿独自歌唱,春花独自开放,如此美景无人欣赏,以 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不为所用的情感。 二、颈联的“自”,相互; 群雄争霸只顾自己相互残杀,不过问百姓的疮痍; 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的不满。
练习巩固一 小园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鸟自鸣春花自开,离人去住总兴哀。 荒村道路兼泥潦,故里田庐半草莱。 万姓疮痍谁复问,群雄爪角自相摧。 东南竟日愁昏黑,消息虚传首屡回。
周测:衡水金卷三
注:刘崧,字子高,泰和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元末举于乡,以人推荐,授职方郎 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提问:比较“鸟自鸣春花自开”中的两个“自”,与“群雄爪角自相摧”中的“自”,说说它在表情达意上 有什么不同。
(任答两点,2分)
•(2)如何表现:
•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 情。
• ②运用典故。通过范鑫帮助勾践灭吴,最终
• 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
•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

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黎简
提问:有人说首联的窥字用的好,好在哪里?(6分)
规范答题: 一:窥,偷看。
二: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用拟人手法写出山光神态,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的美, 三:表达了诗人对小园景色的赞美之情。
作业: 《创新设计》319页
第四、第五题
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1:
月亮(思乡) 梅兰竹菊(坚贞、高洁的品格) 杜鹃鸟(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感) 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主要考察的五种模式: 一、分析意境类 二、分析形象类 三、分析手法类 四、分析语言类 五、炼字类(词、句)
审题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 ② 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理解写作意图。 ③从景、情入手
① 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生活经历,风格派别,
吴中书事
杨 乘①
2017广州一模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分析手法、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效果)。
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如何抒情的? 有何效果?
答题思路: (1) 明确指出用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分析说明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 此手法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④借景抒情。通过“香径、兰叶、响廊、月华”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昔盛今衰之愁。
(任答两点,4分,每点2分;手法1分,解释1分。)
同类迁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试分析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抒情的?
周测:衡水金卷三 吴中书事 杨 乘①
答题思路: 1、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抒情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释】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 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 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②运用典故。通过范鑫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现诗人的羡慕之情,从而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之愁。

③借景抒情。通过“香径、兰叶、响廊、月华”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昔盛今衰之愁。
(任答两点得6分,每点3分;手法1分,解释1分,愁情1分。)

规范答题示例二:
• (1)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②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 的感叹;③昔胜今衰之愁。
答题思路: 1、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抒情
规范答题示例一:
颔联:以乐景写哀情,“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很美,却无人欣赏,表达了诗人怀 才不遇之情。
颈联:运用典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 亮的杰出才能,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规范答题示例二: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释】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 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
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规范答题示例一:
①对比(手法)。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解释),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表达国运渐 衰、世事难测之愁(情感)。
一:(手法)通过以乐景写哀情、用典的手法来 抒情的。
二:(分析)颔联的“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
三:(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及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东园雨坐书怀 刘崧
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2:
松树(高洁、坚贞)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感慨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伤感) 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感)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丁香(愁思或情结)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