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

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分析

一、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概述: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试卷结构和题型(一)行政能力试卷结构特点:1.题量:130道左右(安徽省)2.时间:120分钟3.难度:分三级a.快活题:容易题,要不加思考:“享受快活”b.恋爱题:中等难度,拨得心痒,欲罢不能:“谈好恋爱”c.头痛题:中等难度以上,最难题,考生进退两难,:“吃下头痛药”4.题型:五或四大题型,每种有分题型,测试能力各有测重,差别大。

5.目的:考查考生数学、语言、逻辑思维、常识等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知识面。

(二)试题类型特点:1. 标准化测试:试题经过专家精心研制,制成题库,并更新,保密程度高;有严格时间限制;严格实测程序;体现“科学、规范、有效、创新、公正、公平”,力避高分低能。

①试卷结构: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试卷标题部分②试卷说明部分:考生注意事项③试卷试题部分:五大部分2. 应试能力型测试:非知识性测试,题型虽涉及知识广,但侧重应试能力测试,基本知识解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公平。

3. 反应速度性测试:解题的反应速度要快,平均不到1分钟做一题,要“不假思索”。

4. 客观性选择题测试:全部为客观性的单选题,但常识部分有多选题。

5. 目标明确性测试:测试考生数字运算速度和数字的感性;言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观察分析、判断)。

6. 试题结构难易有别的测试:)①试卷五大基本题型: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常识判断,资料分析。

②五大基本题型特点:首先是题型之间有难易不同;其次是题型中还有难易区分度。

一般而言:“数量关系”题型属中等难度的题型,但其中个性化的单个试题不会较难;“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题型属较难题型,但其中个性试题较容易;“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题型属中等以下难度的较易题型,但“常识判断”中部分涉及知识面和专业性的个性题例较难;“资料分析”中每部分题中亦有1-2道较难题。

总之,安徽省试题,整张试卷题型间难易有别,题型中难易交替。

有难有易,难易交错是其中主要特点。

这是绝对的,但题型难易又是相对的,每位应试者由于个性知识特点和能力差异,面对每位应试者每种题型和每道考题难易不是绝对的。

应试者可根据考题难易分布规律,结合自身特点,掌握好答题的原则(先易后难),解题的方法(先快后慢),答题的重点(先分值高后分值低),控制好答题时间,有选择有针对地答题,达到提高答题速度、质量和在有限时间内拿高分的目的。

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题型和类型题例的详解A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试题五大部分;题量130道左右;时间120分钟)<一> 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2. 数学运算:<二> 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2. 演绎推理:3. 定义判断:4. 事件排序:5.类比推理<三> 言语理解与表达:.11. 词语表达2. 语句表达3. 段落阅读 4 短文阅读<四> 基础知识:1. 单选题2. 多选题<五> 资料分析1. 文字资料2. 表格资料3. 图形资料B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和典型题例详解:<一> 数量关系:一、主要考查应试者理解和解决数量问题的能力;题型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涉及知识和考题资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

类似数学速算和某种程度的智力测验。

在试卷中属中等难易程度的题型,个别题较难。

二、数字推理或数字直觉:一般5--10道小题,数列填空;①试题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一组数列的敏感性及规律把握。

②应试方法:1、观察题干,大胆假设:观察题干数列,分析数列中规律,尤其注意前两个数、前三个数、前四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用以验证前后数若得到验证,即找出规律;若假设被否定,应改变思考角度,重新寻找规律。

2、根据题型,合理用法:数列空缺质量在最后,从前往后推导;数列空缺项在最前面,从后往前推导;数列空缺项在中间可以两边开花,同时推导。

3、强记数字,增强题感:记20以内的平方,10以内的立方,30以内的质数。

4、拓宽思路,克服定思:克服习惯的等差数列等惯性思维来解题。

应拓宽思路,从①正负数、奇偶数交叉,②加减乘除,③升降幂,④两数组合,⑤项数的平方、立方或加减常数等多角度观察,灵活思考,找出解题的规律。

5.掌握规律,便于应对:日常学习训练时,要善于总结常考题型规律和解题方法并熟得灵活掌握,以便考场应对。

③典型题例(1)A. 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

例1:2,5,8,11,()A.13B.14C.15D.16例2:2,4,3,5,6,8,7,()A.9B.10C.11D.12B. 二级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例1:4,6,10,16,24,()A.28B.32C.34D.44例2:8,8,6,2 ,()A.-4B.4C.0D.-2(2)A. 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

例1:3,6,12,(),48A.24B.26C.28D.30例2:2,6,13,39,15,45,23 ()A.46B.69C.92D.120B. 二级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例1:181,100,73,64 ,()A.56B.59C.61D.63例2:1,2,8,(),1024A.48B.64C.72D.80例3:1,3,2,12,3,36,4 ,()A.72B.88C.96D.108 (3)加法数列:前(后)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例1:1,0,1,1,2,(),5A.6B.5C.4D.3例2:4,3,1,12,9,3,17,5,()A.12B.13C.14D.15(4)减法数列:前(后)两个数之差等于第三个数或一个常数。

例1:8,2,6,(),10A.8B.6C.4D.-4例2:20,4,19,3,17,1,18,()A.4B.3C.2D.1(5)乘法数列:前(后)两个数之积等于第三个数。

例1:1,3,3,9,27 ,()A.81B.108C.135D.243例2:1,3,1,3,2,1,2,4,3,2,3,18,4,1,4,()A.14B.16C.36D.72例3:7,15,29,59,(),235A.98B.108C.117D.145例4:19,38,37,74,41,82,53 ()A.168B.145C.126D.106 (6)除法数列:前(后)两数之商等于第三个数。

例1:216,6,36,(),216A.1/6B.6C.1/8D.8例2:18,3,3,2,16,4,2,2,14,7,(),1A.4B.3C.2D.1例3:207,72,(),12,7A.48B.36C.27D.21(7)分数数列:分数的分子或分母按加减乘除等规律排成的数列。

例1:1/11,1/13,1/15,()A.1/12B.1/14C.1/16D.1/17例2:2/5,1,2,17/5 ,()A.3B.16/5C.26/5D.6(8)小数数列:整数与小数各部分或之间形成规律数列。

例1:1.1,2.2,3.3,(),8.5A.4.4B.5.4C.6.4D.7.4例2:8.25,27.36,64.49,()(9)质数数列:只能被本身和1整除的整数,也叫素数。

例1:21,22,24,27,(),39A.30B.32C.34D.36例2:20,22,25,30,37 ,()A.40B.42C.48D.50 (10)平方、立方数列:数列中隐藏一个完全平方、立方数列,或明显或隐含。

例1:4,9,16,25,36 ,()A.45B.49C.54D.60例2:216,125,(),27A.64B.72C.84D.1083例3:1,2,6,15,31,()A.45B.50C.52D.56例4:2,3,10,15,26,35,()A.40B.50C.55D.60例5:3,10,29,66 ,()A.123B.124C.126D.127例6:2,9,28,65,()A.128B.124C.126D.129例7:2,12,36,80,()A.140B.150C.160D.170(11)奇偶项数列:奇偶项单独或相互之间形成规律数列。

例1:7,9,8,10,9,11,(),12A.10B.11C.12D.9例2:10,9,29,16,66,25,(),36A.120B.126C.127D.142(12)幂数列:例1:16,27,16,(),1A.5B.6C.7D.8例2:0,3,6,21,60,()A.243B.216C.183D.158三、数学运算;①试题特点:A题量:10-15道B题型:数学算式题数学文字应用题以数学文字应用题为主C难度:不超过初高中数学水平部分题型偏难,略带智力测验的倾向D目的:考查考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和技巧,考生思维敏捷,运算速度,熟练掌握和运用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

考查考生对数学的敏感性。

②应试方法:A认真审题,仔细观察:仔细观察题型特征和答案选项的特点,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B缜密思考,寻找捷径:部分技巧性的题目,硬算浪费时间,效果不好,必须正确运用一些捷径的解题方法。

如:画图法,代入法,假设法,试错法,排除法,列公式法,列方程法,猜测法等。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C总结规律,思考方法:平时训练时,注意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思考方法,若能熟练,灵活的运用,亦会事半功倍。

常考题目型有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分数问题,水池放水问题,年龄问题,降价问题,栽树问题等等。

D心算为主,笔算为辅:所谓“心算”就是计算前先理出解题思路,再用“笔算”算出准确结果;必要时需解方程。

往往许多技巧性的题根本不需直接笔算,“心算”就能使答案一目了然。

E先易后难,先质量后数量:先解容易的,难题置于后,把该拿到的分拿到手,是考试致胜的法宝。

难易题对大家往往都是公平的。

而该拿的分拿不到手,往往是某些考生的致命伤,做题顺序必须调整。

F注意常识运用,防止误导受骗:部分有些生活经验的常识性考题,在解题中必须注意思考,防止简单化推导和想当然解题。

眼高手低,粗心大意,得意忘形都是解此类题之大忌。

必须小心翼翼,看清题目,理性思考。

利用画图和空间想象来解题。

如直线与周围栽树问题,上楼求楼梯数问题等。

③典型题例:A题例说明:以下典型题例是近年来常考的题型。

这里举出,仅仅是挂一漏万。

解析常考题型,我们提供给应试者的仅仅是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试题是千变万化的,但唯一的不变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应试者能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灵活掌握和运用。

B数字运算题应试方法:1、凑整法题;2、观察尾数法题;3、基准数法题;4、求等差数列和法等C 文字应用题应试方法:1、公式法;2、代入法;3、画图法;4、假设法;5、排除法;6、列方程7、猜测法;8、其他方法(1)数字运算典型题例及应试方法运用:1、凑整法题:运用巧算,把计算过程凑成“十”,“百”,“千”,“万”等整数,便于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