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清单——倪先艳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清单——倪先艳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清单
第七片区组长:倪先艳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小学语文还存在一些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片区通过集体智慧,进行认真梳理,认为我们片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拼音教学效果差。

部分教师依照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和个人经验,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甚至于直呼音节,还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

二、识字教学被削弱。

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

三、阅读能力不强。

部分教师对教材还处于条分缕析现状,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忽视了积累。

四、表达能力较差。

现在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大胆、主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或不敢说,或说不清楚,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五、习作能力较低。

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或“拼”作文现象。

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六、口语交际课学生参与度不高。

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组的“积累运用”中,都增设了“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对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中进行。

”然而口语交际课上,大部分学生想说,却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

因此,长此以往,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的参与度不高。

七、教学中单纯地分析性操作过多,把一片血肉丰满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

在我们片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过多地进行单纯地分析性操作的教师不乏其人,他们在自己语文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是一篇篇血肉丰满、文质兼美的课文通过过多的分析性操作,肢解得支离破碎。

八、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之间形成矛盾。

小学语文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若让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会使教学任务无法按计划完成;若只展示一部分,则使这种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因此,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间形成矛盾。

九、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过于琐碎,有的偏离语文,甚至出现无效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这就明确指出了课堂问题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中问题设计很关键,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恰当、巧妙,学生就容易接受,并乐意参与,最终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或从知识内容方面有所获得,或在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
锻炼与提升。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频率过高且低效问题较多,甚至无效问题和偏离语文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十、教师唱主角,甚至独角。

轻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高唱“以生为本”的现实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

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

十一、大语文教学观没有形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语文教学十分封闭。

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

十二、以讲代读,把教学参考书的结论生吞活剥地塞给学生,无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在诸多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以将代读,教师包讲,学生包听,将教参中的结论生吞活剥地塞给学生,根本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总之,我们片区的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选几个比较典型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各位语文同仁分享,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同时也期待能从各位语文名师那里得到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