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第九章_边坡工程变形监 测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内容 和技术手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一、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
v 1.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 v 2.监测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地面变形监测和
地下变形监测,物理参数如应力等参数监测,环境 因素如地下水、天气、地震因素的监测;监测的工 作量大,工种复杂,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必须是多 面手,对于不同的工作都能适应。 v 3.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 4.监测的周期较长,一般不少于2年或更长时间, 有时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主要平台:布设运输矿岩和设备的运输平台 •总体边坡角:从最下部台阶坡面的坡趾到最上 部台阶坡面的坡肩的联线的倾角.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 一、观测站的设置
❖ 1.观测线的设置 ❖ 观测线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控制点和工作点组成。 ❖ 控制点(基准点)应布设在滑体外稳定的地表或边坡上; ❖ 工作点(变形点)设置在滑体上。
用途: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或建筑物密集、 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3.近景摄影测量法 优点:摄影(周期性重复摄影)方便,外业省时省力; 能同时获得许多观测点的空间位置。 缺点:精度较低。 用途: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 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 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二、测点布点原则
• 监测点的布置一般有以 下三个步骤: • 1、测线布置 • 圈定主要的监测范围; 估计主要滑动方向,按滑动方 向及范围确定测线; 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 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
PPT文档演模板
1.大地测量法 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 双边距离交会法。 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距法。 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 量程不受限制; 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 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十; 连续观测能力较差。
施工阶段:1~2次/周;(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 运营阶段:1次/2月,雨季:1次/2月。 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
v 正常情况下,在爆破阶段完成后监测以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一般在初 测时每日或两日一次,在施工阶段3—7日一次,在施工完成后进入运营阶 段,且在变形及变形速率在控制的允许范围之内时一般以每一个水文年为 一周期,每两个月左右监测一次,雨季加强到一个月一次。
v 边坡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监测内容--测什么; ●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 ●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测哪里; ●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 ●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v 一、监测设计的原则
v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
v
●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v 2.前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法
v 应使用J2级以上的经纬仪以全圆观测法测定水平角,水平角测 量的各种限差不能低于四等三角测量的限差要求。
v 高程测量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3.观测程序
v (1)观测站联测。 v (2)正常观测。 v 警戒观测:若发现观测点累计下沉量达20mm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五)边坡工程监测仪器简介
v 倾斜计示意图 v 位移计示意图 v 固定型倾斜计示意图 v 水压计量测示意图 v 钻孔伸长计示意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倾 斜 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 监测方案设计
用途:用于已有滑动迹象的病害边坡的监测; 从宏观上掌握崩塌、滑坡的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崩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中短期滑动趋势; 仪表观测的补充。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二)设站观测法
要点: ●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 ●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 ●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变
3个台阶在非移动区建立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 v 为确定工作点的矿区统一高程值,可用等外水准进行各组
水准基点间的连测。 v 如果采用交会法观测,则观测点的布设可以更加灵活,观
测线上也可不布设控制点。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二、露天矿边坡观测方法
v 1.导线法
v 观测点埋设10~15d后进行 v 1)观测站的控制点与露天矿基本控制网点(平面与高程)进行联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 第二种情况,各移动量大致 相等,且方向相同,说明滑 体可能是以整体形式沿平面 结构面发生。
v 观测站(变形区域)应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段。 v 观测线的条数取决于滑坡范围(监测范围)的大小、边坡
岩石力学性质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至少三条。 v 对特征点进行专门监测,当发现有移动时,可在其上、下、
左、右增设观测点,以便准确确定边坡移动范围。 v 水准基点不需要建立严格统一的高程控制系统。可以每2~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v 2.相关图件 v ●各监测项目时程曲线; v ●各监测项目的速率时程曲线; v ●地表位移变形矢量图和等值线; v ●各监测项目在各种不同工况和特殊日
期变化发展的形象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监测方法: 1.简易观测法 2.设站观测法 3.仪表观测法 4.远程监测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一)简易观测法
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 建筑物变形特征; 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 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
v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三、边坡监测的图件与分析
1.观测资料的图示
v (1)测线剖面图。剖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变形值 比例尺采用1:20~1:50。
v (2)滑坡区平面图。平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移 动向量比例尺采用1:20~1:50。
v (3)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测点,需另绘位移或移动速度随 时间的变化曲线。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四) 远程监测法
远程监测法特点:远距离无线传输。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 全天候观测; 省时、省力、安全。 缺点:传感器质量不过关; 仪器的组装工艺和长期稳定性较差; 运行中故障率高; 很难适应野外恶劣的监测环境; 数据传输有中断; 数据可靠度难以使人置信; 价格昂贵。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 说明:
❖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测线可采用十字型布置; ●测线十字型布置时,深部位移监测孔通常布设在主滑方向上; ●对主滑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放射型布置更适用。 ●测线放射型布置时,在不同方向交叉布置深部位移监测孔。
v 2、监测网形成: v 考虑平面及空间的展布,各个测线按一定规律形成监测网;
监测网的形成可能是一次也可能分阶段形成; 监测网的形成不但在平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空间上的展布。 v 3、局部加强,加深加密布点: v 可能形成的滑动带; 重点监测部位和可疑点。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v 三、边坡工程监测周期与频率 v 施工的初期爆破阶段:1次/1~2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地表变形 •位移和沉降 •监测内容:
• 2.地声 •地音量测

•3.地下变形 •位移和沉降
• •
PPT文档演模板
• 4.应变
•5.水文
•观测地下水位 •观测孔隙水压 •测泉流量 •测河水位
•6.环境因素
•测降雨量 •测地温 •地震监测
v 露天开采是国内外矿山开采的普遍形式。露天矿边坡安全和 排土场的安全至关重要。
v 矿山边坡是一种临时性或半永久性边坡,设计较为保守。
v 观测内容包括: v (1)边坡面上移动值的大小和分布,移动的过程和规律; v (2)滑动面位置、形状、滑体的大小、滑动方向; v (3)边坡移动对坡顶及其附近各种建筑物的危害程度; v (4)加固措施的效果。
可认为边坡开始滑动,需进行全面观测。全面观测包括 测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测量。 v 滑动期观测:一般1-3个月进行一次水准测量,3- 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 v 滑坡后观测:包括观测点平面位置、高程及滑体的大 小、滑落时间等。并在滑坡区平面图上表示出滑动面、 裂缝位置、凸起、凹陷等变形发生的部位,时间及有关 测量数据。
❖ 每条观测线至少设两个控制点,控制点至第一个工作点的距离和控制点 间的距离为50~100m。
❖ 工作测点的间距一般为5~15m。 ❖ 在一个台阶上至少应设两个测点,分别靠近坡顶、坡脚 ❖ 每个平台上均应设置观测点。
PPT文档演模板
• •
1-控制点 2-工作点 3-观测线 露天矿边坡观测线的第九布章设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