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乔伊斯

乔伊斯


• 在乔伊斯的一生中,民族主义思想是贯彻始终的。 早在1912年8月22日,刚届而立之年的乔伊斯就 在致妻子诺拉的信中写道:“我是也许终于在这 个不幸民族的灵魂中铸造一颗良心的这一代作家 中的一员。” • 1936年,乔伊斯边读着英国版《尤利西斯》校 样边对人说:他为了这一天,“已奋斗了二十 年”。 从1914年着手写《尤利西斯》,直到 1918年美国的《小评论》才开始连载。最早的 单行本是1922年在法国由莎士比亚书屋出版的。 德(1927)、法(1929)、日(1932年出四分 册,1935年出第五分册)译本相继问世后,美 国版(兰登书屋,1934)也出版。

• 长篇小说《芬尼根守夜人》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 店老板的潜意识和梦幻为线索,是一部用梦幻的 语言写成的梦幻的作品。乔伊斯借用意大利18世 纪思想家维柯关于世界在四种不同社会形态中循 环的观点,在此框架中展开庞杂的内容。书中暗 喻《圣经》、莎士比亚、古代宗教、近代历史、 都柏林地方志等,大量借用外国词语甚至自造词 汇,通过夸张的联想,喻示爱尔兰乃至全人类的 历史、全宇宙的运动。 • 除上述三部作品,乔伊斯还著有诗集《室内乐》 和剧本《流亡者》。

• 然而对乔伊斯来说,最重要的是《尤利西斯》在 英国本土的出版。也难怪他对丹麦诗人、小说家 汤姆· 克里斯滕森说:“现在,英国和我之间展 开的战争结束了,而我是胜利者。” • 他指的是尽管《尤利西斯》里对1901年去世的 维多利亚女王及太子(当时[1904]在位的国 王爱德华七世)均有不少贬词,英国最终不得不 承认这本书,让它一字不删地出版。 • 乔伊斯批判爱尔兰,爱尔兰却崇拜乔伊斯,甚至 把《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利奥波德· 布卢姆一天 全部活动的六月十六日定为“布卢姆日”,该节 日后来成为了仅次于国庆日(三月十七日圣巴特 里克节)的大节日。; Nhomakorabea;
• 经校订者标注过的一本《芬尼根守灵夜》。
• 《芬尼根守灵夜》由费伯和费伯书局出版于19 39年5月4日,乃爱尔兰大作家詹姆斯· 乔伊 斯生前完成的最后、也是最为晦涩的一部小说。 在它面前,被萧乾称为“天书”的另一部乔伊斯 小说《尤利西斯》只能退居“天书二号”。 • 过去30年来,爱尔兰学者丹尼斯· 罗斯和约翰· 奥 汉龙查阅和比较了乔伊斯在完成此书的17年间, 历20次手写再手写、誊写再誊写、打字再打字所 留下的2万页手稿、近60本笔记,以及数千页排 印稿和校样,细心校订约9000处,不仅涉及标 点符号、字体和字空,还包括误拼、误排和断句 错误。

• 《尤利西斯》出版当年,剑桥留学的诗人徐志摩 就读到了这部作品,并在其《康桥西野暮色》前 言中称赞它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他以诗人的激情 奔放的语言歌颂该书最后没有标点的一章: • "那真是纯粹的'prose',像牛酪一样润滑, 像教堂里石坛一样光澄……一大股清丽浩瀚的文 章排傲面前,像一大匹白罗披泄,一大卷瀑布倒 挂,丝毫不露痕迹,真大手笔!"

• 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他1904年开始创作 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在写给出版商 理查兹的一封信中,他明确地表述了这本书 的创作原则:“我的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 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这实际上也成 了他一生文学追求的目标。在乔伊斯眼中, 处于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双重压迫和钳制下 的爱尔兰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国家,而都柏林 则是它“瘫痪的中心”,在这个城市里每时 每地都上演着麻木、苦闷、沦落的一幕幕活 剧。
第四章 詹姆斯· 乔伊斯
• 第一节 生平与创作概况 • 第二节 《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 像》 • 第三节 《尤利西斯》

• 少年乔伊斯

• 莫莉
• 爱尔兰和乔伊斯

• 流亡者乔伊斯


• 乔伊斯遗容
• 1882年2月2日,乔伊斯(James Joyce)出生在 爱尔兰的都柏林。父亲对民族主义有坚定信念, 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乔伊斯出生时,爱尔兰 这个风光绮丽的岛国是英国殖民地。他有一大群 弟弟妹妹,但他父亲偏爱这个才华横溢的长子, “不论这一家人有没有足够的东西吃,也给他钱 去买外国书籍。” • 他从小在教会学校接受天主教教育,学习成绩出 众,并初步表现出文学才能。1898年进入都柏林 大学专攻哲学和语言,获现代语学士学位。1902 年在圣西希莉亚医学院登记修课,因为经济困难 而放弃了学业。 • 1904年,他偕女友诺拉私奔欧洲大陆,从此义无 反顾地开始了长及一生的流亡生涯,中间仅点缀 短期回乡探亲,1911年后便再也不曾踏上爱尔兰 土地。

• 刘译《尤利西斯》将收入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 究员王逢振和刘象愚主编的《乔伊斯全集》。 • 全集收入《都柏林人》、《尤利西斯》、《一个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芬尼根的守灵夜》等乔 伊斯全部长篇小说,还有诗歌、剧本、日记、评 论,以及他人评乔伊斯作品的评论集, 预计将 在2010年底出版。


• 金隄译《尤利西斯》 • 历时16年全译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萧乾、文洁若译本(译林出版社)
第二节 《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 家肖像》
• 孙梁、宗白译《都柏林人》(上海译文出 版社)
徐晓雯 译
阿拉比詹姆斯· 乔伊斯
• 里士满北街是条死胡同,很寂静,只有基 督教兄弟学校的男生们放学的时候除外。 一幢无人居住的两层楼房矗立在街道封死 的那头,避开邻近的房子,独占一方。街 上的其他房子意识到各自房中人们的体面 生活,便彼此凝视着,个个是一副冷静沉 着的棕色面孔。

• 1904年1月7日,在母亲逝世后4个月起,在都柏 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画像》, 1914年完稿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历时10年。 • 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有强烈的自传色 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 迪达勒斯如何 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 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 美的真谛。乔伊斯通过斯蒂芬· 迪达勒斯的故事, 实际上提出了艺术家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并且饶有趣味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斯蒂 芬· 迪达勒斯本人恰恰就是他力图逃避的都柏林 世界所造就的,而都柏林无形中报复了反叛的青 年艺术家。
• 每天早晨我都躺在前厅地板上看她的房门。 百叶窗拉下来,离窗格只有不到一英寸空隙, 别人看不见我。当她出来走到台阶上,我的 心就欢跳起来。我跑到客厅,抓过自己的书 本就跟到她身后。我总让自己眼中有她棕褐 的背影,快走到我们得分开的地方时,我便 加快步伐超过她。一个又一个的早晨,都是 这样的。我除了几句日常客气话,再没有对 她说过什么,可她的名字却像一声传唤,会 调动我全身的血液喷发愚蠢的激情。

• 九十年代中叶,意识流开山之作、长篇巨著《尤 利西斯》有了两部中文全译本: • 萧乾、文洁若合译的本子由南京译林出版社于一 九九四年出版; • 金隄所译的本子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4年至1996年)。 •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刘象愚教授翻译多年的《尤 利西斯》已完成初稿。刘象愚表示,像这样一部 宏伟、壮观、包容浩瀚或者换言之晦涩、艰奥、 光怪陆离的作品,再有一个中译本也不嫌多。已 经问世的两个译本各有长短,他的译文当尽量弥 补不足。

• 另外,较早留下关于乔伊斯记载的是芥川龙之介。 • 他刊登在《三S》(《サンエス》1920年3月号) 杂志上的文章《〈我鬼窟日录〉摘抄》谈到他曾 购买丸善书店发行的《年轻艺术家的肖像》。并 在1920年9月发表于《人间》杂志的《〈杂笔〉 中的“孩子”》中这样谈到乔伊斯: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无论如何看都是对儿童 感受的直接述写。或者也许可以说是具有那种只 要有一点感受就写下来的心情吧。但是无论怎样 珍品就是珍品,像他这样写文章的找不到第二个。 我想,读一读是有好处的。(8月20日)” • 他后来还亲自翻译了《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的一 部分。
;
;
• 我们回到街上的时候,厨房窗里透出的灯光 已经撒满街区。倘若瞧见我叔父正从街角走 来,我们就躲在阴影里,看他走进宅子才算 平安无事。或者曼根的姐姐出来到门阶上, 叫她弟弟回屋吃晚茶,我们就从阴影处看着 她沿街东瞅西瞅。我们会等一会儿,看她是 否留在那里还是进屋去,如果她留在那儿, 我们就离开藏身的黑影,垂头丧气地走上曼 根家的门阶。她在等我们,门半开着,透出 灯光,勾勒出她的身材。她动身子的时候裙 子会摆来摆去,柔软的发梢甩到这边又甩到 那边。

• 1978 年创刊的《外国文艺》享有一份光荣,即该 刊在1980 年第4 期上发了3 篇乔伊斯短篇小说, 即《死者》(王智量[ 智量]译) 、《阿拉比》和 《小人物》(宗白译) 。3 个短篇选目出手不凡,其 中前2篇是世界文学的短篇精品。这大概是新时 期发表的对乔氏作品最早的译介。 • 资深翻译家黄雨石先生默默工作,他译的《青年 艺术家的画像》由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年出版。 这是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乔氏作品单行本,亦是大 陆译介乔伊斯的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 • 1984 年10 月,孙梁译的《都柏林人》7 个短篇加 上宗白等人的其他8篇译作,由上海译文出版社 以《都柏林人》之名出版。

• 乔伊斯进入中国经由两条路线:一条由西方先 “流”到日本,再由日本“流”到中国;另一条 则由西方直接“流”到中国。在时间上,前者稍 早于后者。 • 最早把乔伊斯介绍到日本的是当时活跃在日本和 欧美的著名诗人野口米次郎(1875-1947)。 他于1918年3月,在著名杂志《学灯》发表介绍 乔伊斯《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的文章《一个画家 的肖像》,称赞“这部小说是用英语写成的近代 名作”。

• 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 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 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 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 终成一代巨匠。 • 1939年巴黎沦陷,12月他带着家眷疏散到 法国南部。1940年12月17日,乔伊斯夫妇 把患精神分裂病的女儿露西亚留在法国的 一家医院,狼狈不堪地逃到瑞士的苏黎世。 第二年的1月10日,乔伊斯因腹部痉挛住院, 查明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13日凌晨去 世,终年59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