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0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最新10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7年10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和例证法B.例证法和对比法C.对比法和类比法D.类比法和演绎法参考答案:C分析:这道题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

一看到问“论证方法”,脑子里先要把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调出来,思路不要乱。

论证方法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类比)。

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所给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归纳法,也显然不是演绎法。

我们知道:凡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都是类比。

这句话中的“如”,表明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那末。

可以肯定所用的论证手法是“类比”。

“小石,小木”与“大山”相比,显然是“对比”。

2.《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参考答案:A分析: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教材上面明确写明的。

3.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参考答案:C分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

首先要特别熟悉课文。

在教材22页,写到不能容忍的根源,在课文提示中,明确写明“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是。

喜同恶异”。

4.《张中丞传后叙》中,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人物是()A.张巡B.南霁云C.许远D.于嵩参考答案:B分析: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5.《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A.感情的变化B.逻辑的演绎C.时间的推移D.想象的展开参考答案:A分析:行文线索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感情变化,在教材有明确交代。

6.下列记叙文,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A.《张中丞传后叙》B.《先妣事略》C.《马伶传》D.《都江堰》参考答案:C分析:回答这道题,必须对课文相当熟悉。

《张中丞传后叙》、《先妣事略》、《都江堰》三篇课文在课文后面都没有加以议论,只有《马伶传》后面有侯方域一段议论。

7.下列散文中,运用多方面材料交叉垒积叙事方法的是()A.《香市》B.《纪念傅雷》C.《我与地坛》D.《哭小弟》分析:回答这道题,必须对课文相当熟悉。

只有“哭小弟”行文是“把小弟的一生分为四块,交错展现”。

8.《秋夜》所写的景物中,作者寄予深切同情的是()A.蝴蝶B.蜜蜂C.小粉红花D.红栀子花参考答案:C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9.小说《林家铺子》的作者是()A.鲁迅B.巴金C.老舍D.茅盾参考答案:D分析:作家作品不是考核的重点,但是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需要记忆。

10.余秋雨在《都江堰》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根本原因是()A.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B.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C.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D.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参考答案:B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11.《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分析:《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在教材中有明确交代,只要对课文熟悉,这道题回答没有丝毫难度。

1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C.山气日夕佳D.飞鸟相与还参考答案:A分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诗眼”,就是“。

心远地自偏”。

在课文中有明确交代。

13.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参考答案:B分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的抒情方法是借景抒情,下片抒情手法是借事抒情。

这在教材中有明确交代。

14.杜牧《早雁》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对入侵者的谴责B.对皇帝的讽谏C.对边民的宽慰D.对时局的忧虑参考答案:C分析:杜牧《早雁》是通篇象征,要理解每一句诗的象征义。

很明确,“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主要情感内容是对边民的宽慰。

1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暗示江山易主的是()A.雕栏玉砌B.小楼东风C.春花秋月D.一江春水参考答案:A分析:在教材187页提示中明确交代“春花秋月” 暗示“物是人非”。

“雕栏玉砌”暗示“江山易主”。

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回答此题,没有丝毫难度。

1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的词句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参考答案:C分析:“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教材中有明确交代使作者自喻,是在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感。

17.闻一多《一句话》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B.烘托C.类比D.隐喻参考答案:D分析:闻一多《一句话》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在教材有明确交代,就是隐喻象征。

18.下列“居士”中的女作家是()A.六一居士B.东坡居士C.易安居士D.香山居士参考答案:C分析:这道题有些偏。

一般来说,作家有谁是什么“居士”,一般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19.林海音《金鲤鱼的百裥裙》所叙说的故事发生在()A.明末清初B.清末民初C.抗战时期D.建国初期参考答案:B分析:这道题只要阅读教材课文,就会没有丝毫难度地回答出来。

20.铁凝《哦,香雪》中体现香雪执著性格的最重要情节是()A.每晚七点都要去看火车B.每晚七点都要去看“北京话”C.为了铅笔盒冲上火车D.为了不误课夜行30里参考答案:C分析:《哦,香雪》中的中心情节就是为了得到铅笔盒,香雪不顾一切地冲上火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议论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有()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E.《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参考答案:ABD分析:对课文十分熟悉就很容易回答出这道题。

《寡人之于国也》有两处比喻,《秋水》处处是比喻;《论毅力》有两处比喻。

2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有()A.战争形式由车战变为“骑射”B.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D.开拓疆土观念的重要性E.君臣协商一致才能成功参考答案:ABC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在教材提示中有明确交代,回答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

23.《先妣事略》中母亲形象的特征有()A.勤劳俭朴B.健康长寿C.待人宽厚D.教子严格E.爽朗豁达参考答案:ACD分析:这道题只要是对课文熟悉,回答就没有难度;24.《湘夫人》中因情造景的诗句有()A.桂栋兮兰橑B.嫋嫋兮秋风C.白玉兮为镇D.搴汀洲兮杜若E.蛟何为兮水裔参考答案:ACE分析:诗词部分六种抒情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尤其是借景抒情又有四种情况,更是很难掌握的知识点。

考生要认真阅读教材218页到220页的内容。

要能区分借景抒情的四种情况。

其中“因情造景”在教材中交代,在“湘夫人”中,第二段有两处,第三段全部是“因情造景”。

我们掌握了教材中“诗歌的抒情法方法”一节的内容,就可以答出这道题。

25.《陌上桑》中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美貌的有()A.鬑鬑颇有须B.下担捋髭须C.青丝为笼系D.青丝系马尾E.盈盈公府步参考答案:BC分析:只要对课文熟悉,是很容易回答这道题的。

A,D,E是描写罗敷女丈夫的。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2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天下笑:被天下人耻笑;27.黎民不饥不寒黎民:老百姓;28.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29.愿王孰图之也孰图:深思熟虑;30.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31.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值得羡慕;3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况;33.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亘古:从古到今;四、简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34.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请回答:A.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时空的限制?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参考答案:受到时空限制: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受到智能的限制: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B.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参考答案: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C.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参考答案:主要运用类比论证方法。

(内中也有对比论证方法)35.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居吾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请回答:A.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排比,反诘;B.其中揭露当时社会弊端的是哪句话?参考答案:见长人者好烦其令C.作者用种树之道来说明“官理”,这是怎样的表现方法?参考答案:类比36.阅读戴望舒《雨巷》中的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请回答:A.“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哪几层含意?参考答案:有三层意思:1,日常生活:是诗人的女友;2,现实斗争:革命;3,哲学层面:美与理想的象征;B.这里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参考答案:借象征抒情;C.诗的意境和节奏有何特色?参考答案:意境;营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节奏:具有音乐美。

37.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姚纳沉默一忽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

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请回答:A.姚纳的双重苦恼是什么?参考答案:1、死去儿子;2、自己的苦恼无处诉说;B.这段文字与前文构成何种关系?参考答案:构成对比关系;人不如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