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指导教案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指导教案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指导
重点问题
1、怎样选择阅读教材。

2、掌握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和技能。

一、幼儿阅读的概念
幼儿阅读是指3-6岁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少量文字或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讲述理解图书的过程。

二、选择幼儿阅读图书的具体要求
1、图为主,图文并茂
幼儿图书只能选择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的图书。

2、内容丰富、健康,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感
供幼儿阅读的图书内容要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以对幼儿现实生活进行提炼概括的切身经验为主,如发扬友爱,孝敬父母,热爱动物等内容,能将道德行为标准巧妙的予以渗透,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3、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主要感知对象突出、背景不是过于复杂。

4、为不同幼儿选择不同图书
小班多选一些单页单幅画面的故事书或画报,如《婴儿画报》、《好宝宝系列丛书》等。

大班幼儿多选一些培养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百科知识类图书,如《恐龙时代》、《汽车集锦》、《自救的办法》
《遵守交通规则》。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视听媒体的多元化,立体图书、撕不坏图书、气味书、可操作图书、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大量涌现,大大增进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很受幼儿欢迎。

最后,在选择图书时,版式的大小、图书的纸质、装订是否牢固等因素也要考虑。

三、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类型
1、集体阅读
有组织的集体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一本大书或教师做示范性阅读,也称师幼共读。

2、小组阅读
小组阅读是指按幼儿的兴趣、爱好、阅读水平分成若干小组对一本书或同一类书进行阅读。

3、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是指幼儿基本掌握了阅读方法后,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方式、阅读时间的一种阅读活动,此种阅读类型给了幼儿充分的阅读机会和空间。

四、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组织指导原则
1、循序渐进
从创设阅读环境、投放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图书,掌握阅读图书的基本方法,理解图书内容和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表达,敢于发表自己对图书内容的观点见解,从而形成阅读习惯
和阅读综合能力。

每一环节都要有计划、有目的、踏踏实实的组织和实施。

2、由点及面、整体布局
根据幼儿年龄、阅读水平而选择不同阅读重点,有计划、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阅读活动,使幼儿阅读能力在不同水平上均获得发展。

3、注重个体差异
五、指导幼儿阅读活动的一般方法
1、激发幼儿看书的愿望,让他们喜欢书并认识书
教师要经常为幼儿朗读故事,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然后通过展示所讲故事的图书,让幼儿认识书,了解图书的构成和一般分类,知道每本书都有封面、内页、封底、目录、页码,很多书上还有文字,懂得它们不同的作用等。

引导幼儿根据封面内容猜测书内的内容、讨论书的作者和绘图者,组织“教师的故事从哪来”、“可爱的书宝宝”,使幼儿渐渐迷上丰富多彩的图书。

2、教会幼儿按顺序阅读,掌握翻阅图书的方法及阅读一般规则
阅读的一般方法包括教幼儿按顺序从前向后一页一页翻书,引导幼儿每页都能按顺序观察,能自始至终地阅读,翻阅时讲究阅读卫生,教师可组织“我会看图书”、“谁的姿势最正确”、“图书为什么哭”、“图书大家一起看”等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良好阅读行为加以强化和巩固。

3、阅读活动中教幼儿读懂图书内容
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仔细有序的观察每页画面,知道画面上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谁、在做什么,看清角色的动作、神态、表情,猜测其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对画面中角色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帮助幼儿体会角色情感,学会对前后画面的变化部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和衔接点,鼓励幼儿对情节的发展产生反应和互动。

4、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能够归纳主题
引导幼儿将书中角色的动作、表情与背景间的关系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整个内容并进行讲述。

幼儿在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以此了解幼儿对图书的理解程度、现在的思想状态和口语表达水平,并对幼儿阅读的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和纠正。

5、知道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的关系
书上的文字写的就是画面的内容,是一回事,让幼儿意识到给他们讲的故事既是画面,同时也是书中的印刷字体,建立图画与口语、文字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能逐一点着文字来讲每页画面的内容,对方块汉字的象形性等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

教师可组织“有趣的字宝宝”、以及听读识字游戏等活动帮助幼儿识字。

6、鼓励幼儿自己尝试进行与阅读活动相关的其他活动
在幼儿了解了图书上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是画家用线条、色彩表现出来的后,可组织幼儿创编故事、进行美工、绘画活动,自己装订成书,制作图书后,再写上书名和自己的名字。

还可以组织幼儿将阅读或制作过的图书进行整理、统计、分类、摆放,并
布置一个温馨的“图书宝宝的家”。

幼儿园或班级还可定期开展续编故事比赛等活动。

六、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阅读的实际水平开展阅读活动
小班:从教师先读、师幼共读慢慢过渡到幼儿自己阅读。

自制或购买大型图画书,重点组织小班幼儿按顺序仔细观察画面,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图书内容。

中班:先进行独立阅读,再进行师幼共读,在师幼共读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是通过提示和提问帮助幼儿加深对读物内容、角色、主题的理解,在幼儿独立阅读时,教师的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生动、流畅地讲述图书内容上。

大班:大班同样有幼儿自己阅读和师幼共读活动,与小、中班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幼儿阅读前后教师可加上一些游戏性质的文字认读活动,开始帮助幼儿准备由运用口头语言向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过渡。

七、阅读活动的案例
阅读活动:可爱的书宝宝(大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书的构成,会简单分类。

2、喜欢图书,激发幼儿看图书的兴趣。

3、能用较完整、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书的体验。

材料及环境创设:
教师自制不同内容的大图书和幼儿自带图书若干、小书架、图书角。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生动而有感情的讲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出示大图书,告诉幼儿教师的故事就是书里的。

(1)认识图书
⑴带领幼儿步入小小图书角,引导幼儿每人挑选一本图书。

讨论:大家选了一本什么样的书?(幼儿互相观看)
(2)请小朋友找出书的异同。

讨论:①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都有封面、封底、内页、页码、封面上有书名、作者名,有的书有目录、有文字,有的封底有价格,书是纸做的)②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书名不同、画面不同、内容不同、页数不同)
(3)讨论:①为什么书有厚有薄,还有页码?(厚书内容多,书的页码是从小到大的,引导幼儿自己谈出看书时,应该按顺序从第一页开始,一页一页逐一翻看)②做书的纸有什么特点?(易皱,易撕破)如何爱护图书?(帮助幼儿形成对书的积极态度)
3、阅读图书
教师指导幼儿按顺序一页一页轻轻翻书,注意提醒幼儿不倒拿书、翻看时不跳页、落页。

讨论:①这本书说的是什么?(有故事书、手工书、游戏书、绘画书、幼儿杂志等)②你选的书和谁的是一种?为什么?
4、幼儿分类整理图书(把不同的书整理成几大类)
讨论:为什么要把书分类?(便于选书)
指导幼儿将书分类摆放。

第一层书架放故事书。

第二层书架放折纸书、手工书、画画书、游戏书。

第三层书架放幼儿杂志。

(教师随机指导,关注能力较差的幼儿的分类摆放过程)
5、幼儿谈话
(1)小朋友喜欢看书,还有谁喜欢看书?他们喜欢看什么书?大家为什么都喜欢看书?
(2)幼儿自由广泛的交流。

(启发幼儿说出书的作用:书能让人学到更多的知识)
(3)你们猜猜,老师喜欢什么书?请你们选出老师讲的故事在哪本书里。

(4)幼儿帮助老师挑选所讲故事的书。

(5)这是哪类书?你在哪层书架上找到的?
(6)图书中的故事还有什么?你喜欢哪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