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

用,提高了受教育水平较高工人相对于受教育水平较 低工人的相对劳动力需求。
结论:
尽管从表面上看,受教育水平较高工人的劳动力需求
曲线向右侧移动这种情况似乎对工资不平等程度的加
பைடு நூலகம்
剧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只有在劳动力供给
曲线的移动没有与其保持同步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
35
曲线的这种移动才有可能提高相对工资。
在改革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城乡收入差 距是相当大的,在1978年城乡之间名义收入比率高达 2.56,到1984年,城乡之间名义收入比率降低到1.84 。
40
41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出现了 近乎10年的不断扩大的过程。到1994年达到最高水 平,差距比率接近2.6.从1995年起,城乡收入差距 出现了几年下降,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提高了农产品 收购价格。1994年和1995年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分别 提高了40%和20%,粮食平均价格分别提高了47% 和29%(《中国统计年鉴2001》第294页)。
首先,可以假设,在技术创新时期,对教育程度较高
工人的相对需求会有所上升。因为已经在教育上做出
了投资的人往往也是在学习上有更大比较优势的人。
快速的变革要求快速地学习,因而那些受到良好教育
33
的人更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要求。
其次,总的来说,资本和技术工人一般是总互补的, 而资本和非技术工人则较有可能是总替代的。如果这 一种一般模型特别适用于高技术资本,那么这种资本 价格的下降以及它的不断普及,就将导致雇主对技术 工人的需求向右推移,而对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力需求 曲线则向左侧移动。
在1999年进行的一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1995年1999年期间用基尼系数测量的城镇个人收入差距上升 了大约10-15%(Li,2000;Meng,2001)。
城镇内部地区间的个人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利用1988 年和199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城镇样本省份 之间的人均收入和人均工资的增长率的差异是非常明 显的。城镇内部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和人均工资的趋散 性都得到了统计上的验证。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收入 差距和工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
42
相应地,城乡个人收入比率在1997年下降为 2.21,相对于1994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然 而,在1997年当农产品价格收购价格开始下 降时[15],随之而来的又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回 升。2000年的城乡个人收入比率比1997年升 高了25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分配到的总收入在1988年全国总收 入中所占比例为57.1%,到1995年这一比例下 降为49.1%(卡恩、李思勤,1999年)
5
6
1.2 个人收入分配与收入的不平等
广义上来说,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或者按照我 们通常统计测量的指标是家庭收入。
考察人均收入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v 一是收入的来源。有劳动的收入,如工资的收
入,也有非劳动的收入,如利息和利润分红等。 v 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这既与劳动力的数量,
即工作人口有关,也与非劳动人口,甚至是家 庭未成年人口有关。
21
由积分法可以得到下式:
当G=0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 当G=1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现实中,
基尼系数总是在0-1之间的。 含义: – 基尼系数的值越小,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平均线,
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平均; – 基尼系数的值越大,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不平均线,
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不平均。
– 相对受教育程度的工人的需求相比,雇主对于受教育 程度较高的工人的需求增长得更快。
28
2.1 供给的变化
29
如果供给的移动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当可以观察这样一种情况,即与具 备大学毕业水平的工人的就业量相比,教育水 平较低工人的就业量会有所上升。
30
2.2 制度因素的变化
43
4、全国收入差距的变化
从泰尔指数的性质来看,全国的收入差距可以 看作为三个构成部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 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44
Adelman and Sunding (1987)对中国经济改革初期的全国收入差 距进行了估计,他们估计的1978年全国的基尼系数有两组:如果不 把城镇居民得到的各种实物性补贴包括在内,基尼系数是0.317; 如果包括了实物补贴,基尼系数则高达0.438.实物补贴引起的全国 基尼系数的大幅度上升,是因为当时的这部分补贴被估计约占城镇 居民货币收入的82%.
第三节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原因与对策
3.1 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差距的四种类型: – 城镇内部 – 农村内部 – 城乡之间 – 地区之间
36
1、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总体判断: –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总趋势是不断
扩大,这一判断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认同(李实, 赵人伟1999年) – 然而,对于这一趋势的阶段性变化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一致 的,主要的分歧是对农村改革初期收入差距变动存在着 不同的看法。 – 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本上是持续 上升的。
– 举例:选取国家统计局历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 样
调查资料”中的家庭收入数据。采用其中的两种收入衡 量指标: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 入
进行比较分析。
11
表1: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12
表2: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 (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13
27
第二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之间的 工资报酬差距会扩大的三种可能的原因:
– 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人的供给可能比大学毕业工人的供 给增长得更快,从而降低了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
– 制度因素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工会主义削弱的这种情 况,可能降低了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的工资,从而使得 生产工人的工资相对于受到较多教育的工人的工资出 现了下降的趋势。
7
在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讨论中,最大的难点是我国统 计中报酬的涵盖范围。
v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报酬分配的不平等的衡量,基本说 是比较容易的,不存在困难。
v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 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不但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这甚 至成为中国人富裕的秘密。这部分的统计测量成为十 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也影响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 距状况的判断。
中央的收入值。
14
15
16
17
(1)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 l第一,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对人口排序,
再对总人口或总住户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人 口比重和收入份额。
18
19
第二,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 以纵轴为收入累计百分比,以横轴为人口累计百分
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做出下面n个 点: (p1,q1);(p1+p2,q1+q2);…;(p1+…+ pn,q1+…+qn);即(1,1) – 然后使用描点法得出曲线L,即洛伦兹曲线。曲线上任 一点表示响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额。
31
2.3 需求的变化
1、产品需求 时间的变化,收入和偏好的变化,价格的升降,对产
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此外,国际经济的发展,其 中包括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海外新产品的生产等等, 也会对国内的需求产生影响。 由于产品需求的移动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看到, 在那些对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具有高度依赖性的行 业中,就业量增加会较快一些。其结果应该是在 使用较高教育水平劳动力最多的行业中工作的工人在 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应当是逐步上升的。
22
23
l举例:40家居民的假设收入数据,比较在不 同的分组方式下运用近似公式计算基尼系数得 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a)使用近似公式按40个数据不分组进行计 算:得出:G=0.1870698。
24
(b)按每组8户一组,共分5组:得出G=0.177823
25
26
结论:
由上述例证可见,分组越多,基尼系数的值就 会越大。这是因为分组越多,组内差别就能更 多地得到反映,从几何图形上看,也就是L曲 线的连续性就越好,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 当尽可能地增加分组,否则就会低估收入差距。
39
3、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化
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 相应的国家。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 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 (Knight and Song ,1999,p.338),但是如果把实 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那么中国 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收入的频数分布
– 计算方法:将数据按收入高低分组,各组界 限和落在每个区间的人数或户数构成频数分布。
– 表示方法:用直方图描述,还可以计算众数、 中位数和均值等指标对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分 析。
众数:在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值; 均值: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后得到的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处于数据系列
第三,据估计,就具备大学毕业水平的工人在行业所 使用的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看,高技术 资本增加幅度最大的那些行业也恰恰是这一指标水平 最高的,同时,它们也是在减少使用教育程度较低生 产工人方面进展最快的行业。
34
最后,据估计,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工人在1989年 时所获利的工资比他们如果不使用计算机所可能获利 的工资要高出10%-15%,这种差别比1984年更大。 这样看来,高技术资本,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广泛采
Adelmanand Sunding (1987)也对1983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作了估 计,得出的两组数植分别是0.284和0.412.这意味着80年代初期全 国的收入差距有所下降,根本的原因被解释为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 高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世界银行在对农户的纯收入和城镇 户的生活费收入加以调整后,估算出的1981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为 0.29,1995年的基尼系数为0.39(The WorldBank19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