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查房
04
其他损害
LOGO
TEXT HERE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是指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肾小管 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 同时还会丢失氨基酸、葡萄糖、磷及蛋白质等,出现明显的低血磷、 佝偻病、骨质疏松及生长缓慢等。病因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疾病治疗
O
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冒,避免腹内压突然剧增。 准确记录24h尿量,观察利尿效果,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每日体重
减轻以不超过0.5kg为宜。 每日准确测量空腹腹围和体重,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长情况。 行腹腔穿刺术前为患者讲清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术中术后观察
不可自行随意服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大便的量、色、性状及有无肉眼脓血和黏液
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护理措施
LOGO
TEXT HERE
02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低铜、促排铜饮食:禁用含铜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 豆类、坚果类和菌类、鱿鱼、巧克力、咖啡、蛋黄等。
日常适宜摄食的低铜食物有:精白米、面、猪前腿肉、鸡翅、 鸡脯肉、白菜、萝卜、藕、苹果、桃子、牛奶。
临床表现
01
肝功异常
LOGO
TEXT HERE
肝功异常往往表现为急性或者慢性肝炎症状。
常见食欲不振、疲乏、嗜睡、黄疸、腹痛等。 体格检查可见肝脾肿大,肝脏质地坚韧,脾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 部分表现为急性或者亚急性重型肝炎,导致严重肝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02
神经和精神症状
LOGO
TEXT HERE
合医生治疗。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状况,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第二部分
LOGO
TEXT HERE
疾病知识点学习
概念 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要点
肝豆状核 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威尔逊病,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 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 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
6天前
LOGO
TEXT HERE
3天前
行相关检验检查提示胆红素明显 升高,需行血液净化治疗,转入 PICU继续治疗,继续予以原治 疗
3天前出现阵发性烦躁不安(哭闹、大叫) 及嗜睡交替出现,哭闹后表情淡漠,无交 流,无自主交谈后迅速入睡,于家属交流 正常,不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停用青 霉胺,加用支链氨基酸(3ry)、乳果糖口服 液对症处理,
……
04 手术治疗
严重肝功能障碍 可以选择肝移植 治疗。
疾病预后
LOGO
TEXT HERE
早期诊断 早期驱铜治疗 预后好 少数病情严重者预后差
护理要点
①避免进食含铜量 高的食物
LOGO
TEXT HERE
小米、糙米、豆类、坚果类、薯类、菠菜、 茄子、南瓜、蕈类、菌藻类、干菜类、干果 类、、贝类、螺类、虾蟹类、动物的肝脏、 巧克力。
直接胆红素187.2umol/L,
02
间接胆红素129.7umol/L. 血常规
肝功
03
LOGO
TEXT HERE
葡萄糖3+,尿酸结晶+, 维生素C+
总蛋白42g/L. 白蛋白30.9g/L, 球蛋白11.1g/, 谷丙转氨酶124U/L, 谷草转氨酶134U/L
病例详情--辅助检查
肝脏符合肝硬化变化;胆囊 壁水肿增厚;脾大,腹腔积 液;腹腔未见明显肠套叠、 肠梗阻及阑尾炎征象,胰、 双肾。双侧输尿管、膀胱未 见明显异常
饮食指导
②适宜的低铜食物 精白米、精面、新鲜青菜、苹果、桃子、
梨、鱼类、猪牛肉、鸡鸭鹅肉、牛奶等。
③高氨基酸或高蛋白饮食
④勿用铜制的食具及用具。
护理要点
①螯合剂:强有力促进体内铜离子排出
LOGO
TEXT HERE
用药指导
D-青霉胺PCA):首选药物,口服易吸收。药物副作用有恶心、过敏反应、重症肌 无力、关节病、少数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曲恩汀:仅用于青霉胺不能耐受或用青霉胺复发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不良反应 :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偶见胃灼热、腹部疼痛、急性胃炎、食欲减退、皮 疹、肌痛等
10天前
8天前
眼科查角膜K F环阳性,24小时尿铜测定 11760ug,结合患儿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明确,加用排铜药(青霉胺、 二羟基丙磺酸钠),葡萄糖酸锌治疗,因纤维蛋 白原低多次输入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后仍较低, 中途给予血浆置换3次,胆红素吸附治疗5次, 总胆红素波动在160-600umol/L,
病例详情--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15.91X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2.93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3%,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1%,
红细胞计数2.75X1012/L,
01
血红蛋白101g/L,血细胞比容31.5%,
血小板计数36X10^9/L,
尿常规
总胆红素316.9umol/L.
神经系统表现在较大患儿中可能为首发症状。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如:
肌张力不全 头部或者肢体姿态异常
流涎 表情呆板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 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 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
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步态异常
肢体震颤
躯干扭转痉挛
动作缓慢
精细动作困难构音障碍
精神行为改变和学习困难,年长
姓名:白** 性别:女 年龄:10岁 入院时间:2019.4
染,偶诉腹痛,以右下腹为主,腹痛不剧 可自行缓解,未予以特殊处理,结膜黄染 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皮肤黄染 ,血氨波 动在40-110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 以“肝豆状核变性,肝衰竭”转入我院我 科,病程中食纳睡眠可,大便3-4次/日,
TEXT HERE
01 饮食治疗
避免进食含铜 高的食物: 如贝壳、坚果 动物的肝脏和 巧克力… …
02 药物治疗
驱铜药物为主, ①螯合剂:青霉胺 、 曲恩汀 ②阻止肠道对外源 性铜的吸收,如锌 剂、四硫钼酸盐。 ……
03 对症治疗
护肝治疗药物应长 期应用。 对于精神症状明显 者可服用抗精神病 药奋乃静、利培酮 、氟哌啶醇;
病例详情
01 诊断:肝豆状核变性,肝衰竭
诊疗计划:保肝、退黄、降铜、血浆吸附、
02 血浆置换等对症治疗,密切关注患儿神志
改变及其他明显病情变化。
LOGO
TEXT HERE
护理诊断
LOGO
TEXT HERE
01
活动无耐力 :与乏力,纳差有关。
0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患者食欲下降,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咀嚼吞咽困难
儿可有精神分裂症样表现
临床表现
LOGO
TEXT HERE
02
神经和精神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在较大患儿中可能为首发症状。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如: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 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 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
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临床表现
03
角膜K-F环
眼部 K-F 环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表现,为角膜内弹力层 有铜的沉积,呈棕灰、棕绿、棕黄色,宽约 1~3 毫米,早 期需裂隙灯检查,后期可肉眼观察。
03
体液过多 :与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引起的水钠潴留有关。
04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等。
05
焦虑
护理措施
LOGO
TEXT HERE
01 活动无耐力 :与乏力,纳差有关。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保证患者舒适,保持病房清洁、整洁、室温适宜、空气湿度合适。 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用药,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
ATP酶功能减弱或消失
LOGO
TEXT HERE
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
铜离子转化成 铜蓝蛋白减少
胆道排除铜障碍
铜离子在体内蓄积
发病机制
肝硬化 肝功异常
锥体外系症状、 精神症状
LOGO
TEXT HERE
角膜色素环
肾损坏
疾病分型
LOGO
TEXT HERE
肝型
1
脑型
2
①持续性血清转氨酶增高; ②急性或慢性肝炎; ③肝硬化(代偿或失代偿) ④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伴或不伴溶血性贫血)
②阻止肠道对外源性铜的吸收:如锌剂、四硫钼酸盐。
锌制剂:有硫酸锌、葡萄糖酸锌。餐后1 h服药以避免食物影响其吸收,尽量少 食粗纤维以及含大量植物酸的食物。锌剂副反应较小,主要有胃肠道刺激、口 唇及四肢麻木感、免疫功能降低, 四硫钼酸盐(TM):能促进体内的金属铜较快排出,改善WD的症状
感谢聆听
LOGO
TEXT HERE
临床表现
04
其他损害
LOGO
TEXT HERE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多数为轻中度贫血。 肾脏可有血尿、蛋白尿表现,可出现范可尼综合症表现。 骨骼的表现为骨骼畸形、关节疼痛,有些伴有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
病等等。 其他系统受累如皮肤色素沉着等。
临床表现
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 素环(K-F环)。
疾病特点
遗 传 特 性
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
LOGO
TEXT HERE
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 年期,少数成年期发病。 发病年龄多在5~35岁, 男性稍多于女性。 病情缓慢发展,可有阶 段性缓解或加重,亦有 进展迅速者。
发病机制
基因ATP7B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 ATP7B基因突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