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蒹葭》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右,迂回曲折。
3.这是一首情深景真的抒情诗。
诗人对“伊人”的思念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里,而思心徘徊,难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局,每章前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
后四句表达追寻。
4.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质,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二.《郑克段于鄢》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公羊传》《殺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礼”的道德理论规范。
儒家思想的理论观念主题有:义行慈孝爱敬就是君义臣行、父爱子孝、兄爱地精、这是处理好君臣、父子、兄弟的理论关系的准则。
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花侍坐》1.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记载了孔子和四位弟子关于各人志向抱负的一次对话,通过孔子诱导弟子言志的谈话记录,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3.本文提现了《论语》通过辑录人物言语的方式,反映人物性情及精神风貌的特点,作者摄取了孔子与学生讨论的生动场景,通过对人物语言及动作神态的记录,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和几位弟子不同的个性风采,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表现了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又点燃出任务的不同风貌。
孔子的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之路的心直口快,直率爽朗,冉有,公西华的谦逊温恭,曾皙的志趣高远,卓然不群,都描绘了栩栩如生,以片言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情与思想。
四.《老子》三章1.老子,姓李名耳,生卒年不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全书共分81章,文约益丰,论题广博,充满智慧。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南华真经》,道家经典之一。
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泠然:轻盈美妙的样子。
六,《垓下之围》1.壁:筑垒扎营、2.逝:向前奔驰、3.和之:应和,跟着唱。
4.田父:农夫,绐:欺骗。
5.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七.《登楼赋》1.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2.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
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
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
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仕楚)做了大官虽在并呻吟却还发出越地的声音。
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
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
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
(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
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
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
(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
(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
(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3.显敞:明亮宽敞。
寡:少,仇:匹敌。
4.挟:挟带,漳:漳水。
5.沮:沮水。
长洲:长形中的水中陆地。
6.阒:寂静。
7.本诗主要表现在:情与景谐,灵动变化,布局严谨,文气从容,措辞洗练,音韵和谐。
九,《世说新语》二则1.《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世说新语》记述士人的生活,所长在于简洁与传神。
十、《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张若虚(660.-720),扬州人,曾官曾任兖州兵曹。
《春江花月夜》乐府旧题,原为段章。
2.其中,《春江花月夜》堪称千古绝唱,实启盛诗之音。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3.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滟滟:水波动荡闪光貌。
里:一作“顷”5.霰:小雪珠,此形容洁白月光照映下的花朵。
6.“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7.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8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9.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10.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十一,《钴 谭西小丘记》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2.突怒:突起似怒,偃蹇:高耸貌。
3.嵚然:倾斜貌,一说耸立貌。
相累:层层相叠。
3.举:全都,熙熙然:和乐貌。
回巧献技:展示技巧。
4.清泠:清凉。
谋:接触。
5.滢滢:水流回旋的声音。
十二。
《长恨歌》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阑干:纵横散乱貌。
十三。
《五代史伶官传序》1.欧杨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益文忠,吉州永年人。
2,主旨: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
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2.原:推本求源,推究。
4.方:当…..的时候。
系:栓,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
5.函:动词,用木甲子装东西。
忽:粗心,微:细小。
所溺:指让人沉溺而不能自拔的事物。
3.主旨: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之理。
(篇(四))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书序,自序);内容为论说文。
十四,《牡丹亭·惊梦》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袅:摇曳飘忽,情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见于春秋之日晴空中。
3.泥:玷污。
凝眄:目不转睛的看。
十五。
《大观楼长联》1.东骧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骧:俊马昂首奔驰。
神骏:神马。
2.西翥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
翥:飞。
灵仪:凤凰。
3.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4.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5.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十六。
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说1.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他在西南联合大学主持校务8年,有“清华终身校长”的美誉。
十七。
《七子之歌》1.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
学者,爱国民主战士,爱国主义诗人。
2.澳门。
香港。
台湾,威海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3.《七子之歌》组诗体现出闻一多先生爱国主义的深沉,热烈情怀。
4.把7个城市,比做远离母亲的7个孤苦无依的孩子,通过哭诉,其悲苦流亡的遭遇和抒发眷怀祖国母亲的哀枕,声声血,字字泪地反复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4.闻一多先生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十八。
《尚义街六号》1.于坚,(1954--)当代著名诗人,生于昆明,他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