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教学事务管理中心年月日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优缺点及其未来走向摘要真人秀节目备受观众的热捧,真是因为掌握了节目发展的定量,想观众所想,吸引他们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在媒体丰裕时代,真人秀通过把媒体所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商业模式让电视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把潜在的商业价值激发了出来,这样既能提高收视率,又能获得利益。
因为这种模式对普通人来说,它能让人民更容易、更快捷的实现梦想;对电视业来说,则是名利双收的利器。
关键词:真人秀,传播,文化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真人秀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1真人秀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2 国外真人秀 (2)1. 2. 3我国的真人秀 (2)1. 2. 4中西方对比 (3)2.电视“真人秀”优点 (4)2.1 真人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模式。
(4)2.2 真人秀节目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4)2.3 真人秀节目缓解了社会焦虑 (4)3 电视“真人秀”的缺点 (5)3.1 真人秀节目存在抄袭,缺乏原创性 (5)3.2 真人秀节目存在低俗,哗众取宠的现象 (5)3.3 真人秀节目存在低俗,哗众取宠的现象 (6)4 电视“真人秀”未来走向 (6)4.1 取精华,去糟粕,加强创新 (7)4.2 注重反馈信息,改善节目质量 (7)4.3 要有完整的经营战略 (7)5 总结 (7)参考文献 (8)1绪论1.1概述随着我国电视节目新形态的不断发展,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速度更是前所谓有,不可预想的。
真人秀节目的多样化与其节目因素的泛化正在引领着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近十年来,真人秀节目像一个席卷而来的潮流,迅速占据了我国电视节目市场。
然而,在当今电视选秀节目如日中天时,彼此的竞争也显示出白热化的状态。
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也说明了真人秀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选秀节目中出现的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风气,由此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1.2真人秀简介1.2.1真人秀的定义真人秀节目中采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是对纪录本性的一种回归,它更注重对事件过程的展示,关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事件,纪录人们在经历这些事件、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时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早期的纪录片尚且如此,当下的娱乐节目也不例外。
真人秀节目把人类在封闭环境中心态和情感完整地纪录下来,人的命运、情感、追求被放大、被关注、被尊重。
但真人秀的情境却是预设的,这就从根本的前提上否决了真人秀的真实性。
选手在貌似真实的世界里,如别墅、荒岛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演绎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其实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非“真实”。
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游戏的设置、淘汰和奖励的设定都是人为的东西,它们和真实的选手加在一起,共同制造了一个表面真实的世界。
虽然选手在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但他毕竟要受到“规则”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随心所欲地做事情,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做事情。
1.2.2国外真人秀国外最早的真人秀从70年前,BBC正式开始定时播放节目说起,电视史由此翻开。
在电视史的头几页里,我们总是能看到广播节目的身影。
比如选秀节目《明日之星》(Stars of Tomorrow)、《阿瑟.戈弗雷的达人搜寻》(Arthur Godfrey39s Talent Scouts,也称作Talent Scouts)、《机会来敲门》等。
从这些早期的才艺节目中总能瞥见今天《达人秀》(Got Talent)的影子。
实际上,早期的才艺节目的确为今天的才艺真人秀的埋下了种子,但是这些节目只是安分地为选手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没有开拓出足够的“自由时空”来展示选手的内心和个性。
电视真人秀虽然是近年才大行其道,但类似的节目形态早已出现。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就出现了真人秀雏形,如《观众点播》和《这是你的生活》。
197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的真实生活。
这个节目系列,被认为是最早具有真人秀基本元素的节目。
1999年月,荷兰艾德蒙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的电视节目《老大哥》在本国产生轰动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个国家广泛移植,并克隆出一系列类似节目。
2000年播出了美国CBS的《生存者》、FOX的《诱惑岛》、德国的《硬汉》等等,这些电视节目的出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也标志着真人秀电视节目形态的成熟。
1.2.3我国真人秀近十年来(2000年---至今),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划分兴起和发展二个阶段。
(1)兴起阶段(2000年——2004年)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生存大挑战》是我国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节目,其创意来自于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的启发。
1995年,《电波少年》节目开播后,我们第一次了解到“真人秀”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样式,由此开始萌生出打造“真人秀节目”的念头。
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
一股全新的“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
《生存大挑战》节目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雏形,随后,这类节目在国内被广泛模仿或移植。
中央电视台在推出了《龙行天下》之后又推出了《金苹果》,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了《峡谷生存营》,拇指英雄联合央视在《开心辞典》、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幸运52》特别节目的基础上制作《欢乐英雄》等节目纷纷登台亮相。
(2).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是2005年。
其中,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
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和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创智赢家》,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使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形式,从单纯的节目形态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新兴电视产业。
受《超级女声》产业化的成功运营,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
一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如也发展起来,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又一大热点。
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渐入佳境,不断发展,表演选秀类节目也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
1.2.4中西方对比: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中西方的国情、文化传统和观众的收视习惯上的差异,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引发了众多非议。
西方选秀节目注重个体性与竞争性,而中国的选秀节目则表现在集体性,参与性(“重走长征路”),中国以和为贵,西方开放,尤其是在性的问题上。
真人秀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新节目样式,对西方传媒界和文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由此在国内引发的争议也备受关注。
如湖南经济电视台制作的《完美假期》被相关部门叫停,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金苹果》等也受到广泛争议。
但“真人秀”已经不可阻挡地成了国内电视业界的一个新潮流,“真人秀”节目在质疑声中不断进步。
2.电视“真人秀”的优点2.1.真人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模式。
真人秀的表演者都是普遍人,普通人的表演更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观众们能够从表演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可以把自己的欲望想像等移植到表演者的身上。
由重庆广播电视总台斥资一亿元制作的300集大型情景现代剧已经进入演员选拔阶段,张国立担当总导演。
演员选拔活动的全名称叫做“第一次心动”巨星招募计划。
“第一次心动”是国内首个以电视剧为基础的完全互动娱乐活动,全部角色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选非职业演员担当。
只要年满18周岁,未签约的各年龄层人群均可参加。
活动将推翻正规演艺院校发掘培养演艺人才的方法,以打破演艺界、娱乐圈的话语权威与学历霸权。
让普通人更进一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在本次活动当中,观众会真正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来,并将拥有演员与剧情的选择权。
不再是以前单纯的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增加了与普通人互动的环节,让观众也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直接到现场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以前的电视节目传播中,一直是单向传播模式,观众就只是观众,缺乏参与感。
而电视真人节目恰好弥补了一般电视节目的不足,让观众也成为了节目的主角,变成了节目与观众是双向传播的模式,大大增强了参与感,娱乐感。
2.2真人秀节目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真人秀节目备受观众的热捧,真是因为掌握了节目发展的定量,想观众所想,吸引他们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在媒体丰裕时代,真人秀通过把媒体所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商业模式让电视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把潜在的商业价值激发了出来,这样既能提高收视率,又能获得利益。
因为这种模式对普通人来说,它能让人民更容易、更快捷的实现梦想;对电视业来说,则是名利双收的利器。
2.3真人秀节目缓解了社会焦虑人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焦虑。
无论是零门槛的选秀类节目,还是专业色彩较强的表演类节目,尽管有着形态与旨趣的差异,却殊途同归地遵循着一套共同的文化逻辑:个体在社会分层中实现自下而上的流动是可以实现的(借助才艺表演实现梦想),人与人之间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交流樊篱是可以被打破的(选手与导师、观察员等角色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勤勉的生活态度与崇高的道德品行会最终带来命运的馈赠(大多数选手的“经历”)。
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因环境污染、物价高企和社会不公等现象而处于普遍焦虑状态的中国人而言,真人秀节目为这些现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文本层面的、想象式的解决。
在这个意义上,真人秀扮演了“乌托邦”的角色,它坚持不懈地在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生活情境中,源源不断地生产“正能量”。
3.电视“真人秀”的缺点3.1.真人秀节目存在抄袭,缺乏原创性从现有的节目中,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火爆荧屏的电视节目都不具有原创性,不管是《爸爸去哪儿》,还是《爸爸回来了》。
由此可见,我们的节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缺乏创新性人才及创意的点子,存在复制抄袭英国,韩国美国等节目,存在拿来就用的惰性。
首先,安于追随,永远被动。
向优秀节目学习是值得提倡的做法,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以克隆的方式杀出生天也无可厚非。
但可怕的是当这种克隆成为一种惯性,本土的电视人己经安于追随、惟他人马首是瞻,不仅将失掉原创信心和革新的动力,这种保守态度更将使中国电视在未来的全球电视竞争中陷入永远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