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度管理标准化1.技术管理制度1.1开工报告申请制度1.1.1开工报告申请程序(1) 凡新建、停建后复工的施工标段工程及单位工程,都应在正式开(复)工之前,办理开(复)工报告审批手续。
(2)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审批,审批工作完成后,报指挥部。
指挥部批复同意或备案后方可开工。
(3) 开工报审表必须于开工前10天报监理单位,由项目管理机构工程管理部核实开工条件。
(4) 重要的临时工程开工申请必须由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开工。
其开工报告手续按单位工程开工报告程序办理。
(5) 营业线施工应按程序办理开工报告申请手续。
1.1.2工程开工应具备的条件(1)承发包合同已经签订。
(2) 现场管理机构已设立,主要管理人员按投标承诺或合同规定已到位。
(3) 施工组织设计已经完成,并按规定的程序完成审批,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艺、质量标准已确定并已向作业人员交底。
(4) 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已经完成复核工作,能满足施工需要。
(5) 主要施工便道已经贯通,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6) 施工复测已完成。
(7) 征地、拆迁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8) 试验准备工作已完成,能满足施工要求。
(9) 主要物资(材料)、设备、劳动力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10) 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满足要求。
(11) “三通一平”已完成。
(12) 合同中的特殊要求已经落实。
1.1.3开工申请报告主要内容(1)开工申请报告(2)主要进场人员报审表(3)主要专业工种作业人员报审表(4)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报验单(5)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6)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检验结果报验单(7)施工图现场核对结果报验单(8)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1.1.4内容填报要求(1)所有签名必须由相关责任人本人填写,不允许代签。
(2)所有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附证书复印件;所有大型机械设备须经检验并注明运行状态是否良好。
(3)测量方面:应附开工时所使用的控制点的资料;重点部位要有专门的施工测量方案;位移、沉降观测计划等;同时应附上开工时要测量放样的坐标数据。
(4)试验方面,对自设计配合比及借鉴的配合比资料应附如下内容:①应有设计说明、配合比试配计算书、各原材料试验指标及砼检测指标汇总。
②粉煤灰、水泥、外加剂等外购材料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外委试验报告、技术指标性能说明及掺配比例,外加剂附省部级以上检测部门的鉴定证书。
③各原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指标试验项目必须按规范指标要求检测齐全。
④砂、碎石其碱活性必须有试验报告,碎石应有单粒级筛分报告及其混合料的级配合成报告,并注明掺配比例,碎石母岩抗压强度为必检项目,且其强度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强度要求。
⑤本工程拌合混凝土用水质分析必须满足工程用水质要求。
⑥本工程地表、地下水也应作水质分析复核试验,确定周围环境水质对结构物砼是否有侵蚀性危害,是否与设计相符。
⑦电通量耐久性试验为必检项目,对有碱活性的集料应做掺和料与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试验,或设计上有规定的抗碳化试验、耐腐蚀性系数试验、抗冻性、抗裂性试验等。
⑧各原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二次复检,并在开工报告中附上进场材料报验单及其出厂报告、合格证、自检试验报告等资料,其试验指标必须合格且与自设计配合比或借鉴的配合比中所检原材料指标相近,否则应进行重新设计。
⑨经监理站同意暂时借用配合比的单位,实际所用砂、石料及拌和用水,要求采用与借用配合比同地点、同质的材料。
所有内容须经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按时呈报监理审查。
1.2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1.2.1 项目部接到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后,项目总工程师应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内部审核;1.2.2 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
核对工作应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各专业技术人员、施工员共同参与,尤其相互穿插作业的专业,必须核对图纸的统一性;1.2.3 对于涉及到结构安全、新技术、难点方案,可由上一级技术主管部门组织会审;1.2.4 对设计文件核对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向上一级技术管理部门汇报备案,经上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后,向建设、设计、监理单位提出书面汇报,并参加由建设或监理单位主持的四方会审和现场核对签证工作。
1.2.5 结合施工调查结果,汇总图纸设计疑问和存在的问题并将图纸设计的有关建议一同上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1.2.6 核对的主要内容(1)审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2)审核图纸中各工序做法是否已明确;(3)审核各专业间图纸是否统一,各工序、部位、设备、管道、线路之间是否有冲突;(4)审核主要材料、设备等的规格、选型是否已经明确,数量是否准确;(5)核对设计图纸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6)核对设计图尺寸,应由整体到局部,即首先核对设计资料,如结构图与建筑图是否有冲突、建筑图与安装图是否有冲突、设计说明是否清楚、图纸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节点图是否详细、材料规格是否清楚等一系列的问题。
(7)复核不同单位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合理,对于工程定位、轴线、标高、功能是否存在冲突。
(8)复核围护结构是否合理,围护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当地的地质状况,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轴线、标高、位置与图纸主体结构是否相符,预留空间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9)复核结构本身图纸之间的协调问题,如结构布置、定位、标高、轴线、细部构造、钢筋布置、预留预埋等,以及图纸内部的设计冲突与不完善。
(10)复核建筑图纸之间的布置,如功能区划、标高、轴线、位置、细部处理等问题,以及图纸存在的设计冲突和不完善。
(11)复核结构图与建筑图、暖通、水电图等是否对应,复核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设计对将来的安装和装饰装修施工是否考虑充分,尤其是对预留预埋的部分是否考虑充分。
(12)复核图纸中存在的管线综合平衡问题,将不同专业之间的图纸做好管线综合统筹规划,提前处理好安装工程预留预埋与结构、建筑之间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后期的系统安装与装饰装修的关系。
(13)复核各专业工程设计图纸,如钢结构、屋面系统、电梯系统、设备系统、幕墙系统、装饰设计、景观照明系统等深化设计图纸与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关系,避免图纸之间的冲突。
1.2.7 核对问题的处理所有问题核对完毕,由各专业工程师统一汇总并上报项目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将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洽商,解决问题,并以工程变更单、洽商记录、会审记录等形成书面文件,各方签字盖章,存档。
1.3工程测量制度1.3.1 测量组织及人员(1) 项目部要根据施工需要配齐经培训、懂专业的测量主管工程师及专职测量技术员,作业队中必须明确指定负责的测量人员。
(2) 项目部必须制定测量工作岗位责任制,并按要求考核。
(3)项目总工程师职责项目总工程师针对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施工测量质量目标,制定测量内、外业工作标准,测量仪器管理制度,测绘资料管理制度,制定测量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并监督实施,确保测量人员各尽其责,使测量工作能按规定按要求有条理的实施。
项目总工程师必须充分重视测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技能的培训和施工测量规范、施工技术规范的学习,对拟实施的测量方案进行审核。
(4) 测量主管工程师职责测量主管工程师应由责任心强,测量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
测量主管工程师应负责施工测量方案的具体实施,实施过程中发现与方案不符的,立即上报项目总工程师,及时解决问题。
负责测量仪器的年检、日常检校与维护及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
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类线型、标高的测控工作,对测量结果负责。
负有对测量员的培训、监督、指导、指挥、协调等的管理责任,并负责客观公正的对其工作绩效进行评定。
负责组织编制月度测量计划,经总工程师审核后负责其落实并及时向总工程师反馈实施结果。
负责对测控工作资料的完整性、可追溯性、正确性负责,并负责建立完整的测量档案(测量日志、测量记录、复测记录、测量设备检定记录、合格证汇总等)。
积极有效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并对完成的工作质量负责。
(5)测量技术员职责测量员必须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道德和能够吃苦奉献的精神。
重视和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积极认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测量过程中能够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的要求进行作业,同时还要加强测量仪器的操作训练,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作业效率。
积极、有效的协助主管工程师进行工作,负有保证本项目测量工作正确、顺利进行的责任。
测量员必须服从主管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的管理,并与甲方、监理、相关分包方进行认真、有效的配合。
负责对测量仪器的保养、维护、送检,并收集整理校核资料提交资料室。
对本职工作的工作质量负责,并正确的工作和工作的正确。
测量技术人员暂离岗位或调转时,必须进行测量工作移交。
内容包括:施工桩点现场点交(并附桩位示意图、中线、水准基点表);测量记录、测量成果书等。
在有条件时,进行复测后方可移交。
移交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并办理交接清单,双方签字。
1.3.2 施工桩橛交接和施工复测(1)测量工作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测量复核制度,其运作依靠自检、外检和抽检以及验收制度。
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量复核制度的基本要求。
(2)施工桩橛交接和施工复测由项目部总工牵头组织,测量主管工程师、测量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共同参与进行。
复测成果应系统地整理成文,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发,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据以引用,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备。
(3)施工测量水平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交接工作应在项目部接到设计文件并具备相应条件后进行。
交接工作应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交接时相应的资料必须齐全,一切测量数据、附图和标志等必须是正式、有效的原始文件。
(4)测量单位提供的标准桩应完整、稳固并有提醒标志。
项目部接桩后必须对标准桩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做好标识。
严禁压盖、碰撞和毁坏。
(5)接桩后由项目技术员及测量员对桩点进行复测校核,发现问题应提交建设单位、规划单位或上级测绘部门解决。
对于与建筑物定位和高程有关的变更必须有建设方书面确认。
(6)交接桩和复测手续必须完善,各种数据按要求核对,核对无误后必须填写交接桩记录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测量员各一份。
1.3.3 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1)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复测进行,其测量误差必须符合测规要求。
(2)所有记录、计算资料不得涂改,复核签字手续必须完善,未经复测和复核的桩橛不得交付施工。
(3)重要桩橛必须按规定设置护桩,并定期进行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