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遵义县团溪镇中学周全刚教师的人格魅力,通常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魅力。
它是教师作为职业主体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感悟和不断完善所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是基于其出类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与号召力的总和。
教师人格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
一、影响教师人格魅力的因素1.师德因素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
”教师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教师为人师表,用自己美好的师德形象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
在物欲充斥的社会中,师德质量下降,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用人的现状导致了重学识轻品行的倾向;二是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现代化教育手段日益丰富,也使一些人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品行修养已无足轻重;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文化思想呈多元化趋势,一些教师只片面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忽视了品行方面的修养,忽略了肩负的历史重任;四是学校中的一些教师逐渐走向市场,过重的功利导向,渐渐淡化了教师的天职。
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不为势利而动,不为权势而屈,正直为人,教书育人。
2.师能因素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师能期望值很高,学生更是带着挑剔的眼光衡量着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因此,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更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建立起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相适应的知识框架。
不仅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具备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还要以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逢甘露,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1.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魅力鄙视浅薄与庸俗,需要渊博的学识、灵动的智慧,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
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2.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她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
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
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3.诚挚博大的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
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
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4.较高的人文修养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
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
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
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他们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1、教师人格魅力思想为先。
教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思想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所在。
每个学生无不处在教师人格的潜移默化中熏陶了思想,学生思想上无不打上了教师人格的烙印,这种影响既广泛、又深远。
2、教师人格魅力行为第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在这“相互接触”的活动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自身的人格对青少年的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有人曾经比喻说,学生好比洁白无暇的银幕,教师好比清晰的拷贝,拷贝上的各种形象总是要无可掩饰地投映到洁白无暇的银幕上去。
的确如此,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而又十分重要的教育影响。
而这种教育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指出的那样,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信、任何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3、教师人格魅力言为第三。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摄入学生眼里,印在学生心中,都会对学生人格的产生影响,有人把学生的眼睛喻为“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收集的信息,经过储存处理,就可以判断他们的行为。
要点燃别人,首先要有火种,“教师最大的力量就在于他们自身树立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形成能够起到培育、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的,如同植物具有“向阳性”和“向水性”一样,学生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日常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啄磨着和模仿着。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教师有无宽阔的胸襟和人格的魅力。
教师的行为作风,处世之法,乃至气质、性格、习惯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上留下印象,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熏陶或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高尚人格像丝丝春雨,悄悄地影响着学生。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长篇大套的演说要好得多,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这种人格品质的影响逐渐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
如:教师勤奋好学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豁达大度的风格都是直接影响学生的。
蔡元培先生曾认为,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由此类推,教师的人格魅力确是作用非小。
四、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
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
具体地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
”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
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
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
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在这种学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
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2、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
”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
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
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
伴随着师生交往的增多,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
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是用强制的命令,而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响,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3、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
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