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300粘接
工艺规程
1.胶粘剂性能:
MA 300是专门为热塑性树脂,金属及复合材料设计的两液型甲基丙烯酸结构胶。
其适用ABS、玻璃钢、聚酯(含DCPD改性)、聚苯乙烯、亚克力、胶衣、碳钢、聚氨酯、铝、PVC、不锈钢、乙烯基树脂基材的粘接。
MA 300耐酸碱(PH 3-10)、烃和盐类,不耐极性溶液和强酸强碱。
剪切强度为20-24MPa。
2.待粘接件表面处理:
1)表面清洗和化学处理
表面处理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油垢和灰尘等。
其是造成粘接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a)汽油清洗适用于要求不太高的粘接件或者油垢严重的粘接件的清洗。
b)有机溶剂清洗用于粘接面积小而且数量少的零件。
被粘材料可用溶剂最佳溶剂ABS 甲醇、乙醇、丙酮乙醇
玻璃钢、聚酯、亚克力、胶衣丙酮、丁酮丙酮
聚苯乙烯无水乙醇、甲醇、丙酮无水乙醇
碳钢丙酮、三氯乙烯、醋酸乙烯三氯乙烯
聚氨酯橡胶甲醇、丙酮甲醇
聚氨酯革丁酮、醋酸乙烯、二甲基甲酰胺醋酸乙烯
铝及其合金丙酮、三氯乙烯、丁酮丁酮
PVC 三氯乙烯、丁酮三氯乙烯
不锈钢丙酮、三氯乙烯三氯乙烯
工艺规程
c)碱处理适用于大批量和大部件。
具体操作时平面材料可用平推法由里往外清洗。
管材清洗则将其直立起来,从上往下清洗。
此方法处理后
应用清水冲洗并干燥。
化学处理主要目的是除锈。
2)机械处理
机械处理有利于表面洁净,并形成一定粗糙度。
主要有机械打磨和机械喷砂两种方法。
a)机械打磨常用钢丝刷、砂纸、砂布或粗挫进行打磨加工。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重现性和均匀性差,因此通常只在要求不高的场合使
用。
b)不会因机械打磨而影响装配尺寸和光洁度以及在使用中耐腐蚀性要求不高的粘接件,均可采用机械喷砂法。
这两中方法处理前都须去处油污,方法参照1)项。
表面处理后的零件,需要进行保护。
防止再次生锈和二次污染。
5.清洁
表面处理过的待粘接件由于停放、转运等因素,可能表面沾有碎屑灰尘等杂物,在粘接前须清洗再次清洗。
此次用酒精简单清洁即可。
清洁时用一块无纺布蘸取酒精溶液,循着一个方向擦拭待粘接表面,然后用一块干净的干无纺布循着同样方向擦干清洗区域。
(清洗和擦干过程中不能来回擦拭,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换取新的无纺布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待粘接表面洁净为止。
(检查方法:用干净的无纺布在清洗过的表面轻轻擦拭一遍,无纺布表面
工艺规程
无变色即可。
)
清洗后晾置5分钟以上。
6.涂底涂
用毛刷(笔)、无纺布或纱布蘸取底涂PC 120,并均匀地涂在清洗过的待粘接表面上,不可缺涂,涂层也不可太厚。
一般待粘接表面呈淡红色且连续分布即可。
两待粘接表面均须刷涂底涂,并晾置5分钟以上至干燥。
在刷涂过程中如出现毛刷(笔)掉毛现象,应即使用干净刮胶板挑出。
注意检查底涂的有效期。
7.配胶
MA 300为A、B两种组分,在涂胶前要将其混合均匀。
(自动混合型除外)将配胶板(容器)放置在电子称上,去皮。
用容器(板)在盛出一定重量的A组分置于配胶板一端,同时在配胶板另一侧称取同样重量的B组分。
用刮胶板(搅拌棒)将A、B组分混合均匀(配置的胶体中无明显色差)。
配胶板(容器)、盛胶容器(板)、刮胶板(搅拌棒)应为玻璃、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基材。
配胶前检查MA 300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胶粘剂未经试验不能使用。
8.涂胶
用刮胶板将胶糊均匀涂至其中一面涂过底涂的待表面至适当厚度。
9.配合
将涂过胶的两组分紧密结合在一起,注意满足待粘接件的粘接位置及尺寸。
可用合适大小和厚度的橡胶块、金属块或空心玻璃微珠等来控制胶层厚度。
工艺规程
从开始配胶至配合完成总时间不能超过6分钟。
MA 300最大填充间隙为3.2mm。
10.清胶
溢出的胶粘剂在固化前用刮胶刀去除。
11.加压
加压有利于固化过程中待粘接件的固定和固化强度的提高。
加压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
12.固化
粘接件如若需要处理加工或运输,须在粘接(配合)24小时以后。
13.操作温度、湿度
MA 300在18.3-26.6℃下施工可达到最理想固化效果。
在此范围以外,主剂和固化剂粘度受影响,固化效果也受影响。
建议:空气湿度太小会造成施工安全隐患,太大会影响粘接效果,建议湿度30%-80%。
14.保存
MA 300在12.7-23.9℃下保存期为1年。
在7.2-12.7℃下存放能延长有效期。
但MA 300不能冷冻保存。
开封的MA 300须保存在12.7-23.9℃下,且须在开封后一个月内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