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15道论述题及其答案解析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幸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重要意义:A: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D.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E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论述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原因、注意问题)原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微型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
问题: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理论创新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借鉴国外文化以适合中国的国情);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3.论述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论、现实意义)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4.论述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适当缩略)A.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B.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必须做到: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微型机和省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D.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1.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2、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3、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4、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5、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微型机和旺盛活力。
5.论述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主容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B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提示。
C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论述题: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当缩略)A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B 建立巩固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贯彻积极防御方针;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C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D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按照信息化要求积极发展军事理论;关键在人才建设;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使之趋于合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7.论述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8.论述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1、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即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科学发展张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马克思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的标志,也是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C.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人才强国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为人才资源强国。
)10.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矛盾,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政治其他方面的体制,促进社会发展。
B.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但不是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否定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1.论述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的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12.论述题: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A.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原则,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B.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