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语文1卷作文八篇

2019年高考语文1卷作文八篇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例文八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1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吕春禄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社会发展进步,靠的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付出和创造,正是劳动人民饱经风霜才换来了祖国的繁荣盛世。

《劳动者之歌》小品中有句台词:“劳动者是天下最美的,没有普通人的劳动,吃啥?没有普通者的劳动穿啥?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你还臭美个啥?”我认为这句话说的特别实在。

可以说,一切物质的创造无不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人类就不可能生存,社会就不会进步和发展。

从小的方面讲,我们个人今天的衣食住行,包括我们能够到复兴中学这样优秀的学校来读书,都是我们父母辛勤劳动的结果。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社会价值,但我们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就是感恩我们现在的拥有,就是尊敬我们辛勤劳动的父母。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应培养劳动的品质,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勤做家务,洗碗、拖地、洗衣服,力所能及的尽劳动之责。

学校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劳动实习岗位,如各班轮流帮厨,每学期一日打工,暑期一周劳动实习等,我校很多同学都做得都非常好。

从大的方面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蕴涵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些现象表明,有些同学还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劳动。

首先,劳动和学习并不矛盾,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具备更大的能力去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出力,否则我们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同时,劳动也能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我们强健的体魄,培养生活的能力,不是有个名牌大学的博士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了吗?原来他读中学大学时一直由母亲照顾他的生活。

这样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学习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其次,科学再发展,人工智能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劳动,人工智能本身也是人类创造劳动的成果,没有人的劳动,哪来科技的进步,又哪来的人工智能?华为是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任正非说华为的八万多员工每天都在世界各地辛勤的拼搏奋斗。

那些以人工智能作幌子的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的说法更是荒唐可笑,说重一点,这是对劳动者的歧视,缺乏对劳动者的敬畏和尊重。

别人又是谁?你的钱又是从哪来的?今天,有些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社会上一些通过走捷径甚至歪门邪道致富的不良示范,使得一些年轻人产生了不正确甚至不道德的错误思想。

这也更说明今天重倡劳动光荣的重要和迫切。

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今天的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劳动奋斗精神。

同学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希望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做一名新时代光荣的劳动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聆听!例文2劳动最光荣贾桂宏亲爱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光荣》。

这个题目大家是不是特别熟悉?对了,就是你在摇篮里听到过的一首歌:“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歌曲节奏欢快,文字浅显易懂,却教给我们一个伟大的真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劳动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因为劳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物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农民伯伯的滴滴汗水,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食物。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纺织女工的辛勤劳动,给我们织出五彩的衣服。

“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正是建筑工人的辛苦付出,给我们建造出温馨的房子。

人类凭借灵巧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创造出丰富的物质。

正是有了丰富的物质,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马克思说,物质决定意识。

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如果像杜甫一样,“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整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还哪有幸福感可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我们辛勤劳动,狠抓物质生产,才有了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劳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物质,更给我们带来创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乔布斯通过辛勤的劳动,给人类带来神奇的苹果;马云通过辛勤的劳动,给世界带来万能的淘宝;任正非和华为人通过辛勤的劳动,开创5G的伟大成功;中国科学家和无数制造工人通过辛勤的劳动,为中国高铁创造众多的世界第一。

对乔布斯、马云、任正非及无数的中国科学家而言,劳动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制造物质,更是创造奇迹。

这种创造所带来的幸福感,是上帝送给生命的最高奖赏。

难道只有乔布斯、马云等才能通过劳动体味创造的幸福感吗?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

陶行之先生说:“人人皆是创造之人”。

现在正伏案疾书笔走龙蛇的广大考生,你们又何尝不是在创造自己的伟大篇章?你现在正在书写的作品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啊!现在有些同学不愿意完成扫地擦窗之类的劳动任务,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

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正应该在打扫卫生这类劳动中,培养自己认真负责、勤劳创新的品质精神。

同学们,劳动最光荣,让我们把劳动当做一种修炼,热爱劳动,从扫地擦窗这样的小事做起,风雨无阻,坚持不辍,不断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例文3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深圳科学高中:罗佰方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复兴中学的李克勤,——对,和那位香港歌星同名字,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劳动》。

如今,随着科技的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我的内心时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觉。

看看周围吧,越来越多的人不尊重劳动,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总是用各种理由和借口否定劳动的价值。

你听,这些话你熟悉吗?“我要学习没有时间劳动”,“有机器人代替劳动就好”,“花一些钱雇别人劳动...”再放眼家庭生活,许多家庭日常灶冷锅凉,没有人愿意做饭,仅仅是点外卖或者吃盒饭而已,周围环境一时垃圾成山,废品遍地。

这难道就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改变吗?绝对不是!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劳动的价值,不尊重劳动。

曾经,我们的祖先迈着坚实的步伐,扛着笨重的工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从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耸入云际的布达拉宫,每一项雄伟壮观的建筑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先民勤劳的汗水。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修建这些雄伟壮观的建筑并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完成了,留给我们后人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这正是依靠劳动的力量。

由此说来,其实电子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劳动和部分人的劳动,无法成为劳动的全部。

一个按钮或者一道指令,劳动的结果就可以“不劳而获”,效率仿佛提高了,但高效率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割舍我们劳动的乐趣?难道是为了松懈我们骨子里的勤劳品质?我们该如何品味劳动之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的美与自然的美高度结合,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追求劳动美的志向是难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因也是无法转改的,这条基因深深地写进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子民的身体里,我们不想成为忘记劳动、漠视劳动的“转基因人”!其实,劳动很好地统一了身心,可以达到身心愉悦,许多智慧都是在劳动中发现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的外在形式固然发生了变化,虽然古代男耕女织的家庭劳动模式几近绝迹,但穿衣吃饭的乐趣不应该被人们轻描淡写地省略掉,劳动的内在意义经典永恒,弥足珍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即将实现,在这历史性的一刻,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尊重劳动,奋发图强,我们要接过祖先的劳动工具,继承祖先的勤劳品质,牢记历史使命,继续在希望的田野里劳动,在肥沃的土壤里深耕!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例文4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华南师大侯桂新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素以勤劳闻名于世。

从古至今,热爱劳动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穴居野处到男耕女织,从大禹治水到西施浣纱,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财富,积累了文明,热爱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样的观念甚至渗透到许多民间故事和动物寓言中,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劳动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个体生活资料的获取到社会广大财富的创造,无不来自于劳动的付出。

对于农民而言,五谷不分,庄稼不会自动生长;对于工人而言,四体不勤,商品不会自动产生。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其实,一切产品,就算不成为商品,其价值都来源于劳动,所以说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然而,或许是前人的辛勤劳动制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加上科技发达,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导致社会上乃至我们同学中有部分人对劳动产生了一些偏见。

有人说学习太忙,劳动耽误学习时间,须知劳逸结合才能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有人说劳动之事可以交由人工智能代劳,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对世界的真切认知往往离不开双手对外物的直接触摸。

还有人说劳动辛苦,可以花钱购买他人的劳动进行替代,须知在我们付出汗水的同时,劳动也磨炼了人的意志,劳动的价值绝不只体现在可见的“产品”上。

劳动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还能创造美、健康和幸福。

最近,广州市教育局为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率先在全国制定了相关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要求四年级以上小学生学会制作一日三餐,要求初中生学会煲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