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汉字的规范

一、汉字的规范

一、汉字的规范《期刊质量标准》从以下6个方面作出规定:①错别字;②不规范的简化字;③已简化的繁体字;④已淘汰的旧字形和其他不规范字形;⑤已淘汰的异体字;⑥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

(一)错别字1.错字。

错字是字形错误,主要有四种情况:(1)部分混淆:初祷纸抵登察陷滔纂篡(2)多笔少画:含具染展(3)前后影响:粉粹(碎)灯炮(泡)绉(皱)纹脉膊(搏)恣(姿)态(4)细微差别:己已巳戌戌戊戎戒栗粟票要耍例列辨辩辫瓣奥粤另外,所有“牛”、“木”旁的字均不应带钩,很多人容易写错。

2.别字。

多是同音字和形近字错误,分四种情况。

(1)不了解字义,写成另一个词:坐席—座席休养—修养供献—贡献熟习—熟悉溶化—熔化—融化界限—界线以至—以致(2)写错了同音字而不成词:代班(办)配(佩)带带(戴)帽浪废(费)农厂(场)建(健)全松驰(弛)急燥(躁)题(提)纲从(重)新陪(赔)罪再接再励(厉)克(刻)苦(3)外来词音译:砂(沙)发蒙娜丽沙(莎)(4)形近字错误:欣尝(赏)针炎(灸)括(恬)不知耻鬼鬼崇崇(祟祟)(二)不规范的简化字所谓不规范的简化字,似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1.自造的简化字,如:咀(嘴)巴跳午(舞)收弗(费)2.总表中有,但写法错误。

如:蚕(参)将临袜(摹)邦都3.移花接木。

总表中有,但用错了地方。

如:付(副)食园(圆)满另(零)售并(拼)酒兰(篮)球兰(蓝)天年令(龄)予(预)备元(圆)顶帽肆元正(整)(三)已简化的繁体字凡已经简化了汉字不能再用繁体字。

《期刊质量标准》规定,使用繁体字算不规范汉字,同错别字一样扣分。

(四)已淘汰的旧字形和其他不规范字形(五)已淘汰的异体字1955年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整理异体字810组、1865个字,废除了异体字1055个,这些废除了的异体字,除作为姓氏(注意:不是名字),报纸、杂志、图书一律禁止使用。

(六)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常用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主要有:长度:海里(海涅) 英尺(呎) 英寸(时) 英里(哩)面积:英亩(唁)容量4:升(公升)重量:盎司(英两、温司)功率:千瓦(瓩)(七)其他方面错误大致可分五种情况:1.书写潦草造成错误:没—设代一化拔一拨问一向优一伏仅一反立一之贝一见经一径面一而光一先如一为线一浅2.不按格书写以致一分为二或合二为一:碳一石炭恰一小合项一2页又见一观正文一政目者一睹3.写字时联想引起笔误,比如:阶段一阶级建设一建议方向一方法物质一物资试验一实验地区一地位4.科技专用名词:烯一稀钠一纳酯一脂腈一睛烃一羟苯一笨5.正文中夹杂外文、符号、阿拉伯数字造成意想不到的错误。

(八)要特别注意使用的几个词1.增加、增长:前者用绝对数,后者用百分数。

2.作为、做为:无论是名词还是动词,都只能写成前者。

3.降低、提高:前者不能用“倍”。

4.上升(下降)、上升到(下降到:前者从原数往上(下)数,后者不管原数是多少。

如: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9.75%下降33.1%一……下降到33.1%。

5.百分率、百分点:前者一般用来表示一个数值占另个数值的比例或数值增减幅度;后者专门用于表示百分率的变动或差异情况。

如: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1988年比上年上升18.5%,1989年比上年上升17.8%,1989年上升幅度比1988年低0.7个百分点。

这里不能说低7%。

(九)编撰体例(试用稿)对用词的规定1.文稿中,一律不用“我国”、“我省”、“我市”称谓,必须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也不能简称“哈市”,必要时可用“全市”或“省”、“市”。

2.人物称谓一般直写其名,不用“同志”、“先生”、“女士”、“小姐”等称呼。

必要时可在名前冠以职务,名后缀以职称。

3.时间表述不用“去年”、“今年”、“明年”,要写年份全称,“去年”用“上年”;更不能用“过去”、“以前”、“最近”、“不久”等表示时间的名词。

4.对行业,一律不称“战线”,慎用“系统”,可用“部门”。

5.不用不规范的简称、略语和行话,不生造名词、概念,用略语必加注释。

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二、数字用法的规范数字用法的规定。

1.书写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21世纪90年代公元前221年1949年10月1日10时30分。

注意四点:①年份不能简写,如:1996年不能写作96年,1921—1971年不能写作1921—71年,“—”前的“年”可省;同一年某月至某月,前面的“月”可省;同月某日至某日,前面的“日”可省;某年月日至不同年月日,则“年”、“月”、“日”都不能省。

②星期几一律用汉字。

如:星期五。

③农历和清代历史纪年用汉字。

如:正月十五丁丑年四月十八日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④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使用汉字。

如:民国三十八年昭和十六年。

2.计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意四点:①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一、二、……九)可以用汉字。

②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③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不能以百、千作单位,即不得阿拉伯数与汉字数混用。

如:345 000 000公里,可写作3.45亿公里或34 500万公里,但不能写作3亿4500万里或3亿4千5百万公里。

④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3.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应当使用汉字。

如:一律/十月革命/某部五连二排六班/“九五”期间/白发三千丈/十二分满意/实现“四化”/五省市。

注意:表示序数的数字要用汉字。

如:第三中学、七〇三研究所。

4.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当用汉字。

如:三五天/十之八九/十五六岁/七八十种。

注意:连用的两个数之间表示概数时不能用顿号隔开。

5.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

经常出现的数据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点:1.百科部类与概貌部类不一致。

2.百科部类与统计资料部类不一致。

3.百科部类之间不一致。

4.概念条目与论事条目不一致。

5.总数与分项之和不一致。

6.文字与表格不一致。

7.本部门各种资料之间不一致。

三、标点符号用法的规范《标点符号用法》中共有16种标点符号,而大量使用的只有,。

、;: ()“”《》8种,其余8种很少使用。

常用的8种标点符号,从撰稿编稿中出现的问题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种:1.表示序数的标点符号用法:①凡用汉字一、二、三……表述的序数,数字后用顿号。

②凡用(一)(二)(三)……表述的序数,括号之后不加任何标点。

③凡用阿拉伯数字1、2、3、……表述的序数,数字后一律用“.”而不用“、”。

④凡用阿拉伯数字(1)(2)(3)……或①②③表述的序数,括号或圆圈这后不加任何标点。

⑤凡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表述的序数,序数词后一律用“,”而不用“、”。

上述用法既适用于文字条目,也适用于表格。

2.“其中”后边标点符号的用法:①总数后只有一个数,“其中”后不用“,”。

如:1989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6.24亿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15.85亿元。

②总数后分述几个内容,则总数后用“。

”,“其中”后边用“,”,各分述内容之间用“;”。

如1991年,哈尔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轻工业完成95.60亿元,占44.18%,比上年增长7.1%;重工业完成117.34亿元,占55.82%,比上年增长9.9%;……3.“、”“,”“;”“。

”的用法:前三个为句中点号,最后一个为句末点号,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分清“级别”。

“、”表示句子中并例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级别”最小。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级别”大于“、”小于“;”。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级别”大于“,”小于“。

”。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大于“;”,是这四个标点符号中“级别”最大的。

使用中切忌越级,特别是“;”与“。

”,经常有人用错。

如:一政治好。

……:二思想好……;三工作好。

……;四学习好。

……。

4.书名号的用法:《》表法书籍、文件、报纸、杂志、文章的名称,不能用来表示会议、单位等名称。

这里强调二点:第一,书写标点符号,必须做到按格书写。

既要注意占几格,也要注意在格中的上、中、下的位置,还要在校对、通读时注意是否可以用于一行的最后一格或开头一格,更要注意是否可以分写于两行、第二,必须书写清楚,特别是“、”“,”“。

”‘;”“:”等容易弄混的点号。

第三,如果是打印稿,则应注意校对,改正录入时产生的错误。

“作”和“做”的使用和区别比较复杂,总结了一下大致用法如下。

一是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如:作罢、作别、作答、作废、作古、作践、作乱、作孽、作陪、作业、作战、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是从语义特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如:作案、作弊、作恶、作风、作价、作为、作伪、作用、作证、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等;“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如:做饭、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三是从语法特征来看: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多用“作”,如: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介绍、作解释、作了解、作努力、作思考、作说明、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等;后面是双音节名词时,多用“做”,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文章、做物业、做学问、做业务等。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

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等。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

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

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查看”是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亲自到现场查看;“察看”是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动静/察看风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