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公职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300题(判断)含答案

国家公职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知识300题(判断)含答案

第三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应知应会基础法律知识300 题
三、判断题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和普通法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3.凡是在我国居住,年满18 周岁的居民就是我国公民。

()
4.任何法律与宪法抵触则被视为无效。

()
5.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
7.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
8.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拥有国家立法权,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这种权力。

()
9.在我国,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
10.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1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12.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可以适当向申请人收取一定费用。

()
13.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
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
1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
15.行政复议只能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

()
16.法律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犯罪行为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罪处罚。

()17.对任何人犯罪,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18.醉酒的人犯罪,不应负刑事责任。

()
19.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间是10 天。

()
20.凡是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
21.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最高不超过35 年。

()
22.免予起诉就是不起诉。

()
23.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
24.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
25.自然人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一直有民事行为能力。

()
26.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则必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27.我国监察法规定,调查人员进行讯问以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应当对重要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留存备查。

()28.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法定代表人承担民事责任。

()
29.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自然人和法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和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30.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法律效力,未经登记的,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3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处罚。

()32.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
33.国家公务员经备案可以兼任公司董事、监事或经理。

()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
35.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

()
3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
38.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39.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
40.监察机关有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可以采取留置措施,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
41.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
42.对犯罪分子的减刑,应由执行机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
43.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

()
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8 周岁。

()
45.我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4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
47.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
化、规范化。

()
48.在我国,只有国家机构才能成为行政主体,除此之外任何组织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
49.人民与公民的概念完全相同。

()
50.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
5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
52.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

()
53.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

()
54.对任何公民的逮捕,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

()
5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
56.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

()
5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
58.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
59.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决扭转“摆平”“搞定”“忽悠”之风。

()
60.要坚持法治黑龙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省和以德治省相结合,依法治省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
三、法律判断题
1.√
2.×
3.×
4.√
5.√
6. √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