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前后鼻音区分技巧小汇总

最新前后鼻音区分技巧小汇总

发前鼻韵母时让学生口形始终成微笑状,这样,就不会读成后鼻韵母了你这样比较一下,就可以体会出来!比如“前”与“强”;“山”与“上”。

在你发前鼻音的时候,你舌头后半部有向上弯拱的趋势,而你发后鼻音的时候,舌头有向下弯拱的趋势。

这个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可以试试。

后鼻音的发音都会终止在“g、k、h”的位置上。

你可以用bin、bing;jin、jing;yin、ying;min、ming及民心、明星;金银、精英等多练习,并体会它们的不同。

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别扭,时间长了就好了。

电视中人物发音感觉区别不大,是因为说的是语句、一段话,而不是单字和词,已形成语流,语流中字词的发音会受到它前后字词的影响,有些前后鼻音会不明显,有的会出现音变。

而读单字和词时,读的是音节,所以前后鼻音比较明显。

另,你提到的听和宁都是后鼻音,的确没有区别。

普通话学习中遇到的鼻音问题注意: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可以依照下面方法练习、改正,并形成习惯:前鼻韵母,如an\en\in\un,在归音时(声音结束时),舌尖滑到上齿龈(上牙床内边沿);后鼻韵母,如:ang\eng\ing\ong,在归音时,舌根抬高与上颚形成阻碍,阻止气流从口腔流出。

气息应从鼻腔流出,发声位置意念在眉心。

产生鼻音的根本原因在于前后鼻音不分,形成鼻中隔发音、形成所谓的鼻音重、含混不清。

至于下面的理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进一步了解。

在鼻音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障碍。

一种是鼻音功能亢进,意味着鼻腔共鸣过多,这类似于一种嘀咕或痛苦的嗓音,仿佛从鼻腔发出。

有少部分则存在着相反的情形,即鼻音功能低下,也就是鼻腔共鸣不充分。

(一)鼻音功能亢进的训练步骤1.将音调降低一个音符。

如果说话的音调过高,那么将音调降低到一个更加自然的水平通常能使声道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2.减少嗓音的响度。

一种柔和的嗓音通常听起来鼻音不是很重,也不会激怒听众。

3.在正常情形下,在发非鼻音时,无论捏鼻与否,均不应该出现鼻腔共鸣的现象。

即应该是口腔共鸣音而无鼻腔共鸣的成分。

通过发以下的单词音,练习口腔共鸣。

阿姨姐姐大爷知识西瓜鸡肉鲤鱼花朵牙齿嘴巴跑步扫地洒水浇花洗衣(1)大声读出上述词汇,同时延长每个单词中的元音部分。

(2)再次进行捏鼻朗读,同时做好录音工作。

如果存在鼻音功能亢进的现象,就会发现捏鼻前后两次朗读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3)如果捏鼻时,嗓音先后无明显变化,这说明不存在鼻音化现象。

这非常好,可以巩固此项训练。

(4)如果捏鼻时,嗓音出现明显变化,或者嘎然而止,这说明鼻音太重,应该继续下一步的训练。

4.意识到软腭运动。

(1)张嘴打个哈欠,用鼻呼吸。

通过镜子看口腔的后部,观察悬雍垂的形状及运动等。

(2)延长发“A-----H--”音。

同时可以观察到发音时软腭及悬雍垂向上抬起。

当发到“H--”时,你将看到软腭及悬雍垂下垂,开放口鼻通道。

(3)试着延长发“A----ANG”(采用唱歌的节奏),这时注意到软腭及悬雍垂向下运动。

声音能够通过鼻腔产生共鸣。

(4)张大嘴巴,发五个“啊,/A/”音。

在每次发音之间停顿一至两秒。

通过镜子,你可以观察到软腭及悬雍垂在发音时上抬,而在停顿时下垂。

本项训练指导如何建立正确的口腔共鸣。

软腭向上运动关闭口鼻通道。

当你发鼻音时,软腭下垂,这样嗓音就在鼻腔产生共鸣。

5.手持镜子间接观察软腭的功能。

(1)将镜子直接放在鼻孔下方。

延长发“A-----”音。

如果发的是口腔共鸣音,镜子不会因鼻腔共鸣发音而起雾。

(2)保持镜子的位置不变,延长发“MA-----N”音。

这时会发现镜子由于鼻腔呼出的气流而起雾。

(3)手持镜子,发以下的词汇音。

如果不存在鼻音功能亢进,则镜子不起雾。

梨花邮票睡觉洗菜头发回家(4)手持镜子发以下的鼻音。

应发现在发音时镜子起雾的现象。

明亮妹妹欢唱昆仑摸象美眉6.如果在上述步骤5(3)中,说的六个口腔音没有使镜面起雾,这样可以检查是否能在口腔音与鼻腔音之间形成对比。

不再使用镜子,录下这些配对词的发音,看是否能听出差别。

尚武鼻-泥波-摸糖果-芒果水流-水牛女客-旅客表-鸟怒-路棉衣-涟猗年代-连带男制服-蓝制服当说出这些匹配词,并且能够较快地听出录音中口腔音与鼻腔音之间的区别时,可以试着进行一些口腔共鸣的阅读训练。

7.回到鼻音评估。

对所有的口腔共鸣音进行朗读录音。

在播放的过程中,共鸣音听起来正常吗?如果听出鼻音功能亢进,请重复前六个步骤。

如果听出声音是正常的,那么通过朗读并记录以下非鼻辅音的发音进行巩固训练。

儿童篇:佳佳有一个只会说话的布娃娃,大家可爱它了,都要抱“说话娃娃”,结果娃娃不说话了。

大家修不好娃娃,佳佳哭了。

爸爸走过来,一起修“说话娃娃”,布娃娃又开始说话了,佳佳和娃娃对大家说:“谢谢!”成人篇:我下午去教室自习。

爷爷带孩子去医务所治耳朵。

李菊是一个漂亮而又逗趣的女孩。

他带了几条活鱼和几杯可乐去外地野炊。

小虎摔了一跤,出血了,余护士给他包扎了裂口。

如果口腔共鸣音没有鼻音共鸣,那么可以任意选择一些阅读材料进行朗读练习。

需要不断地练习,直到建立合适的口鼻共鸣平衡。

如果以上的训练无效,可能需要向专家咨询。

学习普通话,一些方言区普遍存在“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

“前后鼻音不分”有两层意思:(一)指前后鼻韵母(主要指互相对应的in和ing、en和eng两组鼻韵母)发音混杂;(二)指前后鼻音字的音节识辨混淆。

发音混杂通常表现为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混发成同部位(这里的同部位,未必是与-n或-ng同部位)的鼻音韵母,长此以往造成方言区人对前后鼻韵母音节识辨能力的丧失,例如:同组的“津、京”两字或同组的“陈、程”两字,在一些方言区人听来,其读音差不多,无需也无法分辨何为前鼻音字、何为后鼻音字。

他们甚至提出为减少发音麻烦,可以将所有前鼻音字合并为后鼻音字,或将所有后鼻音字合并为前鼻音字的大胆设想。

发音混杂导致识辨能力丧失,因而发音混杂问题应该首先解决。

发音混杂问题解决了,音节的识辨也才有价值。

发音问题和识辨问题都解决以后,“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才算得到了真正解决。

要解决发音混杂问题,有必要了解一下前后鼻韵母不同的发音机理。

同组的两个鼻韵母,后鼻韵母的音质往往较前鼻韵母的音质色彩厚重些,这种差异源于两个鼻韵母韵尾发音部位和韵腹的舌位和口型的不同。

前鼻韵母的韵尾-n,发音部位在口腔前部,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后鼻韵母的韵尾-ng,发音部位在口腔后部,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接触。

受韵尾发音前后部位不同的影响,相同韵腹i或e的舌位及口型相应会出现一些差异,后鼻韵母韵腹相对于前鼻韵母韵腹,其舌位要偏后偏低些,口型要稍大些。

前后鼻韵母发音混杂是由发音缺陷长期累积形成的。

即发音时,一般是前鼻韵尾-n的发音部位向后偏移,后鼻韵尾-ng的发音部位向前偏移,最终前后鼻韵尾的两个发音点重合,形成一个不前不后的接近于舌央的央鼻音,由此这个新的央鼻韵尾就替代了前鼻韵尾和后鼻韵尾。

这种发音缺陷主要是由方言区人发音的“惰性”生成的。

方言区人一般习惯于舌处在自然状态下的发音,而发前鼻韵尾-n时,舌要往前伸,舌尖要往上抬,发后鼻韵尾音-ng时,舌要往后缩,舌跟要往上抬,如此发音过程中,拉扯发音器官的肌肉比较多,操作起来比较费力麻烦,人们图省简不愿麻烦,自然会产生发音缺陷,长期发展至严重后,就形成了前后鼻韵母发音混杂的状态。

方言区人混杂发前后鼻音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在克服这一困难,学习发同组两个鼻韵母的标准音时,很难一蹴而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发音缺陷。

据笔者观察,他们在发音过程中,韵尾易出现音质趋“软”的发音缺陷,表现为发音无力,听感清晰度差。

原因是舌尖或舌根的惰性作怪,其肌肉松弛,与上腭的触碰点松空或让韵尾完全除阻,以韵腹的元音鼻化性质来替代韵尾的鼻辅音性质。

除了“软”缺陷以外,后鼻韵母韵尾还易出现音质趋“硬”的发音缺陷,表现为发音吃力,音质听感僵滞。

原因是舌过分后缩或无法后缩,导致发音器官紧张,舌根失去弹性,与软腭的触碰点贴抵得太死或仅以舌面中后部勉强贴抵住上腭。

纠正上述两种发音缺陷,关键在于提高舌尖、舌根运作的弹性和灵活性,这需要进行舌的操练。

笔者设计如下操作:首先将舌前伸,让舌头翘起触碰上齿龈三下,然后放平舌尖,舌身后缩,让舌根上抬贴碰软腭三下。

一前一后,,先慢后快,反复交替无声进行。

待舌尖、舌根动作练得灵活而有弹性后,让声带颤动发出相应的-n或-ng韵尾音,并延长发音时值,增加对韵尾不除阻的感受。

另外发音时,可同时用手掌触摸前额和后脑(发-n,摸前额,发-ng,摸后脑),这样既可导引舌头、舌根前后运作,又可根据手掌的不同振感,来帮助判断发音是否到位,以及时对舌位作出调整。

韵尾发音自如后,加上韵腹i或e (注意,后鼻韵母韵腹要比前鼻韵母韵腹的舌位偏后偏下些,韵腹发音要比韵尾发音,力度大些,时值长些),这样,完整的前后鼻韵母音就能准确而有区别地发出来了。

发准鼻韵母后,还需要及时进行双音节词语朗读练习,以巩固发音效果。

刚开始选词需注意,前鼻音音节后面要尽量避开声母是舌根音的音节,后鼻音音节后面要尽量避开声母是舌尖中音的音节,以防止后面音节的声母对前面音节的韵尾产生逆同化影响,不自觉地将-n发成-ng或将-ng发成-n,造成前后鼻音的再次混发,例如:宜选双音节词“粉嫩、饼干”,不宜选双音节词“粪坑、停顿”。

为强化发音感受,激发学习兴趣,词语练习还可以采用朗读绕口令的形式,例如:“人身和人生,en、eng谁能分?人民和人名,in、ing谁念明?身和民是前鼻音,生和名是后鼻音。

身身民民,民民身身;生生名名,名名生生。

谁能念得明,谁就分得清。

”解决了发音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前后鼻音字的识辨问题。

分辨前后鼻音字,重在记忆。

一些语音教材介绍过不少记忆的方法,如“记少不记多”、“记特殊”、“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记忆”、“利用声韵配合规律记忆”等等。

记忆方法固然需要,但笔者认为重要的还在实践运用。

如果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多说多听,常比较常思考,勤查字典勤问别人,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日久天长,前后鼻音字的识辨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如何区分前后鼻音这段时间课堂上大量地识字,大部分孩子都能识记住生字,一少部分孩子生字掌握地较差,边学边忘,学习很吃力,一定要加强复习巩固,生字多复现,通过读生字卡片、课外阅读等方法,让孩子尽快掌握学过的汉字。

识字中班里普遍存在地问题是:前后鼻音分辨不清。

这也许与我们内蒙古人的口音有关。

下面这些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前鼻音的尾音是n,后鼻音的尾音是ng。

前、后鼻音韵母发音上的不同表现在:(1)舌位不同。

发前鼻音-n时,舌尖顶住上齿龈,不要松动,不要后缩;发后鼻音-ng时,舌头后部高高隆起,舌根尽力后缩,抵住软腭。

(2)口形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