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汪立业
2004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刚升入初二的班级。
开学第一天,这个班的学生给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没有规矩、章法,整个教室乱作一团,学生之间缺乏凝聚力。
其中一个学生显得尤其突出,他不到一米五的个子,大脑袋,大眼睛,衣服只系了一个扣子,敞着怀,脸上带着满不在乎的笑容。
从我走进教室开始,他就一直吵个不停,我拿眼睛盯了他几次,旁边的同学扯着衣角提醒他,他全然不顾。
这个学生就是小赵,从其他学生那里得知,他是全班公认的调皮大王,上课公然坐在桌子上,还曾和老师打过架。
随后几天里,通过和更多学生的聊天,我对整个班的情况有了基本掌握,也进一步了解了小赵。
他上课自己不学习,还要左右摇晃,好像椅子上有钉子。
他的嘴一张就没遮没拦,始终说个不停,还不时做鬼脸,发怪声。
尽管有老师说他脑子特别好使,可就是“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一开始,我试图找他谈心,可到我办公室里,他给你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我又想打电话请家长,他就放出话来,只要请他父母来校,好马上离家出走,真叫人无可奈何。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叩开了他家大门。
那是一次没有预约的家访,我的到来使他感到非常惊讶,也让他父母感到很意外。
一番寒喧之后,他父母告诉我,从小赵读书到至今,我是第一个登门拜访的老师。
她们抱歉地说,孩子不争气,净给老师添麻烦。
他们作为父母,虽然做过不少努力,但不见效果,感到很失望。
我及时地对症下药,把小赵最近在学校里的表现给予了肯定,有意隐瞒了孩子的许多缺点。
我安慰他们,每个孩子在学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点,这很正常,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有我们做老师的关心不够的原因。
随后,我将小赵拉到身边坐着,针对父母说他在家有时也喜欢看书的情况,建议他上课专心听讲,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告诉他,老师上课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将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一并传授,只有掌握好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也许是谈话氛围比较融洽,小赵的脸色露出了愧疚之色,听得很认真。
我告辞时,他送我下楼,一直送了很远。
从些以后,我再找他谈心,他都非常乐意。
我像拉家常一样,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他父母的情况以及与班级同学的关系。
他也会跟我说说心里话。
其他任课老师一致反映小赵变了,我也很少再听到学生告他的状,最让我想不到的是,由于小赵的转变,原来跟他相好的那些调皮学生,也都收敛了许多。
有时候,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多一点关爱,无形中会使你善待学生就是善待你自己。
注: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2007.15—16第29页“班主任工作策略”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