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自瓦塘站引出,经临县、柳林、蒲县、洪洞至长治,弓I入京广线汤阴东站,利用既有汤台铁路并增建第二线,经梁山、东平至辛泰铁路范镇站,经莱芜北、巨峰南至日照南站,线路全长1260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089公里,利用既有线增建二线171公里。
配套建设与苛瓦铁路、南同浦铁路、太焦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铁路的联络线114公里。
本项目衔接南北主要铁路干线,东至山东日照港口,形成了石太-石德-胶济铁路、邯长-邯济-胶济铁路、侯月-新菏兖日铁路间的一条新的“西煤东运”的能源运输动脉,也是我国东西向路网干线铁路之一,有利于推进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有利于构建山西中南部地区新的煤炭外运和日照港集疏运通道、增强区域铁路网的机动性;有利于密切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区域经济协作,加快沿线社会经济发展。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瓦塘至汤阴9标段,线路起点DK378+340终点为DK416+25(其中长链421.332m),标段全长38.33km。
其中路基6.4km,桥梁4.3km/21 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12座、中桥7座、小桥1座),隧道26.227km/12座。
标段工点详见表1.2.1-1。
表1.2.1-1 本标段工点表(1) 线路等级:国铁I级;(2) 正线数目:双线;(3) 限制坡度:瓦塘〜汤阴东6/13%。
;⑷速度目标值:120km/h;(5)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 困难800m \(6) 牵引种类:电力;(7) 机车类型:客车SS9,货车SS系列、HXD系列;(8) 牵引质量:5000t,部分10000t ;(9) 到发线有效长:1050m部分1700m \(10)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1.2.3.1. 地形地貌线路依次穿越了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吕梁山脉的中低山区、临汾盆地、太行-太岳山构造侵蚀山地(沁潞高原)、豫北太行山山前冲积倾斜平原等地貌单元。
横穿的主要山脉有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
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以黄土梁、峁和深切冲沟为主;吕梁山、太岳山和太行山区地形起伏强烈,河谷地段沟深壁陡,其间两大河流汾河和沁河两岸分别为临汾盆地、长治盆地,地形平缓;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地形起伏小,局部出露残丘。
沿线总体上地势西高东低,太岳山脉为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
吕梁山为本段最高点,地面高程为1555m豫北太行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最低点,地面高程约80m1.2.3.2. 工程地质(1) 地层岩性沿线地层出露较齐全,除泥盆系、志留系地层缺失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新生界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砂及卵砾石,第三系黏土和粉质黏土、半胶结砾岩,下伏中生界砂岩、页岩、泥岩及煤层。
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低中山区、临汾盆地、长治盆地:盆地、河谷区和山前堆积新生界新黄土、老黄土和第三系粉质黏土、泥岩;山区出露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岩层及燕山期侵入岩,其中石炭系太原组单层煤最厚达6m本溪组有蜂窝状山西式铁矿,奥陶系中统有膏溶角砾岩。
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覆盖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倾斜平原分布新黄土、黏性土夹角砾土,第三系黏性土、砂岩、粘土岩。
豫北鲁西冲积平原上部地层夹软土透镜体。
(2) 地质构造沿线经过山地和平原,线路经过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
山西瓦塘至蒲县处于陕北拗陷与吕梁山隆起接壤部,构造简单。
山西蒲县至河南林州(姚村)经过吕梁山隆起、临汾槽地、沁水台陷、长治槽地、太行山隆起。
主要断裂构造有紫荆山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主要褶皱有吕梁复背斜、中阳-离石向斜、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带、郭道-安泽近南北向褶带;主要单斜构造有太岳山坳缘翘起带、太行山北西倾单斜。
临汾槽地近期构造活动十分强烈,为地震危险区。
123.3 .水文地质特征(1) 地表水沿线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沁河、漳河、卫河及其支流和人工沟渠。
大部分河流常年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旱季流量小,雨季流量大。
(2) 地下水沿线地下水按赋存的介质分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
孔隙潜水赋存于平原、倾斜平原、盆地及河谷阶地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埋深一般5〜20m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山区各地层基岩构造裂隙中,埋藏较深,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排泄,在断裂带等储水构造中,水量较丰富,局部还具承压性;岩溶裂隙水赋存于奥陶及寒武系的灰岩、白云岩中,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带,富水地段具有突发性、出水量大的特点,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3) 水质\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属重碳酸-钙型水,水质一般较好,对混凝土一般不具侵蚀性,大多地段可供生活饮用和一般工程用水。
含煤地层和多金属矿地层一般多具硫酸盐侵蚀,受附近工业污染的局部地段和有咸水分布的地段,一般对混凝土具硫酸盐弱〜中等侵蚀性。
1.2.3.4.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1.2.3.4.1. 不良地质沿线区域范围发育的不良地质类型主要有压矿及采空区、滑坡、顺层、岩溶、地震液化及活动断裂、有害气体等。
(1) 压矿及采空区沿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煤矿、铁矿等。
沿线瓦塘至洪洞段穿越了河东煤田、霍西煤田。
其中瓦塘至临县线路走行于河保偏矿区;临县至磧口线路走行于柳林-三交矿区;口至柳林段线路走行于柳林矿区;柳林至蒲县线路走行于石楼-隰县;隰县至洪洞穿过乡宁和霍西煤田霍州矿区。
线路以上矿走行区目前未开采,存在压煤问题。
河东煤矿、霍西煤矿开采历史悠久,造成大面积采空区,通道工程线位绕避既有大小采空区,走行于煤矿采空区塌陷盆地以外的安全地带,南吕梁山隧道顶板距煤层最小距离为68m在采空区150-160m以下穿过,对隧道基本无影响。
⑵滑坡、顺层线路瓦塘至洪洞段走行于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及低山区,以黄土梁、峁及冲沟为主,表覆厚层第四系新黄土、老黄土,各河流、大冲沟两岸坡的下部及局部沟心出露第三系黏土、粉质黏土、三叠、二叠系砂、泥岩。
由于黄土具直立性,在干燥状态下形成陡崖或峭壁,受降雨、采矿等外界因素影响,滑坡不良地质发育。
山区局部地段存在岩层倾向线路的不利情况,尤其是砂泥岩路堑开挖时可诱发工程滑坡,应加强工程措施。
(3) 岩溶区内可溶岩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吕梁山剥蚀低中山区奥陶系中统地层中,岩溶发育程度为弱〜强发育。
可溶岩隧道施工中应加强综合地质预报工作,可溶岩隧道及路堑施工应对基底进行物探测试,采取措施防止隐伏溶洞危害。
(4) 地震液化及活动断裂线路经过临汾盆地高地震烈度区,地震基本烈度为毗度,盆地内分布于河床及阶地地段,水位以下20m深度以上的饱和粉土、砂土内局部为地震可液化层。
洪洞、安阳区域穿越华北地震区中汾渭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地震带内地震活动强烈,存在活动断裂构造、地震液化等主要地质问题。
12342. 特殊地质沿线特殊地质主要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岩土、石膏及膏溶角砾岩。
(1) 湿陷性黄土山西境内新黄土广布,新黄土和浅部老黄土具湿陷性,多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厚度为5〜15m局部可达20〜30m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级,局部为W级,湿陷系数S s=0.015〜0.126.(2) 膨胀岩土瓦塘至洪洞段膨胀土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东西两侧,出露于沟谷地带。
岩性主要为第三系黏性土层及三叠系泥岩,自由膨胀率40%〜60%具弱-中膨胀性。
(3) 石膏及膏溶角砾岩石膏及膏溶角砾岩主要分布于吕梁山剥蚀中低山区,位于奥陶系中统个组下段,其强度低,属于软岩,具有膨胀性,对混凝土有中等结晶类腐蚀性。
123.5. 气象特征线路所经过地区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四季气候特征明显,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夏季主要受热带海洋性气团控制,春、秋两季由大陆性气团和海洋性气团交替影响,但以前者为主。
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瓦塘至蒲县及屯留〜平顺属寒冷地区,其它段落属温暖地区。
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124-1。
/ 表124-1 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125.1. 施工项目多,桥隧比例大本标段施工项目多,路基、桥涵、隧道、站场、无砟道床等,其中桥隧比例占83.3 %, 是本标段的主要施工内容。
同时各专业工程工点类型齐全,路基有软基处理、高填深挖路基等;桥涵有水中墩、实体墩、空心墩、多线桥等;隧道有长大隧道、单洞双线、斜井及地质复杂隧道和长大隧道无砟轨道施工。
施工项目多造成横向结构物的施工进度对路基的填筑施工影响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横向结构物的施工对于确保整个路基工程的施工进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标段路基工程所需填料多,上场后应尽快寻找合理土源,并充分利用隧道弃砟,以满足施工需要。
1.2.5.2. 有高填深挖路基、路基基底处理复杂本标段存在高填方路堤和深挖方路堑,需设各种形式的支挡防护工程,因此在路基基底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在高填方路堤填筑施工时严格按照路基试验段的试验参数及规范要求实施,深挖路堑施工时需及时做好防护,确保整个路基工程的工程质量。
1.2.5.3. 桥梁工程数量多、跨路施工安全压力大本标段内有特大桥1座,大桥12座,中桥7座,小桥1座,桥梁计4.3km,由于部分桥梁垮低山丘陵区的冲沟、山峁、道路等,因此部分桥墩为高墩;同时施工时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大,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既保证桥梁顺利施工,又要保证公路交通安全顺畅是本标段的另一个施工重点。
1254 隧道比重大,地质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标段内有12座隧道,总长26.2km,其中太岳山隧道长16.220km,是单洞双线隧道。
太岳山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存在采空区、有害气体、岩溶、石膏及膏溶角砾岩等不良地质和岩土,对隧道施工进度、安全都造成很大的影响,是本标段的重点工程。
施工中做好超前地质预报、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是确保工程安全、快速施工的关键。
1.2.6.1. 路基工程工程量大、沉降控制难度大(1)重难点分析\ 1)确保路基填料供应本标段所需路基填料数量巨大,合理确定土源位置、数量,合理利用路堑、隧道弃方,对于确保施工进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本标段有部分松软土、软土地基及地下孔洞,如何对路基基底进行加固,控制路基填筑质量是保证路基工后沉降的关键。
(2)重难点工程的对策、分析1)上场后根据路基工点及工程量分布,立即确定土源位置,除要求土源填料必须合格外,同时填料数量需满足施工需要,土方运距尽量小;路基填料尽量移挖作填或利用隧道弃方,若弃方质量不合格,可进行改良利用。
2)对松软土、软土路基采用冲击碾压、换填三七灰土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法,改变松软土、软土结构,增加松软土、软土密度;对于地下孔洞,采取钻孔、注浆、填砌片石的方法进行处理,其它可采取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进行加固。
3)路基施工所用的三七灰土和改良土的质量,改良土及三七灰土在填料拌合站集中拌合,工厂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