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基坑围护设计说明一、方案设计依据二、工程概况三、设计原则四、工程地质条件五、基坑围护方案六、基坑排水和防渗措施七、基坑施工及开挖要求八、其他施工要求九、基坑监测十、应急措施十一、围护工程造价概算第二部分围护设计图纸第三部分计算书附件地质勘察资料第一部分基坑围护设计说明一、方案设计依据1、xxxx工程勘察院提供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地下室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及承台详图等;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2、《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13、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14、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13);16、建设部文件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17、xx市深基坑工程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台建规[2006]419号文件);18、关于开展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实体抽样检测的通知(台质检[2012]9 号文件);19、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基坑及周边环境沉降(变形)监测管理的通知(台建规[2013]244)。
执行上述规范时,浙江省规范已定的按浙江省规范执行,浙江省规范未规定的,按国家规范执行。
二、工程概况1、主体概况拟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25907.56 m2,建筑物占地面积为:6953.02m2,总建筑面积为:92649.93 m2(其中地上72742.70m2,地下19142.96m2)。
由六幢高层住宅楼和配套沿街商业用房、一幢幼儿园组成。
全场均设一层地下室,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
2、基坑概况本工程设计标高±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20m,东侧、北侧地面标高为4.50m,相对标高为-0.70m;南侧、西侧地面标高为4.00m,相对标高为-1.20m。
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5.35m(相对标高,下同),底板板厚400mm,下设150mm厚素砼垫层及150mm厚片石垫层。
周边地梁为上翻梁,基坑外围承台均为单桩承台,且承台分布较疏,基坑开挖深度考虑到底板垫层底,开挖深度东侧、北侧为5.35m,南侧、西侧为4.85m。
电梯井承台垫层底标高为-7.50m,坑中坑开挖深度为2.65m。
基坑安全等级根据规范定为二级,支护结构设计使用期限为1年。
3、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本工程场地位于xx市xx区xx街与大桥路交叉处西南角,场地东面紧邻大桥路,南侧为在建君玺大厦,西面为在建的江北片水岸明珠花园小区,北面紧靠规划道路,现有多幢1层拆迁临时安置房,人员已搬迁。
场地现状为空地,东北部为老宅基(按计划,施工前拆除),基础未清除,地面平坦。
东侧大桥路与基坑底边线最小距离约为12.00m,南侧君玺大厦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底边线最小距离约为11.80m,西侧水岸明珠小区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底边线最小距离约为10.00m。
西南侧有一开关站,一层,钻孔桩基础。
周边详情见图1。
图1 场地现状实景本工程周边道路情况如下所示:基坑周边道路及管线情况表1位置道路名称规模/埋深重要性距基坑最近距离东侧大桥路宽15m 重要约12.00m东侧雨水管线埋深约1.5m 重要约13.00m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情况表2位置建筑名称建筑结构基础建筑重要性距基坑最近距离(m)南侧君玺大厦27层,一层地下室,框剪结构钻孔桩基础重要约11.80m 西侧水岸明珠小区24-27层,一层地下室,框剪结构钻孔桩基础重要约10.00m 北侧拆迁临时安置房1层,砖混结构浅基础一般(施工前拆除)约8.00m 西南侧开关站1层钻孔桩基础重要约2.50m4、地表超载根据场地四周条件,本次设计预先考虑出土口位于东侧。
坑外地表超载东侧(大桥路)取30kPa,南侧、西侧取20kPa,北侧取25kpa。
三、设计原则1、保证围护结构及土体在施工期间的整体稳定性;2、在基坑开挖和施工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安全,道路、管线等正常使用;3、方便施工、工程造价经济合理。
四、工程地质条件1、土质条件依据xxxx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围护施工范围内地层分布如下:⑴-1杂填土杂色,以灰色为主,稍湿,主要成分为碎石、砖块及建筑垃圾组成,结构稍密,硬质物约占50%。
厚度0.50~2.00m。
⑴-2粘土黄灰、黄棕色,饱和,自上而下状态由可塑渐变为软塑,中~高压缩性。
团块状结构,厚层状构造。
土芯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层厚0.60~1.60m,层顶埋深0.00~2.00m,层顶高程1.95~3.69m。
⑵-1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
水平层理结构,含较多孔隙,厚层状构造,切面光滑。
含少量有机质,局部为相变为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
层厚6.50~9.10m,层顶埋深1.50~3.10m,层顶高程0.85~2.21m。
⑵-2淤泥灰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
由粘、粉粒构成,含少量有机质,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
厚层状构造,切面光滑。
层厚12.60~15.10m,层顶埋深8.50~11.80m,层顶高程-7.26~-4.81m。
地基土的分布、埋藏情况及岩性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对以上各层土的厚度h、天然重度γ、固结快剪试验的内聚力C及内摩擦角φ进行了处理、归类、统计,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
表3:基坑开挖范围内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中C、φ括号内为设计取值)2、地下水状况经钻孔揭示,勘探深度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浅部孔隙潜水和深部孔隙承压水。
上部孔隙潜水主要存于⑴-2层粘土、⑵-1层淤泥质粘土层中。
水位埋深在0.61~1.30m之间,相当于黄海高程2.62~3.69m之间。
上部潜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受季节性和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在1.00~1.50m之间。
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质变化较大。
深部承压水主要赋存⑷、⑹层圆砾、⑻层砾砂层中。
⑸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透水性差,构成孔隙承压含水层相对隔水顶板和底板。
⑷层含水层属孔隙承压水,为场区第一含水层,该含水层厚度大,水位稳定,含水量和给水度相对较大,透水性好,钻探施工时,漏水、漏浆严重。
深部⑹层为场地第二含水层,属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厚度较大,水位稳定,含水量及给水度相对⑷层要小,透水性也相对较弱,深部⑻层为场地第三含水层,属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厚度较大,水位稳定,含水量及给水度相对⑷层要小,三大含水层水力梯度有关联。
五、基坑围护方案设计1、本工程基坑特点:综合分析场地周边环境、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形状,本工程基坑具有以下特点:(1)本基坑场地东侧为大桥路,车流量大,为基坑围护重点加强保护区域;南侧紧邻君玺大厦地下室,西侧紧邻水岸明珠地下室,且地下室均已回填,对本工程围护有利;场地内西南角有一已建开关站,钻孔桩基础,与地下室外墙最小距离为2.0m,需重点保护。
(2)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分别为5.35m和4.85m,且面积较大,边线较长,需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对围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3)基坑围护影响范围内淤泥及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且层厚较大;基坑大部底部处于淤泥质土中,对坑底隆起和基坑变形控制较为不利。
(4)基坑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开挖期间可能处于雨季,对基坑较为不利。
根据《浙江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中对基坑的分类,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Ⅱ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0。
2、围护方案比较与确定根据本工程基坑特点,在“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的原则下,本设计对四种围护结构方案进行比较,具体如下:方案一:复合式土钉墙方案复合式土钉墙支护较其它支护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土钉墙支护属主动模式,充分发挥土体的自稳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挡土模式。
其作用机理是由上至下开挖土体时土钉加固现场原位土。
土钉支护施工速度较快,基坑放线后即可开挖,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进行,工期短。
节约投资,较围护桩等支护形式费用低。
施工噪音低,无环境污染;施工时占地少,在基坑内操作,无污染。
坑内不设支撑,便于进行土方及基础结构施工。
方案二: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方案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是通过固化剂对土体进行加固后形成一定厚度和嵌固深度的重力墙体,以承受墙后水、土压力的一种挡土结构。
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适合场地开阔,对位移控制要求不严格的基坑。
但围护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变形稍大。
方案三、双排桩方案当场地土软弱或开挖深度大时,或基坑面积很大时,可采用双排桩支护形式,通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压顶梁和连梁形成空间门架式支护结构体系,可大大增加其侧向刚度,能有效限制基坑的侧向变形。
缺点是造价较高。
方案四、排桩加斜撑方案对于面积较大的一层地下室基坑,若采用平面支撑体系,其造价较高,经济性难以保证,此时可采用竖向斜撑体系。
竖向斜撑体系的作用是将围护墙所受的水平力通过斜撑传到基坑中部预先浇筑好的斜撑基础上,通过底板提供的反力保持围护结构的稳定。
施工比较方便,也可大幅度节省支撑材料。
综合考虑基坑施工工期、造价及对后期周边建设影响,结合地区经验,本设计采用复合式土钉墙+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排桩加斜撑方案。
方案简述如下:(1)场地北侧及西侧距用地红线较远,采用复合式土钉墙支护型式,其中西侧大面积卸土至-2.70m(相对标高)再进行围护施工。
(2)场地东侧及南侧距用地红线较近,若采用复合式土钉墙支护,必然产生超红线问题,故东侧、南侧采用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支护型式。
因南侧君玺大厦地下室对本工程围护有利,本次设计对该侧水泥搅拌桩排数做了适当优化。
(3)西南角开关站区域为控制位移,采用排桩加钢管斜撑支护型式。
(4)钻孔灌注桩采用Φ600@900,水泥搅拌桩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分别为Φ700@500、Φ700@600(坑内加固墩)。
(5)斜撑钢管规格为Φ426/12。
(6)出土口的位置暂定于基坑东侧,数量为2个。
六、基坑排水和防渗措施场地地下水较浅,赋存粘土、淤泥及淤泥质土层中。
表部填土结构松散,性质不均,易形成地下水流入基坑的通道;另外坑内积水会泡软土体,危及基坑安全,应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