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新教材
(二)教材 1.水循环
(1)水体相互联系扩大到全球(不限于陆地) 保留陆地水体相互作用
——高考有考(课标没有) (2)图文不变:水循环
——发散式讨论(重点)
2.大规模海水运动
(1)删去:海水运动形式(密度流、补偿流) (2)模式图比较:全球风带与洋流(风海流)
——推导形成,即分布规律
(3)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案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会图文概括
二、大气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图标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
绘制全球气压、风带分布图 理解大气垂直、水平运动成因
说出气压、风带分布图、移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风带形成
大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气 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
了解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点
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
(二)教材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保留:城市形态(超标) (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思考:北京地图给各功能区命名 混淆商务区与商业区 增加:香港、曼哈顿 活动、思考:缺成因概括 区分、比较各自特点,引伸到成因
(3)地域结构模式用立体示意图表示(与课标混淆) 只作阅读,但作为主导因素 不同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衰减曲线图(原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二)教材
1.宇宙中的地球(狭义)
(1)都有:各种天体图文介绍——“谈天”为了“说地” (2)天体系统层次“俯瞰”图:从小到大,从属关系和
空间位置更加明确——找出各层位置,列树状图 (3)九大行星比较:有图没表——列表比较说明“普通
行星”
(4)列出“存在生命的行星”专题(难点)——发散探 究
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课程标准
地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表 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 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
形 质循环过程
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态
的
用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变化 的内外力
塑
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 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岩石 板块构造
(二)教材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区分各种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5)比原教材深入、细分、具体(例子)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课标有异) (1)图文变化不大——三种地域分异 (2)活动: 选种植物
活动 :垂直带谱 ——学习相关分析 抓主导因素
Ⅲ 必修课程 地理2 一、人口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选修)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特 了解…… 点、分布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
程
与 方
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
法 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
新 表达、交流、反思地理学习
)
(三)情感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 情 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感 求真、求实科学态度 与 地理审美情趣 价 关心国情,爱国爱乡 值 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观 理解国际合作,全球意识
环保、法制意识、责任感、习惯 可持续发展观念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四、课程目标的改进
(一)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
地球和宇宙环境基础知识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 知识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与技能 人文环境形成和特点 可持续发展意义和途径
教学大纲 地理环境组成与特点
观察、调查
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
运用地理图表
和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过 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
(2)山岳(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活动:交通选线——综合分析有用
3、河流地貌的发育(重点) (1)分侵蚀/堆积地貌
深化到溯源侵蚀、侵蚀、集水面积、 沟谷、河谷、V形谷
推导过程:河谷演变 ——高考有考
深化到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高考有考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活动选址—综合分析
(4)图文不变:太阳大气分层,黑子和耀斑及 其活动
(5)删去月相、对宇宙新探索——选修
3.地球的运动 (1)图文不变:自转、公转
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傅科摆太深 (数理) ——近年少考 (2)图文不变,加世界时区地图及思考:地球自 转与时差(原来:昼夜交替与地方时)
——太浅,要大大加深,与复习衔接 —— 只是基础的平面判读
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
特点 意义 地位
综合性、地域性
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中有 重要作用
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衔接
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 领域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必修1
必修上
选修1天文
必修2
必修下
选修2海洋
选修一
选修3旅游
教学大纲
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爱国情感 环境意识 全球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问题
图表有哪些变动 发散问题学生自主想、做 内容增减为什么 高考不考的内容怎么办 课改就是 降低难度 新瓶装旧酒 课改就是多活动 案例怎么用 能力怎么养成
一、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程标准
必修课程 地理1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选修二
选修4灾害
选修5城乡
选修6环保
选修7GIS
必修3
三、课程要求的演进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 学习能力 生存能力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终身发展有用
重视地理问题探究
初步的地理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
与人合作运用知识与 技能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2)配图活动说明地壳升降 ——学会从现象看本质
(3)外力作用分侵蚀、堆积 ——学会判断侵蚀、堆积 —— 何种外力
(4)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标是地壳内部,大纲是地壳)
图文不变——学会推导
2.山岳的形成(难点)
(1) 图文变化不大:用褶皱山、断块山说明内力 作用 ——学习推导及反过来判断 特别指出向斜山、背斜谷
三、地球上的水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示意图说出水循环过程和环节 了解水循环及其对地
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表的影响
地 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成因和地理 球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意义
上
陆地水
的
海水温度、盐度
水
海水运动主要形式
海洋环境的问题和保 护
以某自然资源为例,说明不同 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 生产力条件下资源数量、质量 水资源特征、组成 对人类的意义
有的放矢:水、热、气
再利用上一个专题的比较
(5)探索地外文明:阅读、活动 (6)近年高考不大考——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改为阅读——物理 (2)图文:太阳能对地球的影响——可以分组
专题探究
(3)活动:立体曲面坐标图、柱状统计地图, 太阳辐射与生物量相关比较分析——高考能力 之一,重方法、过程
五、地理环境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
环境形成、演变中的作用
地 理 环 境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 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 性
理解……
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 理解……
异规律
(二)教材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课标有差异) (1)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
阅读.案例 生物循环、生物对环境作用 活动:太阳能的转化
——学会画示意图分析 (2)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深到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活动:学会辩证思(相生相克)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以水土流失为案例 活动 : 湖泊演变—学会相关分析
(4)地理要素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 :森林变化导致环境变化 活动 水库的影响 ——综合性强,辩证性强
(4)保留阅读:厄尔尼诺加水温等值线图
3.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课标有差异)
(1)水资源及其分布(超标)——弄清概念有用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图文例子: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学会提炼文字信息,分点比较概 括
(3)通过案例说明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活动、问题研究:水资源开发、保护
(4)删去:陆地水——另有河流、地貌发育 删去:海洋水温度、盐度——选修 删去:海洋环境——选修 删去:水资源特征——保留水资源组成
不是立体的空间计算
(3)删去地转偏向力(难点)——其实很有用 下面要用
(4)图文不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推迟到直 射点移动前(难点) 增加:图上标注直射点移动轨迹 删去:五带——应画示意图、列表(时、空)
抓住二分二至
4. (增设)地球的圈层结构 (1)内部圈层与界面
难点:地震波 (2)外部圈层
要区分岩石圈/地壳/地幔
平面) 举各人主张为例,说明空间结构因素 活动布局 :学习城市内部区位论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城市的地域 结构) (1)活动选择进什么等级城市寻求不同服务 (2)案例上海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变化 (3)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3)保留热力环流,删去城市热岛环流 增加实验,海陆风活动 ——看图、填图说明
(4)水平运动 增加地转偏向力阅读
增加气压梯度分布与风向活动(地图)
——加强等值线读图
3.气压带和风带(不提“全球性大气运动”)
(1)增加三圈环流模式图——标风向箭头 (2)增加各纬度带空气运动模型图
——推导过程说明分布规律 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二、城市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