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锦(原子物理学)答案 第21届预赛2004.9.5一、1. a. 10-10b. 10-15c. 6.6×10-272. a 正确,b 不正确。
理由:反射时光频率ν 不变,这表明每个光子能量h ν 不变。
评分标准:本题15分,第1问10分,每一空2分。
第二问5分,其中结论占2分,理由占3分。
第21届复赛三、因μ子在相对自身静止的惯性系中的平均寿命s 100.260-⨯≈τ根据时间膨胀效应,在地球上观测到的μ子平均寿命为τ,()21c v -=ττ (1)代入数据得 τ = 1.4×10-5s(2)相对地面,若μ子到达地面所需时间为t ,则在t 时刻剩余的μ子数为()()τt N t N -=e 0 (3)根据题意有()()%5e 0==-τt N t N (4)对上式等号两边取e 为底的对数得1005lnτ-=t (5)代入数据得s 1019.45-⨯=t(6)根据题意,可以把μ子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有t h v =(7)代入数据得m 1024.14⨯=h (8)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或(2)式6分,(4)式或(5)式4分,(7) 式2分,(8) 式3分.第20届预赛二、参考解答波长λ与频率ν的关系为 cνλ=, (1)光子的能量为 E h νν=, (2) 由式(1)、(2)可求得产生波长74.8610λ-=⨯m 谱线的光子的能量194.0910E ν-=⨯J (3)氢原子的能级能量为负值并与量子数n 的平方成反比: 21n E kn =-,n =1,2,3,… (4) 式中k 为正的比例常数。
氢原子基态的量子数n =1,基态能量1E 已知,由式(4)可得出1k E =- (5)把式(5)代入式(4),便可求得氢原子的n =2,3,4,5,… 各能级的能量,它们是192215.45102E k -=-=-⨯J , 193212.42103E k -=-=-⨯J ,194211.36104E k -=-=-⨯J ,205218.72105E k -=-=-⨯J 。
比较以上数据,发现1942 4.0910E E E ν-=-=⨯J 。
(6)所以,这条谱线是电子从4n =的能级跃迁到2n =的能级时发出的。
评分标准:本题20分。
式(3)4分,式(4)4分,式(5)4分,式(6)及结论共8分。
第20届复赛 (无) 第19届预赛 (无) 第19届复赛六、参考解答(1)由能量与速度关系及题给条件可知运动电子的能量为2201.10m c = (1)由此可解得0.4170.42v c c=≈(2)入射光子和散射光子的动量分别为hpcν=和hpcν''=,方向如图复解19-6所示。
电子的动量为mv,m为运动电子的相对论质量。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hcνθ=(3)hcνθ'=(4)已知20.10h h m cνν'-=(5)由(2)、(3)、(4)、(5)式可解得20.37/m c hν=(6)20.27/m c hν'=(7)127tan arctan()36.137νθν'===︒-(8)电子从O点运动到A所需时间为2.4/Lt L cv∆==(9)(2)当观察者相对于S沿OA方向以速度v运动时,由狭义相对论的长度收缩效应得L L=(10)0.91L L=(11)第18届预赛四、参考解答设中子和碳核的质量分别为m和M,碰撞前中子的速度为v,碰撞后中子和碳核的速度分别为v和v',因为碰撞是弹性碰撞,所以在碰撞前后,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又因v、v和v'沿同一直线,故有mv mv Mv'=+(1)222111222mv mv Mv'+=(2)解上两式得图复解19-6光子散射方向光子入射方向光子入射方向电子θA0m Mv v m M-=+ (3) 因12M m = 代入(3)式得01113v v =-(4) 负号表示v 的方向与0v 方向相反,即与碳核碰撞后中子被反弹.因此,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为2221011112213E mv m v ⎛⎫==- ⎪⎝⎭于是2101113E E ⎛⎫= ⎪⎝⎭(5)经过2,3,…,n 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依次为2E ,3E ,4E ,…,n E ,有2421011111313E E E ⎛⎫⎛⎫== ⎪ ⎪⎝⎭⎝⎭6301113E E ⎛⎫= ⎪⎝⎭……210001113nnn E E E E E ⎛⎫⎛⎫== ⎪ ⎪⎝⎭⎝⎭(6)因此 0lg(/)12lg(11/13)n E E n =(7)已知 7600.02511071.7510n E E ==⨯⨯- 代入(7)式即得71lg(10)7lg 77.8451754112(0.07255)0.14512lg()13n ⨯--===≈-- (8) 故初能量0 1.75MeV E =的快中子经过近54次碰撞后,才成为能量为0.025 eV 的热中子。
评分标准:本题18分 (1)、(2)、(4)、(6)式各3分;(5)、(7)、(8)式各2分。
第18届复赛三、参考解答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能量最小的激发态是2n =的第一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的能量与其主量子数的平方成反比.21n E K n= (1) 又知基态(1n =)的能量为-13.58eV ,即12113.58eV 1E K ==-所以 13.58eV K =-2n =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221113.58 3.39eV 42E K==-⨯=- (2)为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为21( 3.3913.58)eV=10.19eV E E E =-=-+内 (3)这就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即191810.19eV=10.19 1.60210J=1.63210J h E ν==⨯⨯⨯内-- (4)式中ν为光子的频率,从开始碰到发射出光子,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有0B A mv mv mv =++光子的动量 (5)222011()22B A mv m v v h ν++= (6) 光子的动量h p c νν=。
由(6)式可推得002h mv v ν>,因为0v c <<,所以0h mv cν>>,故(5)式中光子的动量与0mv 相比较可忽略不计,(5)式变为0()B B A A mv mv mv m v v =+=+ (7)符合(6)、(7)两式的0v 的最小值可推求如下:由(6)式及(7)式可推得22020011()221()2B B A A A A mv m v v mv v h mv mv v v h νν+-+=--+=200A A mv mv v h ν-+=经配方得220011240A m v v mv h ν⎛⎫-- ⎪⎝⎭+=22001142A mv m v v h ν⎛⎫=- ⎪⎝⎭+ (8) 由(8)式可看出,当012A v v =时,0v 达到最小值0min v ,此时B A v v = (9)0min v = (10) 代入有关数据,得40min 6.2510m/s v =⨯ (11)答:B 原子的速度至少应为46.2510m/s ⨯.第17届预赛七、参考解答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 的物质从无限远处被吸引到中子星的表面时所释放的引力势能1E ∆应等于对应始末位置的引力势能的改变,故有10GMm E GM R m m R⎛⎫-- ⎪∆⎝⎭== (1) 代入有关数据得1611 2.010J kg Em∆≈⨯⋅- (2)2. 在氢核聚变反应中,每千克质量的核反应原料提供的能量为220.0072E c m∆= (3)所求能量比为21/1/31E m E m ∆≈∆ (4)3.根据题意,可知接收到的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为中子星的自转周期,中子星做高速自转时,位于赤道处质量为M ∆的中子星质元所需的向心力不能超过对应的万有引力,否则将会因不能保持匀速圆周运动而使中子星破裂,因此有22RM mm R Rω∆∆≤ (5) 式中 2πωτ=(6)ω为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τ为中子星的自转周期.由(5)、(6)式得到2τ≥(7)代入数据得44.410s τ≥⨯- (8) 故时间间隔的下限为44.410s ⨯-第17届复赛三、参考解答1.相距为r 的电量为1Q 与2Q 的两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Q F 与电势能Q U 公式为12Q QQ Q F k r = 12Q QQ Q U k r =- (1) 现在已知正反顶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势能为 4()3Sa U r kr=- 根据直接类比可知,正反顶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为 24()3Sa F r kr =- (2) 设正反顶夸克绕其连线的中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v ,因二者相距0r ,二者所受的向心力均为0()F r ,二者的运动方程均为22004/23t S a m v k r r = (3) 由题给的量子化条件,粒子处于基态时,取量子数1n =,得0222t r hm v π⎛⎫- ⎪⎝⎭(4)由(3)、(4)两式解得20238S t h r m a kπ= (5)代入数值得170 1.410m r =⨯- (6)2. 由(3)与(4)两式得 43S a v kh π⎛⎫=⎪⎝⎭(7)由v 和0r 可算出正反顶夸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30222(/2)2(4/3)t S r h T v m k a ππ== (8) 代入数值得241.810s T =⨯- (9) 由此可得 /0.2T τ= (10)因正反顶夸克的寿命只有它们组成的束缚系统的周期的1/5,故正反顶夸克的束缚态通常是不存在的. 评分标准:本题25分1. 15分。
(2)式4分,(5)式9分,求得(6)式再给2分。
2. 10分。
(8)式3分。
(9)式1分,正确求得(10)式并由此指出正反顶夸克不能形成束缚态给6分。
第16届预赛(无)第16届复赛(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