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学学生关于解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中医学学生关于解剖学的知识点总结

1、关节的基本构造及分类关节的结构分为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辅助结构:韧带(囊外韧带、囊内韧带)、关节盘、关节半月板、关节唇2、胃、肝胆、胰的形态特点和功能胃形态:胃的形态和大小随内容物的多少而不同,还可因年龄、性别、体位和体型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的胃容量可达300ml,空虚时可缩成管状。

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弯。

上口为入口,称为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出口,称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

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

胃的右上缘为凹缘,称为胃小弯,该弯的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为角切记。

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胃大弯。

功能:胃是消化管各部分中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续十二指肠。

具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肝形态: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上下两面,左右两叶,前后两缘。

肝的上面凸隆,与膈相贴,称膈面,可由镰刀韧带分为肝左叶和肝右叶。

肝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称为脏面。

此面有一略呈H形的沟,即左右纵沟和一条横沟。

左纵沟的前部内有肝圆韧带;后部内有静脉韧带;右纵沟的前部有一凹窝,称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即肝门,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通过。

肝的前缘(也称下缘)薄锐,为膈面和脏面的分界线。

肝的后缘圆钝,朝向脊柱。

功能:①分泌胆汁(肝细胞分泌,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成人每天分泌500-1000ml)②参与物质代谢(代谢的“中枢”,是肝内糖、脂类、蛋白质等合成与分解、转化与运输、储存与释放的重要场所,也与激素和维生素的代谢相关)③解毒和吞噬功能(肝血窦内的枯否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对细菌、异物进行吞噬)④贮存糖原⑤胚胎时造血胆形态: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由腹膜覆盖。

胆囊呈长梨形,长8—12cm,可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胆囊底为突向前下方的盲端,常在肝下缘露出。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侧腹直肌外侧缘与右肋弓相交处,当胆囊发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胆囊体与胆囊底之间无明显界限,占胆囊中央大部分,约在肝门右侧续于胆囊颈.胆囊颈细而短,常以直角弯向左侧,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管是胆囊颈的延续,并与胆总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囊颈和胆囊管的粘膜向内呈螺旋状突出,形成螺旋襞,可控制胆汁的出入,胆结石也常嵌顿于此。

功能:贮存和浓缩胆汁,胆囊收缩可促进胆汁的排出。

胰形态:胰为长棱柱状,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分.胰头较宽大,在第2腰椎体右前方,被十二指肠所环抱,后方有胆总管、肝门静脉和下腔静脉。

胰体是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左肾及左肾上腺前面。

胰尾是左端狭细部,抵达脾门后下方。

在胰的实质内偏后方,与胰的长轴平行,有一条起于胰尾向右横贯其全长的主排泄管,称胰管。

胰管沿途汇集各小叶导管,最后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胰头上方有时可见一小管,行于胰管的上方,称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功能:外分泌部分泌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功能;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糖代谢。

3、气管、支气管、肺的形态特点和功能气管形态特点:位于食管的前方,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高度起自环状软骨,向下至地4、5胸椎体之间的平面(相当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形成一个向上凸出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气管按其行程位置可分为颈、胸两部。

气管颈部较短,沿颈前中线下行,其前面除有舌骨下肌群外,在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还有甲状腺峡,两侧有甲状腺左、右叶和颈部大血管,后面贴食管.胸部较长,位于后纵膈内、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前方有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后方仍贴食管。

临床上气管切开术常在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处进行。

功能:支气管形态特点:主支气管位于气管杈与肺门之间,左、右各一,分别称为左主支气管和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细长,走向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短粗,走向较垂直.因此,气管异物容易落入右主支气管.功能:肺形态特点:形态近似圆锥体,具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由于右肺因膈下有肝向上隆起,而左肺因心脏偏向左侧,故右肺宽而短,左肺窄而长。

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所以,在锁骨上方进针时,要避免刺伤肺尖造成气胸。

肺底向上方凹陷,与膈相贴,又称膈面。

外侧面广阔圆凸,贴近肋与肋间肌,又称肋面。

内侧面贴近纵膈和脊柱,又称纵膈面。

此面中央凹陷处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绕成束,称肺根。

肺的前缘锐薄,右肺前缘近于垂直,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切迹下方有一向前内方的舌状突起,称左肺小舌,肺的后缘圆钝,贴于脊柱的两旁.肺的下缘也较锐薄,伸向膈与胸部之间。

斜裂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功能: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

物理防御功能(鼻部加温过滤、喷嚏、咳嗽、支气管收缩、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化学防御功能(溶菌酶、乳铁蛋白、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细胞吞噬(肺泡巨噬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免疫防御功能(B细胞分泌IgA IgM等,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细胞毒作用等).4、肾、输尿管、膀胱的形态特点和功能肾形态: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红褐色,重120~150g,形似“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凸,后面较平;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间凹陷,称肺门,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部位;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蒂.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到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右侧肾蒂较左侧肾蒂短,故临床上右肾手术难度较大。

由肾门伸入肾内的腔隙称肾窦,窦内容纳肾盂、肾盏、肾血管及脂肪组织等。

功能:输尿管形态:是一对细长的管状器官,起自肾盂终于膀胱,成人输尿管长25~30cm,其管径平均0.5~1cm。

(输尿管位于腹膜的后方,沿腰大肌前面下降,向内下方斜行,在小骨盆入口处,右输尿管越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的前方。

入盆腔后男女各异.男性沿骨盆侧壁弯曲向前,与输精管交叉后转向前内,而后达膀胱底,女性输尿管行于宫颈的两侧,距子宫颈约2cm处,从子宫动脉的后下方经过,而后至膀胱底。

在膀胱底外上角处,输尿管向内下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内面的输尿管口.)(输尿管三个狭窄:一:输尿管起始处,即肾盂与输尿管移行的部位;二:小骨盆入口处,即越过髂外血管处;三:膀胱壁内。

)功能:膀胱(一般正常成人为30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形态:空虚的膀胱近似锥体形,可分为尖、底、体和颈四部。

膀胱尖细小,朝向前上方。

膀胱底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其上外侧角有输尿管末端穿入膀胱壁内。

膀胱尖与膀胱底之间的部分称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在男性与前列腺相接,在女性与尿生殖膈相接。

膀胱的出口称尿道内口,通尿道.膀胱各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当膀胱充盈时呈卵圆形。

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排出机体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等,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此外,肾还有内分泌功能,如产生对血压有重要影响的肾素等物质.5、心的位置、外形、毗邻,心的血管位置:心位于胸腔纵膈内,外裹以心包,约2/3居于身体正中矢状面的左侧,,1/3在其右侧。

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下方为膈;两侧借纵膈胸膜、胸膜腔与肺相邻;后方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平对底5~8胸椎;前方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左肺心切迹内侧的部分借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

因此临床上作心内注射时,多在左侧第4肋间隙,紧贴胸骨左缘进针,将药物注入右心室内,可避免刺伤肺和胸膜.外形:心形似倒置、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大小与本人拳头相似。

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三条沟。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圆钝而游离。

其体表投影位置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活体上在此处可扪及心尖的搏动,也是心脏听诊最常用的部位。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故心底比较固定。

两面:胸肋面又称前面,朝向前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膈面又称下面,朝向后下方,邻接膈,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三缘: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向上延续为上腔静脉。

左缘钝圆,斜向左下,主要由左心室构成.下缘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三条沟:心表面有三条浅沟,沟内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可作为心腔在心表面的分界线。

冠状沟靠近心底处,呈冠状位,近似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线。

在心室的胸肋面和膈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延伸至心尖右侧的浅沟,分别称为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线.毗邻:心的血管:⑴动脉,主要来自左右冠状动脉①左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壁,在肺动脉干与左心耳之间左行,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右侧,至后室间沟下部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

左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室间隔前2/3和右心室前壁一部分。

②右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右侧壁,经右心耳与肺动脉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向右行,绕过心右缘至冠状沟后部分为后室间支和右旋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行,至其下部与前室间支末梢吻合。

左室后支较细小,继续向左行.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左心室膈面一部分,此外还分支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

⑵静脉心壁的静脉大部分都汇集于冠状窦,再经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小部分直接注入心腔。

冠状窦位于心膈面的冠状沟内,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主要属支有三条①心大静脉,起自心尖,沿前室间沟上行至冠状沟,向左行绕到心膈面,注入冠状窦的左端。

②心中静脉,起自心尖,沿后室间沟上行至冠状沟,注入冠状窦的右端。

③心小静脉,在冠状沟内与右冠状动脉伴行,向左注入冠状窦的右端。

6、体循环、肺循环、门静脉循环的构成和功能体循环路径:左心室→主动脉→主动脉各级分支→毛细血管网→静脉属支→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氧气↓↑二氧化碳组织液功能:以含氧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营养全身各部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