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课件)
生平概述
• 欧阳修的轶事------
• 欧阳修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 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 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 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 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着字, 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 书本。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 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 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 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 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 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 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 与端明 侍读札
书法
诗 词 • 采桑子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赏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1 • 采桑子
•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诗词赏2
历史地位
•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 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 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 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 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 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
特色
•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 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 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 承袭南唐余风。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简介
• 人物简介 • 生平概述 • 主要成就 • 历史地位 • 图片、文章欣赏
人物
•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 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桌越文 学家、史学家。
•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 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 八大家”。
•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醉翁亭记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
•
• •
啼爱玉 花深深 长 相两长 低花花 长
妆著如 枝浅花 更鹅肌 难花枝 为黄。 似枝。
相 思
逢岸江 头柳似 知鸳东 双青伊 几鸯。 泪春。
相 思
谁金柳 伊相浅
时两长 垂人柳
。缕如 。并花
。处江 。别似
衣眉 时枝
飞西 离伊
。。 。。
。。 。。
谢谢!
制作人:黄佳丽
主要思想
•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 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 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 提倡的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 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 大力提倡古文 。
主要思想
•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 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 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 内容,为本质,以“文”为 形式,为工具。
主要成就---应用文体
•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 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有文 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 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还撰 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书》 75卷。他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 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