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尖端复习第五讲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尖端复习第五讲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第五讲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解析卷1.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 ;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 “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2.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 “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知识综合题,考查了修辞手法、课文知识背景、词性、复句的知识。

B项中《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柳宗元,初中阶段语文教材中选用的韩愈的古文只有一篇《马说》。

3.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的作者是吴敬梓。

B•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结构上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C•“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在海外生活了八、九年的杨先生最终决定回国创业。

“这句话中顿号的使用是不正确的。

【答案】C【解析】C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A.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惠子相梁》选自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C.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中“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D. “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错误的。

【答案】B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为深圳市中考必考之基础题。

《深圳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大纲》指出:仿写句子,变换句式。

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

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1. 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包括:“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品,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内容情节,了解常见的文体的基本知识。

2. 标点符号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破折号、书名号、引号、省略号、括号等)。

3. 修辞手法考查了解和辨析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分析常用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4. 语法考查要求辨析各种词性、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了解短语类型、了解并能正确划分句子成分、理解复句的类型。

通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看出,深圳考查文学常识、修辞、语法、标点符号题时以选择题为主,且几种题型方式放在同一道题中考查。

复习此类题型要注意书上的附录补充内容,注意平时的训练,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对联,应用文,日常生活说话表达的语气语调,网络语言、口语、书面语的区别等)——S 甘 rq -------------------------------------------------------------------------------------------------------------------------------------------------------------------------------------------------------------------------------------------------------------------------------------------------------------------------------------------------------------------------------------------------------------------------------------------------------------------------- '(一)识记文学常识解题策略:(i)列表归类。

(列表内容包括重点课文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姓名、籍贯、生活年代、作品名称、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名言、作品的主题、背景意义、主要表现手法、体裁及作家的代表作等。

(2 )求同辩异。

求同辩异指在知识的联系中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各自的特点。

纵向横向两方面比较。

比如外国文学这条线上,契诃夫、莫泊桑、都德、欧•亨利都是19世纪的短篇小说家,这是相同的,但他们的国籍又是不同的,作品反映的内容、思想感情也是有所区别的。

求同辩异对系统记忆有关作家作品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二)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 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 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 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 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 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 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1. 问号:(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b. 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c. 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 怎么了,你?b.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3)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4)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 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 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3. 顿号:(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2)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 这个县有30 多所中小学。

(4)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a.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 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a.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 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 做,要靠想来指导; 想,要靠做来证明。

5. 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 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a. 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 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a.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

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 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

(《左传》)c.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三)、常考标点符号需要注意事项:1. 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1)说在前用:例:语文老师说:“王鹏鹏是个好孩子。

”(2)说在中间用,例:“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说在结尾用。

例:“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老师说。

2. 顿号与逗号的区别(1)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例如:A. 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B.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2)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

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A.董文卿、王鹏、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郭松、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小王李六、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