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名利、道家神人
——老庄
组长:侯晓荣
组员:王国瑶杨琼郭雨指导教师:胡利云、孟继青
庄子生平简介
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岁略小。
只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
据《庄子》中记载,他生活贫困,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
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庄子的思想
《老子》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
比如《胠箧》说,常人防盗,总把箱子锁牢,遇上大盗,连箱子一起偷了。
“圣知仁义”就是锁牢箱子的手段,大盗窃国,“并其圣知仁义而窃之”。
所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
焉存。
”他的思想
不可谓不深刻,但
对统治者毫无威胁,
故能容之,流传至
今,而在野的道家
之所以不像其他诸
子百家那样,遭受
被排挤乃至消灭的结果,也得益于庄子及其思想本身。
表面上看庄子是消极遁世者,但这只是从统治者和社会的角度衡量的结果。
庄子不像儒家,他不肯为统治者以及百姓卖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因为他不仅反对一切制度与人为的文明,而且认为,个人渺小至极,即使才能再大,也无法让社会理想化,更无法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个人能做的,就是使自己的生命达到自由的天地境界。
因此,他从来不企图在这样的世道中有所作为,他所想的是如何使个人的生命活得精彩。
庄子小故事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用竹箱珍藏神龟,用锦缎盖着,供奉在庙堂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尊贵,还是宁愿活着时在泥水中拖着尾巴行走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
庄子思想之我见
冯友兰先生曾有“人生四境界说”。
自然境界:层次最低的人生境界。
“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
功利境界: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清楚地了解。
但这种了解仅限于自身,所以“为自己谋利”是生活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特征。
道德境界:“尽伦尽职”是这一境界者的特征。
冯友兰把这一特征概括为“行义”,即“为公”。
天地境界:这种人的行为已非停留在“行义”,而是“事天”。
具有这一境界的人,对宇宙人生已有完全的了解,因此,“天地境界”可使人的生活获得最大的意义,使人生具有最高价值。
予以为,普通人大抵处于第一、二境界;孔子、孟子、墨子等人,属第三境界,而庄子是天地境界中人。
这一境界中人凤毛麟角,一个原因是,普通人连生存都是极大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无视生存问题而去追求最高境界。
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观察,那么它永远都有它自己的密码,而这个密码是看不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
人最难解答的就是自己究竟是谁,你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那么你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鼓盆而歌
庄子的结发妻子先他而去,好朋友惠子,前去吊唁。
到他家一看,庄子在那敲盆唱歌呢。
庄子告诉他,老伴刚走的时候,我怎么能不难受呢?但是现在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妻子顺着这条路回去了,她比我先走,此时此刻,她也许正在一个密室里,踏踏实实地睡觉。
她解脱了,我还不高兴吗?想起来,我就忍不住要敲盆唱歌。
面对亲人之死,庄子如此坦然欣慰。
悟道----揭示生活哲理
评庄子其人
(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读<庄子>》
(当代) 于丹: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庄子对我来说是一种活法.
-----《庄子》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
自由----揭晓个人追求
庄子人格特点和思想简介:
•视权贵如腐鼠
宁做自由之龟
•是贫穷,不是潦倒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死亦可乐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庄子人格描述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人格描述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我认为,一直被认为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哲学思想著作《庄子》,其许多篇章同时也是体现出庄子哲学思想的文学散文,是散文集。
1、雄浑壮观的艺术境界;
2、丰富奇幻的艺术想象;
3、强烈炽热的艺术情感;
4、洒脱旷达的艺术个性;
5、汪洋恣肆的艺术语言。
《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庄周……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将天地帝王圣贤一齐按倒。
王道、仁政。
法天贵真。
“曼衍”,“大而无当”,“令人惊怖其言”,“谬悠”“恣纵”“无端崖”“荒唐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