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湘教版

第二章二次函数
二、要点整合
1、二次函数平移
例1: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1 《 b<1》. 当 b 从一 1 逐渐变化到 1 的过程中 , 它所对应的抛物线位置也随之变动 , 下列关于抛物线的移动方向的移动方向的描述中 , 正确的是( )
(A)先往左上方移动 , 再往左下方移动
(B)先往左下方移动 , 再往左上方移动
(C)先往右上方移动 , 再往右下方移动
(D)先往右下方移动 , 再往右上方移动
2.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的求法
例2已知抛物线y=ax2 + bx+c经过 (-1,0),(0, - 3),(2, - 3) 三点 .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
(2) 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 a 、 c 、 b 2
-4ac 的符号 (1)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
(2) 二次函数 y= a x 2
+b x+c( a ≠ O) 的性质
例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 一次函数 y= ax+b 和二次函数 y=ax 2
+bx 的图象可能为图中的( )
(A) (B) (C) (D)
4、综合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解答问题.
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ax 2
+bx+c 的图象经过点A(0,a) 、B(1,-2)
,求证: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题目中的矩形框部分是一段被墨水污染了无法辨认的文字.
(1)根据现有信息,你能否求出题目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若能,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已有信息,在原题中的矩形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把原题补充完整.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化中,在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的过程中,在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方程与方程组时,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自我测试
1.抛物线2
ax y =经过点(3,-1),则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2.抛物线9)1(2
2
-++=k x k y ,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 3.点A (-2,a )是抛物线2
x y =上的一点,则a= ; A 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 是 ;A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是 ;其中点B 、点C 在抛物线2
x y =上的是 .
4.若抛物线c x x y +-=42
的顶点在x 轴上,则c 的值是 .
5.把函数2
6
1x y -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新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 .
6.已知二次函数m x x y +-=82的最小值为1,那么m 的值等于 . 7.二次函数322++-=x x y 的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
8.抛物线122--=x x y 的对称轴是 ,根据图象可知,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9.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y 轴,且经过点(-2,-2),则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
10、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单位:分)之间满足函数关系:)300(436.21.02≤≤++-=x x x y .y 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1)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2)第10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3)第几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