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全市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此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X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全市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信息发布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适用本预案。

(四)工作原则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坚持防灾与救灾并重、防救结合,落实保障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坚持军地联动,全民动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作用,共同完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市政府成立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联系农业工作的副秘书长担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成员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粮食局、市旅游局、市畜牧食品局、市气象局、市政府新闻办、市电业局、军分区、武警支队、消防支队等。

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减相关单位。

市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政府应急办,主任由应急办主任担任。

各区市县、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领导全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救助工作,研究解决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指导各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的灾害防御和救助工作。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传达市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命令;协调处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起草灾情报告;完成市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市政府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全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及时传达市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命令,会同市财政局做好应急救灾资金分配、管理和监督,负责灾情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市发改委牵头负责灾后恢复与重建的规划编制和项目上报工作,协调有关方面争取中、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

市经委负责救援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的组织调运及管理,组织电力企业制定电力系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

市教育局负责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根据避险需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维护学校秩序,确保校园安全。

市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交通疏导和交通管制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灾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工作;核查和上报灾情;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和监督;协同有关部门向中、省财政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市规划和建设局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组织力量打通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保证城市交通正常。

市交通局负责国省干线公路除雪除冰防滑工作;负责向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及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负责协助灾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普通公路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运力,运送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做好紧急避险及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市农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农作物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市水务局负责制定和实施水利设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抢修农村供水设施,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负责组织地方电力企业抢修供电设施,保障地方电网生产安全。

市林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林木及林业设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林业受灾情况,组织专家对受灾林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市商务局负责保证灾区各类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会同物价部门做好市场的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灾区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做好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尽力控制灾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等影响。

市广电局负责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播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和抗灾救灾工作宣传报道,做好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

市粮食局负责向灾区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粮、油的储运、调配等保障工作。

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制定旅游系统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对因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

市畜牧食品局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畜牧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负责制定因灾被困畜禽的救助方案;采取措施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对因灾死亡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市气象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发布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启动和终止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市政府新闻办要在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下,组织有关部门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市电业局负责协调督促供电企业落实电网电力设施、设备的抢修工作;负责保障居民用电及工农业生产安全用电。

军分区负责组织指挥所属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武警支队协助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

消防支队协助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应急准备(一)资金准备各级政府要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筹资工作,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要及时安排和拨付应急救灾资金,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二)物资储备各级政府要做好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工作,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购置和储备除雪除冰专用工具,抓好应急保障。

(三)预警发布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按相关规定及时发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新闻媒体,通讯、网络运营企业等要按有关要求及时、无偿播报和转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四)应急队伍公安、交通、规划和建设、经委、国土资源、水务、供电、通信、卫生、农业、林业、畜牧食品等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实施。

四、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ⅳ级:日平均气温降至3℃或以下,并伴有雨雪天气,且阴冷天气将持续3—5天,可能对交通、农业、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等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华蓥山部分高山地区过去3天已出现5毫米以上的降雪,并对交通、煤电、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造成一定影响,未来雨雪天气还将持续。

ⅲ级: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降至2℃或以下,有雨雪冰冻天气出现,且阴冷天气将持续3—5天,可能对交通、农业、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等造成较大影响和危害;华蓥山部分高山地区过去3天已出现10毫米以上的降雪,并对交通、煤电、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造成较大影响,未来雪害天气还将持续。

ⅱ级:日平均气温已持续5—10天在2℃或以下,未来3—5天低温寒冷天气仍将继续维持,可能对交通、农业、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等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华蓥山部分高山地区过去3天已出现15毫米以上的降雪,并对交通、煤电、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未来雪害天气还将持续。

ⅰ级:日平均气温已持续10天在2℃或以下,未来3—5天低温寒冷天气仍将继续维持,可能对交通、农业、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和危害。

华蓥山部分高山地区过去3天已出现20毫米以上的降雪,并对交通、煤电、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未来雪害天气还将持续。

五、应急响应(一)响应原则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后,对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军地联合救援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二)响应条件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号发布后,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做好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启动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三)响应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由市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宣布启动预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责,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四)响应终止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领导小组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六、灾情报告和评估(一)灾情的责任报告和评估单位各级政府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报告的责任单位,区市县发改、经委、教育、公安、民政、财政、规划和建设、交通、农业、水务、林业、畜牧、商务、卫生、广电、粮食、旅游、气象、通信、供电等部门,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灾情评估报告。

(二)灾情报告的时限要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调查、了解、统计受灾基本情况,将初步灾情迅速报告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和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三)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人员伤亡情况,农业、畜牧、林业受灾情况,交通、水利、电力、供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及房屋倒塌、损坏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当地政府组织救灾的基本情况。

救灾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要及时评估灾害损失、总结抗救灾工作经验教训,及时报告上一级政府。

七、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一)灾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对受灾群众、受灾企业等实施有效救助,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二)民政部门要全面启动灾害核查机制,安排民政救济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修复损毁校舍,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四)规划和建设、经委、交通、水务、供电、通信、广电等部门要组织作好灾区供电、供水、供气以及交通、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工作。

(五)经委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六)商务、粮食、物价等部门要作好粮油及肉、蛋、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调控和监测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价格基本稳定和正常市场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