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1、判断方法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1)♀23AA ×♂23AA →49AA (2)♀23AA ×♂13Aa →19AA +19Aa (3)♀13Aa ×♂23AA →19AA +19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aa 。
解法二 利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23AA 、13Aa ,不难得出A 、a 的5/6、1/6配子♂♀5/6A 1/6a 5/6a1/6a类型四、种子、果实各部分基因型的推导果皮、种皮、胚、胚乳基因型推导原理见下图: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子房 卵细胞 受精卵 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母本) 胚珠 胚囊 +精子(1个)极核 受精极核 胚乳(2个)所以果皮、种皮属于母本结构,其基因型应与母本相同。
胚是受精作用的结果,与母本和父本都有关,子叶属于胚的组成部分,其基因型和受精卵一样。
胚乳是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的,两个极核的基因型完全与卵细胞一样。
[例题1] 将基因型为Aabb 的玉米花粉授粉给基因型aaBb 的玉米柱头上,母本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其胚乳细胞的基因型是 ( )A.aaabbb 、AAABBBB.AaaBBb 、AaabbbC.AAAbbb 、aaaBBBD.aaabbb 、aaaBBb分析:本题结合植物个体发育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熟悉种子和果实的发育,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b 、ab ;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b 、aB , 2个极核的基因型是aabb 、aaBB ,精子和极核(2个)受精发育成胚乳,所以胚乳的基因型是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 。
答案:BD 。
[例题2] 己知西瓜红瓤(R )对黄瓤(r )为显性。
第一年将黄瓤西瓜种子种下,发芽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西瓜植株,以该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纯合红瓤西瓜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获得三倍体植株,开花后再授以纯合红瓤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所结无籽西瓜瓤的颜色和基因型分别是( )A .红瓤,RR rB .红瓤,R rrC .红瓤,RRRD .黄瓤,rrr分析:这道题题干较长,考核知识点也较多,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按照题意一步步往下做,前一步接后一步。
答案:B 类型五、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首先判断显隐性,然后根据表现型写出部分基因型,结合隐性纯合突破法写出基因型。
[例题] 已知眼色基因在X 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为A 、a ,翅长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表现型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3 1 0 0 雄蝇3 1 3 1 则亲本的基因型是种子果实 +精子(1个)A.AaX B X b 、AaX B Y B.BbX A X a、BbX A YC.AaBb 、AaBb D.AABb 、AaBB分析:由表现型推导生物基因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填空式,基本原理是隐性性状一出现其基因型一定是纯合体,显性性状一出现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即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是什么,可以由子代或亲代推出。
如本题中眼色基因遗传。
第二种方法是比例式,即根据遗传规律的特殊比例直接写出答案,如一对相对性状自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3:1,则亲本一定是杂合体;二对相对性状自交,后代之比为9:3:3:1,则亲本一定是双杂合体。
如本题中翅长基因遗传,分离比为3:1,则一定是杂合体。
答案:B类型六、分离定律的应用(一).基因型和表现型互推(二)用分离定律进行概率计算的方法(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组合数。
一般呈现方式为分数或百分数。
如AA∶Aa=1∶2,则Aa的概率为2/3。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将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可产生A、a两种配子,概率分别为1/2,而且雌雄个体都是如此。
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的雌雄个体杂交,若产生AA的个体,则要求雌配子A和雄配子A结合,所以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概率为(1/2)×(1/2)=1/4,同理,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概率为(1/2)×(1/2)=1/4,应用了乘法原理;若产生Aa的个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雌配子A和雄配子a相结合,另一种是雄配子A和雌配子a相结合,应用加法原理,则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概率为(1/2)×(1/2)+(1/2)×(1/2)=1/2。
(三)杂合子自交后代曲线分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所占比例分析2、据上表可判断图中曲线①表示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曲线②表示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曲线③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3、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亲本必须是杂合子,n是自交次数,而不是代数。
②分析曲线时,应注意辨析纯合子、显性(隐性)纯合子,当n→∞,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而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约为1/2。
③在连续自交过程中,若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F n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n -1)/(2n+1)。
(四)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如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
2、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①隐性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基因型Aa∶AA=2∶1。
②显性纯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有两种表现型,比值为Aa∶aa =2∶1。
③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例如雄配子A致死,则Aa自交后代中两种基因型Aa∶aa=1∶1。
3、从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的现象。
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表现为无角。
类型七、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一、亲代产生配子的种类数二、基因型、表现型问题①已知双亲基因型,求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种数与表现型种数、类型及比例示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Aa×Aa→后代有AA Aa aa 3种基因型;Bb×BB→后代有Bb BB 2种基因型;Cc×Cc→后代有CC Cc cc 3种基因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表现型。
示例: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②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③已知双亲类型,求不同于亲本的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规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的概率=1-与亲本相同的子代的类型的概率如上例中亲本组合为AaBbCC×AabbCc则a.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的概率=1-与亲本相同子代的基因型的概率b.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的概率=1-与亲本相同的子代的表现型的概率④已知后代的某些遗传特征或表现型及比例,推亲代的基因型以上均遵循一个原则,即:将多对相对性状拆分成若干个分离定律,最后相乘。
三、几类“特殊”遗传规律试题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如Aa)自交,后代中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
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如AaBb)自交,后代中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然而,上述性状遗传规律只是在比较纯粹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完全显性、没有致死现象、一对基因只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而且一对相对性状也只由一对基因控制,基因之间互不影响。
但如果情况与上述不符合,后代中将不会出现3∶1或9∶3∶3∶1等一些常见的比例关系,这类遗传称为遗传规律中的“特殊”类型,现分类举例(一)9∶3∶3∶1的变式试题【方法点拨】(1)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只有在每对基因分别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后代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但如果一对基因决定两对相对性状,或者一对相对性状受到两对基因的控制或影响,①如关于鸡冠形状、香豌豆花色遗传中的互补效应,家蚕茧色遗传中的修饰效应,家兔毛色和燕麦颖色遗传中的上位效应(即非等位基因之间的抑制或遮掩作用)等。
②显性基因等效累加。
表现出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