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规范及相关知识一、公文的基本知识(一)公文的含义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党规政令、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咨询题、报告事情、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字工具。
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文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要紧公文。
广义的公文则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定需要而特意使用的公文。
专用公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如外交公文,法规公文,司法公文,经济公文,公关公文,军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来说,法院公文既包括专用的司法文书如裁判文书、各种笔录等,又包括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公务文书如总结、汇报、发言、经验交流材料、事迹材料、宣传、调研、简报类材料等等。
能够说,范围特别广泛。
我们今天说的要紧是狭义的公文,即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
公文、文件、文书,这是三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公文、文件、文书,它们在内涵上是有交叉的,算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能够叫做文件,又能够叫做公文,还能够叫做文书,但是,如此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基本上有严格要求的,惟独符合这种要求、公文、文件、文书才能够作为同义词来交替使用,否则便是误用。
公文、文件、文书三者能够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所谓文件,它是领导机关依照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所谓文书,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系事务、商洽咨询题、记录事情等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
稍加对照我们便别难发觉,公文、文件、文书三者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地说,文件不过公文当中的一部分,而公文则又不过文书当中的一部分,文书除了公文之外,还包括私人文书。
狭义的公文与调研文章和宣传文章也有很大的别同。
在座的各位同志今天差不多听了对于调研和宣传文章写作方面的交流发言和说座,应该有了很深的印象。
实践中,有的同志写得好调研文章或者宣传文章,但别一定写得好公文;同理,熟悉公文写作的同志,也别一定擅长写宣传类文章,因为他们是几种截然别同的文体。
从公文的特点中,我们能够寻到原因。
(二)公文的特点1、明确的公务性。
2、鲜亮的政治性。
3、极高的权威性。
4、作者的法定性。
5、较强的时效性。
6、体式的特定性。
7、文风的朴实性。
8、严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规范和约束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以上是公文的现实效用,还具有历史效用,能够存史。
(四)公文的分类1、按基本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法定公文、一般事务文书)和专用公文。
2、按行文的方向分为:上行文(请示、报告等)、下行文(决定、指示、批复等)、平行文(函等)以及通行文(意见、会议纪要等)。
3、按公文的内在属性分为:规范性公文(规定、条例、章程、方法、细则等)、指令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等)、指导性公文(批示、意见等)、知照性公文(通知、通报、公报、简报等)、发布性公文(公告、通告、布告等)、商洽性公文(函等)、报请性公文(请示、报告等)、记录性公文(会议纪要、大事记等)。
4、按制发机关的性质分为: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联合行文等。
5、按公文办理的时刻要求分为: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等。
6、按机密程度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隐秘公文和一般公文。
7、按公文的规范程度和约束力分为: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
8、按公文的载体分为:传统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
(五)公文的文种及其适用范围1、命令(令)命令(令)属下行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指出:它“适用于根据有关法律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的制发主体有着严格的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惟独全国人大的常委会及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及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及部长、主任,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大,才有权力公布命令(令)。
党的领导机关能够和同级人民政府联合公布命令(令),但需以行政公文的形式浮现。
就法院来说,命令(令)仅适用于授予司法警察警衔、奖励有关人员。
2、决定决定是党政机关共有的一具公文文种,但就适用范围而言,决定在行政机关比在党的机关要广泛得多。
在党的机关,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而在行政机关,决定则“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别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它普通以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名义公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别使用这一公文文种。
但其实,公告的使用范围特别广泛,差不多扩大化,如法院的开庭公告、公示公告等等。
4、通告通告“适用于发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与公告有相似之处,这算是都面向全社会,基本上知照性的。
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一方面表现为制发的主体有受限与别受限的别同——公告是有资格限制的,而通告则是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能够采纳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的内容有重要程度的差异——公告涉及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而通告涉及的则是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别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与通告的功能相近,其最大的别同在于,通知有特定的受文者,通告则无;通知有专指的约束力,通告则仅有泛指的约束力;通知与机关的经常性工作紧密相关,通告则与社会事务联系紧密,这样而已。
6、通报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判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事情”。
公告与通告面向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公众性,通知与通报则要紧是面向机关,具有较强的业务性。
通知与通报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各自专享的“领地”,别能做人为的取舍。
7、议案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议案有其独具的特色,因而是公文中的重要成员。
就法院来说,议案适用于人民法院根据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要紧是法官职务任免。
8、报告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事情,答复上级机关的询咨询”。
行政机关与党的机关均使用报告这一文种,而且适用范围也基本相同。
9、请示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两者的区别在于,报告不过客观地将有关事情汇报给上级机关,无需上级机关答复,而请示则是将自己无权或无力处理的事项及相应的对策主张反映给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必须明确予以答复。
10、批复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上级机关即须以批复做出相应的答复。
11、意见意见“适用于对重要咨询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方法”。
意见过去没有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作为一具公文文种列出,因其形式相对灵便,适用范围广,能够有效补救行政机关其他法定文种在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上的别脚,故最新修订、公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将其正式确定为一具机关公文文种。
它属于通行文,适用范围特别广泛。
12、函函“适用于别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咨询和答复咨询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函的答复功能仅仅适用于别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这是它与批复的一点重要别同。
13、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事情和议定事项”。
党的机关专用的公文文种有:14、决议决议被列为党的机关14个法定公文文种的首位,可知它在党的机关公文中居于突出重要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经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这个地方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从形式上说,决议必须是经会议讨论经过的,算是说,惟独拿到党的会议上,提交与会者仔细讨论,并得到表决经过的,如此的决议才是合法有效的。
第二,从内容上说,决议必须是重要决策事项,算是说,普通的事项、非决策性事项别能采纳决议这一公文文种。
15、指示指示属下行文,“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算是说,指示要紧适用于布置工作而别是其他方面,同时布置工作也别是事无巨细样样说到,不过提出一些原则和要求,工作具体怎么开展,还须由下级机关依照各自的实际事情自主决定,因此,指示的文末往往有“望结合实际事情,仔细贯彻执行”之类的结束语。
16、公报公报“用于公开辟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相关于通报而言,公报的公开程度更高,而且涉及内容的重要性普通来说也更强。
如国务院公报、最高法院公报等等。
17、条例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属规范性公文。
算是说,一方面,条例的制发有严格的资格限定,下级党组织别能够制发条例,惟独党的中央组织才能够制发条例;另一方面,条例是对于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具体化,是条文性法规,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18、规定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规定与条例一样,也属规范性公文。
两者的别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就制发的主体而言,规定并无条例那样的严格限定,各级党组织都能够制发规定;另一方面,就适用范围而言,规定往往与特定的阶段、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以及特定的咨询题相联系,正因为这样,其时效性更强,而稳定性相对略差。
事实上,规定别仅用于党的机关,在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应用也很广泛,要紧用来制定规章制度,但因为它别是行政公文文种,因此必须用通知的形式印发,而别能单独成文印发。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公文的行文规则,是对于公文制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办法的概括和总结。
(2)别以机关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第22条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别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有相同规定。
直接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有损领导机关的权威,违背公文流转办理程序,从报送者角度看能够提高效率,但对领导机关而言,则伤害了效率。
就法院而言,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案件比较多,关于交办案件,领导同志明确批示“望复”、“回告结果”等意思的,能够公文形式对领导同志个人报送,除此之外,普通别要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