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类型判断的基本方法
世界气候类型,一向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名称、特征、分布和成因,以及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二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三是根据气候成因判断。
判断方法如下:
一、已知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特征决定了气候类型,而气候特征又是由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具体数据所反映的。
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把所判断的气候特征与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
2.判断步骤:“缩小范围法”分三步: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
第一步:根据气温最高月、最低月或气温曲线形状,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
判断指标用数轴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
注意两个特例: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均温>15℃;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降水资料: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上各月降水柱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即雨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让学生对比记忆:
3.举例:根据下列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判断:(1)气温最高月是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2)最冷月均温13.1℃>0℃,则该地在亚热带;(3)年降水量789mm,介于300~1000mm之间;降水的季节分配属冬雨型。
所以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地中海气候。
二、已知某地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因素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各气候类型都处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及海陆位置,所以这种方法就是从地理位置入手,把所判断的位置特点与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对号入座。
判断的前提和关键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脑海中形成下图所示的气候分布模式的空间概念:
2.判断步骤:“地理坐标定位法”,也分三步:
第一步: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气候带。
第二步:从经度位置,确定所在的海陆位置是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部。
第三步: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最后确定所属气候类型。
判断方法可示意为:
3.举例:判断下图中陆地气候类型的名称。
判断:(1)从纬度位置确定该地位于北温带;(2)从经度位置确定该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3)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该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已知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判断气候类型
因为每一种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各不相同,所以这种方法就是把已知的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对号入座。
判断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熟记每一种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
可以分类总结归纳成下表:对学生进行这三种判断方法的训练,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通过第一种判断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重点掌握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通过第二种判断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重点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通过第三种判断方法的训练,能使学生重点掌握气候成因。
由此可见,气候类型判断方法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数据、图表、地图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达到了双基教育的良好统
世界各地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难点,在考试中往往失分较多。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了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四种方法。
判断世界气候类型,首先必须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世界各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气候的基本特征,了解其主要分布地区。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一、根据“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
此图中,用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用曲线反映各月气温变化,用柱状图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
它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各地气候中气温和降水量这两个主要要素的特点,依此特点,我们便可以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分析这种气候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如下表: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①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②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
③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④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判断指标如下:
注: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
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4.举例:根据“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
读图分析可得该地气温和降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