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开挖及支护方案

土方开挖及支护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1.1.编制说明 11.2. 土建施工主要规程规范 11.3.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2.工程概况 22.1. 周边概况 22.2. 工程重点及难点 22.3. 地貌特征及地质背景条件 22.4. 工程地质条件 22.5. 水文地质条件 33.施工组织及部署 33.1. 主要岗位管理职责 33.2.土方施工机械配备 43.3 劳动力计划 43.4.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53.5.机械设备保障 54.基坑支护 55.土方施工 55.1.施工顺序和布置 55.2.土方收尾施工 66.基坑观测方案 66.1.基坑观测目的 66.2.基坑监测内容 66.3.监测标准及监测仪器 66.4.监测点的布置 7v6.5.基坑位移预警值 76.6.监测基本方法 77.季节性施工方案 77.1.支护结构维护期雨季注意事项 78.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88.1.安全目标 88.2.安全管理 88.3.地下管线保护 108.4.文明施工要求 10附件一:边坡计算书 121.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本施工方案针对三亚海棠湾君悦酒店基坑土方、护坡工程编制。

工期目标: 1#楼工期目标2011年4月17日至2011年5月16日2#楼工期目标2011年3月29日至2011年4月28日3#楼工期目标2011年4月3日至2011年5月2日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达到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要求。

安全目标: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伤亡事故、减少轻伤事故,基坑支护体系安全可靠。

文明施工:达到进场规范,施工有序,工完场清,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2. 土建施工主要规程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三亚海棠湾君悦酒店招标文件》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ISBNT-112-04108-2)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3.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三亚市海棠湾6号地块,工程名称为三亚海棠湾君悦酒店工程,由3栋酒楼主体结构和独栋别墅式酒店以及其他底层建筑组成,建筑面积为13.8万平米。

3栋酒店主楼地下室连为一体,主楼西侧地下室为地下车库,基础类型为桩承台基础,塔楼地下二层底板面积约为8050m2。

正负零相当于绝对标高21m,2#塔楼底板板底标高为-10.45m。

2.1. 周边概况本工程场地面积18.9万平米,北侧为海棠湾7号地块,南侧为海棠湾5号地块,东临大海,西侧为滨海路。

2.2. 工程重点及难点2.2.1本工程地处海棠湾国家级海岸,周边均为高档酒店,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

2.2.2由于原桩基施工进度滞后,基坑土方施工、桩体检测、垫层施工等工作需在30天内全部完成,时间较为紧迫。

2.2.3由于基坑土质为砂土,稳定性较差,因此对开挖后边坡的维护十分重要,需确保边坡、承台周边土方不受扰动。

2.2.4本工程工程桩布置较密,开挖中对桩头的保护是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

2.3. 地貌特征及地质背景条件建场地位于三亚市海棠湾六号地块,原始地貌属海成砂堤,地势相对平缓,由西向东(内陆至海岸)方向缓缓倾斜,场地中间为干枯虾塘,现已整平,西侧距已有海棠路约60cm,北侧紧邻海棠湾七号地块,东侧为木麻黄防护林。

2.4. 工程地质条件地层依次为①层中砂(Q4m)、②层粗砂(Q4m)、②-1层海滩岩(Q1m)、③层粉砂(Q1m)、④层粘土(Q1m)、⑤层粉砂(Q1m)及⑥层粉质粘土(Q1m)。

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①层:中砂(Q4m),褐黄色,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石英质,亚圆形,以中砂颗粒为主,粉砂、细砂颗粒次之,局部夹薄层粗砂,粘粒含量约5%。

层厚7.00~18.50m,层底标高-4.34~4.62m。

第②层:粗砂(Q4m),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

石英质,亚圆形,以粗砂颗粒为主,细砂、中砂颗粒次之,局部夹薄层中砂、砾砂,粘粒含量约5%。

层厚0.50~10.00m,层顶埋深7.00~19.40m,层底标高-12.12~1.35m。

第②-1层:海滩岩(Q4m):灰白、褐黄色,主要成份由石英、长石、生物碎屑等钙质胶结而成,钻探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芯用手不可折断(但锤击易碎)。

层厚0.20~1.70m,层顶埋深9.20~18.50m,层底标高-5.24~0.75m。

第③层:粉砂(Q1m),浅红、黄绿、褐黄、灰黄、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石英质,亚圆形,以粉砂颗粒为主,细砂、中砂颗粒次之,含贝壳碎屑,局部夹薄层粘土,粘粒含量约15%。

层厚1.30~9.00m,层顶埋深16.50~24.20m,层底标高-16.14~-10.64m。

第④层:粘土(Q1m),褐黄、灰黄、灰色,软塑~可塑(野外特征呈硬塑),含铁锈斑纹,及薄层粉质粘土,局部含中粗砂及贝壳碎片,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层理,层理面夹薄层粉砂。

层厚1.40~19.20m,层顶埋深22.00~28.60m,层底标高-32.22~-15.02m。

第⑤层:粉砂(Q1m),灰、灰黄、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石英质,亚圆形,以粉砂颗粒为主。

细砂、中砂颗粒次之,局部夹薄层粘土,粘粒含量约约10~20%。

层厚5.80~23.30m,层顶埋深25.00~36.20m,层底标高-37.92~-24.39m。

第⑥层:粉质粘土(Q1m),灰色,可塑,(野外特征呈硬塑~坚硬)局部含中粗砂,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微层理,层理面夹薄层粉砂,局部夹薄层粘土。

其揭露层顶埋深38.2~48.5m,层顶标高-37.92~24.40m 。

2.5.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①层中砂、②层粗砂、③层粉砂和⑤层粉砂中,为孔隙潜水,属强透水层,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排泄途径主要是地表蒸发、侧向迳流以及人工开采等。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水位为5.00m~9.70m(标高5.48m~1.77m),据附近民井调查,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2.00m。

3.施工组织及部署3.1. 主要岗位管理职责3.1.1 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与指挥,代表我公司认真履行合同,协调各部门的配合,全面负责项目的经营活动,主持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充分利用项目资源,向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3.1.2 生产经理协助项目经理,主抓项目的现场施工生产管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负责,协助项目经理搞好文明施工管理。

3.1.3 项目总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负责项目部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协助项目经理组织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安全交底,负责指导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参与施工过程的管理。

负责项目部的质量记录的管理工作。

3.1.4 安全部负责现场施工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进行施工安全的检查,做好检查纪录,按规定提交有关人员审批并分类存档。

3.1.5 技术部负责施工的技术交底、质量监督和检查,做好检查纪录,按公司ISO9001:2000程序规定送交有关人员审批,分类存档,负责施工日志的编写和技术问题的处理及资料的整理。

3.1.6 工程部负责现场施工组织、指导与监督,做好施工各工序的安排和人员、机械的调配,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1.7 物资部负责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计划编制和管理,物料的取样与送检,负责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确保施工正常使用。

3.1.8 资料室负责施工过程中文件管理和技术问题的数据处理,为工程的开展、验收和成果整理服务。

3.2.土方施工机械配备由于本工程需要大量回填,开挖后土方均存在现场。

土方计划在场地西北侧指定地点存放。

现场配备3台挖土机。

运土车6辆,卸土场配备1台推土机,保证卸土顺畅。

3.3 劳动力计划3.4.施工进度保证措施3.4.1 密切配合桩基施工进度,提前进行土方开挖技术、机械及劳动力准备,确保工作面移交后立即展开土方作业。

3.4.2 施工前做好图纸会审及方案交底工作,明确主要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减少施工偏差造成的工期损失。

3.4.3 根据现场作业面展开情况随时增加机械设备,并做好现场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

3.5.机械设备保障3.5.1 科学选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满足施工需要。

3.5.2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3.5.3 根据施工进度及机械设备需求计划,提前安排机械设备进场。

4.基坑支护桩基施工原基坑边坡已按1:1进行放坡,底板内基坑下挖深度约为4m,按1:1自然放坡。

计算书详见附件15.土方施工5.1.施工顺序和布置5.1.1现场已基本挖至塔楼基础底板标高,在集水坑、电梯基坑位置需局部进行开挖作业。

别墅区及其他功能区域有部分土方开挖作业,开挖高度约4m。

5.1.2塔楼开挖顺序根据桩基施工完成情况先行开挖2#塔楼地下室,然后进行3#塔及1#塔土方开挖,别墅区、室外景观等功能区域需计划在上半年陆续开始土方作业。

5.1.3塔楼土方开挖顺序根据地下室流水段划分分段进行,先行施工高楼层施工段土方保证高层施工段底板先行施工。

先由桩基施工单位挖至设计指定标高(垫层标高),场地移交后主要开挖区域包括地下室集水坑、底板变标高位置、电梯基坑以及水沟降板等区域。

5.1.4根据基坑支护要求,分段分步开挖土方,每步土方开挖高差2m。

5.1.5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有管理人员进行监控,防止开挖过程中挖机对桩造成破坏,放线后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开挖,开挖过程按45度打竹片控制开挖坡度,避免超挖。

5.1.6由于场地内均为砂土,为避免扰动,开挖应按同一方向进行,开挖后不得在边坡顶行驶机械或堆放材料。

如在开挖过程中遇雨天,需在基坑坡顶区域覆盖塑料布。

5.1.7基底土挖运。

土方开挖至距离基底0.3m位置时要配合主体施工的基底清槽,不得破坏基底原状土,应将水准标高引测至坑底。

形成标高控制网,以准确开挖至预定标高。

5.2.土方收尾施工土方施工收尾阶段,土方开挖至距离基底0.3m位置时要配合主体施工的基底清槽,施工机械配合人工将基底余土逐步倒运至马道口处,由两台挖掘机接力将土方挖至槽外运走。

6. 基坑观测方案6.1.基坑观测目的基坑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本身及邻近建筑物,基坑周边道路和邻近地下管线的安全。

根据基坑支护有关规范要求,基坑支护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必须对基坑支护系统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