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艺考考点试题中国近代史电影史解析
2015艺考考点试题中国近代史电影史解析
中国诞生的标志
• 1905年春夏之交,北 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 庆泰主持拍摄,京剧 演员谭鑫培主演了第 一部无声影片《定军 山》。地位与影响: 中国第一部国产片、 电影艺术在中国诞生 的标志。
• 2、第一批短片 • 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创办了 “新民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难夫难妻》,其后又拍摄《黑籍冤魂》、 《一夜不安》等。 • 同年,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故事片《庄子 试妻》。 中国第一部出口片。
一、中国电影史
王广华主讲
1.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 2.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 3.解放区的中国电影 4.新中国十七年电影 5.“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6.新时期的中国电影
电影的发明
1、电影是西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 发展的产物。 2、灯影戏:是用光源照射在一种剪纸之类的 物象上,投影在一定的空间上,产生活动的影 像。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世 界电影史》中说,“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 戏与幻灯”。 3、灯影戏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 (13世纪)以后,被带入波斯、阿拉伯和东南 亚等国。(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中欧一带。 4、1872年,(英国人慕布里奇)曾经用24架 照相机搞了一个拍摄(奔马)的试验,成为电 影史上非常著名的例子。
3、“国防电影”的提出 代表作:《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 《火的洗礼》《东亚之光》《风云儿女》 等。 4、“软性电影”的干扰 5、“孤岛电影”的奇观 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产量高②类型多③效 益好④借古喻今,表现了艺术家的勇气和 良心 代表作:《貂蝉》《木兰从军》《铁扇公 主》《明末遗恨》《尽忠报国》《苏武牧 羊》
• • • • • • • • •
第四代导演 · 黄蜀芹 · 黄健中 · 郑洞天 · 谢飞 · 王启民 · 滕文骥 · 吴贻弓 · 丁荫楠
• • • • • •
第五代导演 · 陈凯歌 · 张艺谋 · 田壮壮 · 黄建新 · 吴子牛
• 新生代导演
• • • • • • • • • • •
· 张杨 · 张元 · 路学长 · 贾樟柯 · 王小帅 · 李少红 · 孙周 · 姜文 · 叶大鹰 · 冯小宁 · 冯小刚
五、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1966~1976)
• 树立革命样板的政治要求,斗争哲学衍生 的叙事模式,三突出理论主导的表现原则 和影片整体呈现出“矫饰美学”的风格, 成为“文革”电影的标志。 • 1.中国电影遭遇浩劫 • 2.“样板戏”电影和“三突出”原则 • 样板戏:6个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 《海港》;2个芭蕾《白毛女》《红色娘子 军》
冯小刚
• 创作特色: • 1、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 • 2、假定式的游戏情节中透露出对生存、生 命的反思。 • 3、游戏调侃的京味语言。 • 4、明星策略。
贾樟柯
• • • • 创作特色: 1、通过小城市来了解中国 2、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尤为可贵。 3、叙事沉静、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 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 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 是从不故弄玄虚,专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 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 的基调。
6、第一代导演和早期中国电影 的叙事模式
• 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张石川、洪 深、孙瑜等。
• 早期电影的叙事模式主要是:时序 性叙述、单线条结构(始终无二事, 贯穿只一人)、外视点角度、大团 圆结局。
二、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1931~1949)
1、从无声片到有声片
我国第一部不完整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年)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有声片是《桃李劫》(1934年)
• 3、商务印书馆和第一部故事片 • 1917年拍摄《商务印书馆放工》、《庆祝 欧战胜利游行》等影片,摄制纪录片之先 河。 • 1920年,梅兰芳自导自演了电影《天女散 花》、《春香闹学》。其最大贡献是1921 年推出了根据当时社会新闻改编的电影 《阎瑞生》(任彭年导演)。第一部国产 故事片。
4、“三大公司”和新旧两派
中国电影导演个案研究
• 谢晋 • 代表作品:《女篮五号》、《红色娘子 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 《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 镇》、《春苗》、《鸦片战争》
• 谢晋电影的模式: • • • • • • 形象塑造上,人物大多是伦理化的人格类型,很少表现人物内心 和变化,而将其道德定型,是或善或恶的代表; 结构上,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 式来顺叙; 叙事追求上,视点固定,时空单纯、情节集中、线索明晰; 美学追求上,善于制造煽情点,用情感的共鸣来赚取观众的眼泪; 电影语言上,谢晋不重视形式追求,更排斥“陌生化”的形式追 求,尽量避免信息的模糊和多义,使观众顺利接受。 总之,谢晋继承了一种传统并集大成,这也许是他对中国电影的 最大意义。
第三代导演
• 代表人物: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 谢晋、郭维、李俊、王苹、林农等。 • 创作特点: • 1、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 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展现矛盾冲突。 • 2、他们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 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南北二谢:谢晋、谢铁骊 • 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被誉为“新中 国的一缕温柔”。代表作品《柳堡的故 事》、《江山多娇》、《永不消逝的电 波》、《霓虹灯下的哨兵》。
三、解放区的中国电影 (1949~1966)
• • • • 1.革命的主题、强烈的倾向 2.《武训传》的批判和政治寒流 3.“双百方针”和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 4.1941~1966在曲折中前进
• 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66年之间的电影统 称为“十七年电影”。这一时期,电影在 银幕上形象的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史的同 时,也在强化着成为国家话语的意识形态。 • 1949年4月,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竣了新中 国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桥》。
一、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19世纪至20世纪 30年代初)
1、“西洋镜”和第一部国产片
①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记录:1896年8月2 日,上海徐园主人徐凌云“西洋影戏”。 ②电影的放映活动逐渐在上海、北京、广州、 天津等大中城市多了起来。 ③北京丰泰照相馆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并且 以拍摄戏装闻名的照相馆。
左翼电影运动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开展了左翼电影评论,对消极落后的影 片展开了批评,对错误的电影思潮进行了斗 争。 (2)介绍了苏联电影理论,传播了苏联电影。 (3)培养了左翼电影人才,建立了一支进步 电影队伍,推进了左翼文化运动。 (4)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的左翼影 片,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电影的发明
5、(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 镜”。 6、电影视镜:象一只大柜子,上面装有放大 镜,里面装有50英尺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椄, 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胶片就渐渐移 动,画面循环出现。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西 洋镜”。 7、爱迪生对于世界电影的贡献表现在什么地 方? (1)他使电影技术趋于完善化。 (2)他运用“电影视镜”拍摄了一些娱乐性 的舞台化影片,开创了戏剧电影的先河。
张艺谋
• • • • • • 创作特色: 1、形式主义大师 2、注重剧本的文学基础 3、多以悲剧收尾 4、注重象征气氛的营造 5、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因而在他的电影 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 • 6、求新求变的艺术家
陈凯歌
• • • • 创作特色: 1、哲理性:电影哲人 2、文化性:反思中国文化 3、电影性:这是第五代导演的共性,对电 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
• 三战片:《地道战》、《地雷战》、《南 征北战》 • 好的影片:《创业》、《海霞》、《闪闪 的红星》 • 3.故事片生产的恢复和其中的政治较量
六、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8~ 至今)
• • • • • 1.中国电影的复苏 2.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五世同堂的局面 3.脱颖而出的“第四代” 4.中国电影“新浪潮”的“第五代” 5.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总体特征
2、“左翼电影”的兴起
左翼电影运动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 1932 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运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 思想观念鲜明,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的影片。这些影片 直接反映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令人耳目一新,受 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姊妹花》(郑正秋编导、胡蝶主演)、《渔光曲》 (蔡楚生编导) 兴起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情绪全面高涨 (1931.0918~1932.0128) (2)鸳鸯蝴蝶派的影片票房惨淡 (3)公司老板改弦易辙 (4)中共加强对电影的关注
6、“殖民电影”的怪胎
指日本人在沦陷区拍摄的大量纪录片和 故事片。 如:《圣战》《新土》等。 李香兰(日名:山口淑子)主演的《支 那支歌》《战争之街》《白兰之歌》等 影片影响颇大。
7、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现实主义电影
• • • • 时间:1946年~1949年 意义: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电影公司:“昆仑”、“联华” 昆仑:由从大后方重庆归来的进步电影人 士组成。 • 联华:由民族资本家吴性栽创办。
• • • • • • • • •
第一代导演 · 郑正秋 · 任彭年、侯曜 · 沈浮 · 史东山 · 何非光 · 袁牧之 · 蔡楚生 · 洪深
• • • •
第二代导演 · 陈怀皑 · 桑弧 · 崔嵬
• • • • • • • • •
第三代导演 · 谢晋 · 谢铁骊 · 谢添 · 沙蒙 · 水华 · 林农 · 李前宽 肖桂云 · 凌子风
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 ①明星(张石川、郑正秋,旧派) ②天一(邵醉翁,商业路线) ③联华(洪深、孙瑜,新派)
• 新、旧两派(联华、明星)两派之间的比较: • ①前者受西方现代文化影响(激进与空幻);后 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内容多为劝世与改良)。 • ②前者多取材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重人物心理 和性格塑造;后者多取材农村或底层市民生活, 重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 ③前者注意电影语言的运用;后者习惯对戏剧的 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