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开放教育( 本、专科)
《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经过本次考试, 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演讲, 提高口才的能力。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同时也适用于所有专业的通识课。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包镭著,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 8月第1版) 。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 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熟记, 并能运用文学理论进行作品分析。
6、试题类型及结构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 判断题(20%); 简答(30%); 材料分析(20%); 写作(30%)。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的范围与要求
绪论口才的魅力
1.重点掌握: 口才的具体内涵、具体特征。
2.掌握: 训练口才的要素。
3.了解: 训练口才的技巧。
第一章心理素质的训练
1.重点掌握: 口才活动中的心理及自我调节方法。
2.掌握: 口才心理素质的特点。
3.了解: 自信心的培养、自控力的培养、韧性心理的培养。
第二章语音训练
1.掌握: 语音训练的方法, 呼吸训练、共鸣训练、音色训练。
2.了解: 普通话能力的训练。
第三章朗诵能力的训练及语感力的培养
1.重点掌握: 语感的含义; 各种文体朗读的技巧。
2.掌握: 朗读的”深入理解”需要掌握的要点。
3.了解: 朗读的具体要求; 朗读的特殊手法; 朗读的技巧。
第四章倾听能力的训练
1.重点掌握: 听话的思维方式、聆听的方法。
2.掌握: 倾听的技巧。
第五章态势语的训练
1.掌握: 态势语言包括的内容。
2.了解: 态势语言的作用。
第六章演讲口才
1.重点掌握: 演讲的含义; 演讲的特征及作用, 演讲的类型; 演讲的基本要求; 根据选题进行即兴演讲。
2.掌握: 演讲与朗诵的区别; 作为一个成功演讲者的特征; 演讲确立内容的技巧; 演讲的结构技巧。
3.了解: 演讲的发展历史; 演讲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谈话口才
1.重点掌握: 谈话的含义及作用; 谈话的原则和特点; 交谈技巧; 谈话的艺术; 拜访、接待、介绍、聊天、接近、应酬、赞美、批评、安慰、应急、拒绝、说明的技巧。
2.掌握: 问的”忌讳”、回的”方法”; 公务型谈话的特点与技巧; 商务型谈话的特点。
3.了解: 谈话的模式和类型; 秘书进言的艺术; 有助于商谈成功的语言。
第八章营销口才
1.重点掌握: 营销语言的要求。
2.掌握: 营销的语言说服技巧。
第九章求职、应聘口才训练
1.重点掌握: 面试可能提到的三类问题。
2.掌握: 对教材涉及到的口才案例进行分析。
第十章谈判口才
1.重点掌握: 谈判的原则。
2.掌握: 探测虚实的技巧、善于发问的技巧、巧妙应答的技巧; 对教材涉及到的口才案例进行分析。
第十一章辩论口才
1.重点掌握: 辩论的特点。
2.掌握: 论辩的基本原则; 辩论的技巧; 对教材涉及到的口才案例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演讲者是在表演, 过强的表现欲是很好的心理和行为。
2、在公众面前发言是公众行为, 是没有隐私的。
3、口才中的自卑感能够经过自我暗示与激励来淡化。
4、一个口才家在心理上不要有强烈的成功欲。
5、口语交际要注意”说”, 而不是”听”。
6、态势语包括体态、表情、动作等, 常在口语表示中起到好的效果。
7、在口语表示中, 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环境选用修辞格, 将会加强表示效果。
8、在语言交际中与论辩中要注重逻辑技巧。
9、演讲要务实, 不要去调动听众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10、灵感不是思维能力。
11、口才是对自我综合素质的发挥, 是自身知识积累的综合调动。
12、有人格的力量作为基础, 口语交际和演讲活动才能具有口才的魅力。
13、口语活动中, 应根据听众的反应, 及时变换角度、侧重点以及语音、语调。
14、在口语活动中, 不能注意听众的反应, 讲自己的就行。
15、与人交际时要注意给人以优越感, 能够合理地夸大其优点。
16、有好的文才必然有好的口才。
17、进行语言交流时要真心实意。
18、口才的特征是情真、切题、出镜。
19、口才展示应当体现真、善、美的行为目标与文化品格。
20、口才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特别对于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
21、服饰着装在国际上有TPO的原则, 即时间、地点、目的的原则。
22、服饰体现出人的地位、情趣、修养。
23、握手时, 下级应先出手, 男士比女士先出手。
24、标准的握手方式, 其姿势应该是用手指稍稍用力, 握住对方的手掌, 对方也应用手指稍稍用力回握对方, 时间约为1-2秒。
25、手势向上表示赞同、手势向下表示反对。
26、手势语的高势, 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情绪。
27、对话时, 有时能够用图画、实物、手势来作辅助, 控制对方的眼神。
28、社交注视, 是将目光停留在眼睛。
29、态势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姿、空间距离、服饰装束等。
30、大多数人能够以4倍的说话速度来听话理解, 因此可提前对话语的进行揣测。
31、朗诵小说时, 小说语言的个性化要重点把握, 用声音刻画人物形象, 读出人物个性, 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32、散文的朗诵就象与朋友交心, 表示宜轻柔化, 语言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