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民俗生态休闲旅游中植入文化元素
——从文化+浅析金鸡坨生态农庄品质的提升
一、概述
生态农庄是以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为目标,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一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创新为支撑,及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为一体,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又能改善农村生态,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意义。
金鸡坨生态农庄以农耕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现已初具规模,是涟水“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
二、植入文化元素,提升民俗旅游品质
让特点根据特色,亮点更具品质。
立足涟水及苏北农耕民俗文化,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创新利用,让金鸡坨生态农庄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建设成为具有本土文化风格,并有鲜明特色独树一帜的高品质的生态农庄。
植入文化元素是金鸡坨生态农庄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实际需要;
金鸡坨生态农庄是以民俗、造景、植被、河湖等为依托的农业生态休闲经济,他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创新性的利用当地资源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坚持环境保护和利用,而文化是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破坏最少的,挖掘不尽的财富资源。
对当地的社会风情、民俗文化的创新性的利用,是打造金鸡坨生态农庄的特色休闲旅游的必然需要。
也是金鸡坨生态农庄长远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运用静动态多样文化形态,为特色民俗生态农庄加分
涟水当地有丰富的农耕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民俗以及农耕技艺已经逐步的被人们遗弃,金鸡坨生态农庄如何创新性的挖掘和利用好当地有丰富的农耕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设立文化大舞台。
邀请组织淮海琴书、工鼓罗、莲湘、淮剧、高跷等民间非遗活态传承人员,以及艺术团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展示展演。
莲湘、高跷等等还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互动。
组织当地群众成立恢复农村艺术社团,进行划龙船、踩高跷、舞龙等文艺表演活动。
2、注重细节设置,利用一物一景,再现乡村民俗记忆。
围绕农耕民俗文化,利用静态的非遗,农耕民俗物件的布置展示,如一个坛、一把柳条、一丛茅草、一个框、一把镰刀等,以及围绕农耕生活的植物和动物等物种的栽种和养殖,既是置景又是展示,又具有农耕民俗文化普及和教育意义。
3、设立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民俗展示墙。
集中展示当地的乡土农耕知识、节庆民俗、农耕活动的农耕文化;唤起游人记忆深刻、终身难忘的民俗风情;设置民俗展示墙,在农庄内的民居上墙绘民俗图案,在视觉上营造民俗特色;让金鸡坨生态农庄成为寻找和了解涟水及苏北农耕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的重要场所;
4、举办各类民俗节庆活动,展示展演非遗文化(民俗工艺、民间艺术等),让消费者体验
和消费非遗文化成果;
5、将金鸡坨生态农庄打造成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
设立书画家创作室、联络各级美术院校、艺术团体设立写生创作基地、为大、中、小学生提供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平台,扩大影响,增加受众的广泛性;
6、利用好红色文化,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